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81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由电源、控制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组成,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显示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所述伸缩杆包括有与伺服电机联动连接的螺杆及套设于螺杆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所述壳体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相匹配,且壳体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流量控制装置底端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气体流量同时对气体进行检测,且传感器安装在流量控制装置末端,精确度大大提高。

A gas detection transmitter with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gas flow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
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接触有害气体的场合越来越多,由此造成对人类本身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一次次的中毒事故,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保护人类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各种有害气体报警仪渐渐成为工业安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防护设备。现有气体检测变送器的传感器部分,皆是采用隔爆设计。按照隔爆现场相关安全规范,是严禁带电开盖的。但是因为传感器有使用寿命,需要定期更换,如果更换传感器,需要先给仪表断电。在现场的仪表多是电源并联的连接方式,在给其中任意一台仪表断电时,回路其他的仪表同时也会被断电,停止危险监控。因此隔爆设计的仪表在现场更换传感器繁琐,费时费力十分不便。且现有的气体检测变送器主要用电磁阀控制调节,而在具体应用中流经阀体的气体成分复杂,有些气体样品有腐蚀性以及杂质。长时间应用电磁阀会造成管路堵死损坏现象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用变送器控制气体流速达到实时检测气体在不同压强下的稳定状态与密度变化。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由电源、控制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组成,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显示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所述伸缩杆包括有与伺服电机联动连接的螺杆及套设于螺杆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所述壳体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相匹配,且壳体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流量控制装置底端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顶部。更进一步,所述伸缩杆还包括连接套、轴承、尾部缓冲皮圈、行程管、顶管、头部缓冲皮圈、活塞、前端盖和安装螺丝,所述的连接套分别位于伺服电机输出轴朝向伸缩杆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的轴承位于伸缩杆朝向伺服电机输出轴一端,所述的尾部缓冲皮圈位于轴承前端,所述的顶管位于行程管内部,所述的活塞位于头部缓冲皮圈朝向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的前端盖位于行程管朝向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的安装螺丝位于伸缩杆朝向输出轴另一端;所述的螺杆位于顶管内部,所述的头部缓冲皮圈位于螺杆朝向输出轴另一端,安装螺丝末端安装传感器。更进一步,所述警报灯与控制器电连接。更进一步,所述控制器采用TH08QB2000单通道气体检测控制器,保护电路采用IIC等级的本安电路,显示器采用display4.3”背光触摸屏。更进一步,所述壳体边缘还设有对称的固定角。更进一步,所述壳体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相匹配,且壳体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流量控制装置处采用本质安全设计,现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电火花、高温等引起点火的条件,防止因变送器原因导致火灾等情况,最终让仪表在现场更换传感器模块时,可以直接带电插拔更换,方便快捷;(2)本技术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气体流量同时对气体进行检测,且传感器安装在流量控制装置末端,精确度大大提高;(3)本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杆伸缩达到控制气体流速效果,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推广,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壳体外表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流量控制装置前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流量控制装置后端示意图;图5为技术保护电路电路图。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警报灯、5显示器、6控制器、7保护电路、8伸缩杆、9传感器、10伺服电机、11螺杆、12螺母、13连接套、14轴承、15尾部缓冲皮圈、16行程管、17顶管、18头部缓冲皮圈、19活塞、20前端盖、21橡胶皮层、22流量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壳体1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4,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5;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22;如图2所示,所述流量控制装置22由电源、控制器6、保护电路7、伸缩杆8、传感器9组成,其中电源可以选择内部安装电池或外接电源皆可,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6、显示器5、保护电路7、伸缩杆8、传感器9;所述伸缩杆8包括有与伺服电机10联动连接的螺杆11及套设于螺杆11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12;伺服电机10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伸缩杆8伸缩,便于控制器控制同时,简化控制器控制流程;所述壳体1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22相匹配,且壳体1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21,流量控制装置22底端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顶部。如图3-4所示,所述伸缩杆8还包括连接套13、轴承14、尾部缓冲皮圈15、行程管16、顶管17、头部缓冲皮圈18、活塞19、前端盖20和安装螺丝,所述的连接套13分别位于伺服电机10输出轴朝向伸缩杆8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的轴承14位于伸缩杆朝向伺服电机输出轴一端,所述的尾部缓冲皮圈18位于轴承前端,所述的顶管17位于行程管内部,所述的活塞19位于头部缓冲皮圈朝向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的前端盖20位于行程管朝向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的安装螺丝位于伸缩杆朝向输出轴另一端;所述的螺杆11位于顶管内部,所述的头部缓冲皮圈18位于螺杆11朝向输出轴另一端,安装螺丝末端安装传感器9。工作时,气体通过进气口1流入壳体1,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改变流向是气体经过传感器后从出气口流出,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器6控制伸缩杆长短来控制气体流速,且传感器检测气体成分及浓度后,通过电信号回传给控制器6,并通过显示器5呈现,当气体出现浓度变化后,如浓度超出或低于控制器6预设浓度范围时,控制器6通过电信号控制警报灯4亮起,达到警示作用。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壳体1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4,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5;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22;所述流量控制装置22由电源、控制器6、保护电路7、伸缩杆8、传感器9组成,其中电源可以选择内部安装电池或外接电源皆可,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6、显示器5、保护电路7、伸缩杆8、传感器9;如图3-4所示,所述伸缩杆8包括有与伺服电机10联动连接的螺杆11及套设于螺杆11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12;所述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由电源、控制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组成,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显示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所述伸缩杆包括有与伺服电机联动连接的螺杆及套设于螺杆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所述壳体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相匹配,且壳体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流量控制装置底端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密封空心圆盘结构,两侧设有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表面均匀分布多个警报灯,中心位置嵌入显示器;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由电源、控制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组成,电流依次经过控制器、显示器、保护电路、伸缩杆、传感器;所述伸缩杆包括有与伺服电机联动连接的螺杆及套设于螺杆上可沿螺杆往复旋转的螺母;所述壳体厚度与流量控制装置相匹配,且壳体内表面设有橡胶皮层,流量控制装置底端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控制气体流速功能的气体检测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还包括连接套、轴承、尾部缓冲皮圈、行程管、顶管、头部缓冲皮圈、活塞、前端盖和安装螺丝,所述的连接套分别位于伺服电机输出轴朝向伸缩杆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的轴承位于伸缩杆朝向伺服电机输出轴一端,所述的尾部缓冲皮圈位于轴承前端,所述的顶管位于行程管内部,所述的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庆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百士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