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有对称固定设置的左反力架和右反力架,左反力架和右反力架之间设有离地的左夹板和右夹板,左夹板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之间设置弹簧,右夹板与右反力架之间设置千斤顶;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长度方向铺设有钢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横向加载、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准确度高的特点。
A horizontal loading test device for precast concrete slabs and cast-in-place slab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是在架设成拱的劲性骨架之上外包混凝土而形成拱圈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桥,是典型的自架设体系桥梁。而利用预制顶板作为混凝土拱箱顶板的底模,与其余顶板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形成拱箱的顶板,省去了高空支模拆模的复杂工作,有效节省工期。但预制板与现浇部分间存在龄期差,在施工阶段会影响截面之间的应力分布,在使用阶段会改变拱圈内力的分布,国内外因混凝土桥梁因龄期差造成的开裂相当普遍。此外在拱上建筑施工及使用阶段,顶板要承受轴向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如结合不当会造成顶板沿结合面的劈裂或滑移。因此,本研究者制作预制板和现浇板模型试验,开展混凝土板在轴向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受力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本技术具有横向加载、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准确度高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包括有对称固定设置的左反力架和右反力架,左反力架和右反力架之间设有离地的左夹板和右夹板,左夹板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之间设置弹簧,右夹板与右反力架之间设置千斤顶;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长度方向铺设有钢管。前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限位螺钉,在试验时,预制板与现浇板的两侧均需要设置与限位螺钉配合的预留孔。前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离地1-3cm。前述的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所述钢管直径3-6cm,铺设间距40-60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实际试验时,是通过横向加载,真实模拟钢筋混凝土拱桥圈混凝土板的受力状态,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同时,通过在预制板的下方铺设钢管,克服了将混凝土板直接放在地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对试验的影响,且钢管承担了混凝土板自重,混凝土板自重对千斤顶产生的剪力可忽略不计,并且通过调节千斤顶与地面的高度,即可模拟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的状态,操作方便,实验结果较准确。另外,通过设置左夹板和右夹板,将压力均匀的分散到了混凝土板上,通过设置弹簧,能够有效补偿千斤顶加载中的能量消耗,且通过将左夹板和右夹板离地设置,避免了与地面的摩擦,从而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左夹板和右夹板向预制板和现浇板中插入限位螺钉,有效避免了夹板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试验加载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应力感应器与应变片在预制板和现浇板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反力架,2-右反力架,3-左夹板,4-右夹板,5-弹簧,6-千斤顶,7-通孔,8-限位螺钉,9-钢管,10-预制板,11-现浇板,12-应力感应器,13-应变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有对称固定设置的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之间设有离地的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1之间设置弹簧5,右夹板4与右反力架2之间设置千斤顶6;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3长度方向铺设有钢管9。具体试验的步骤如下:(1)试验装置的安装:如附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对称固定设置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之间设置离地的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1之间设置弹簧5,右夹板4与右反力架2之间设置千斤顶6;(2)预制板的制作:浇筑预制板10,并在预制板10上设置N11勾筋,在预制板10板面设置剪力筋;浇筑时,在预制板10中埋设应力感应器12,在N11勾筋和剪力筋上设置应变片13,应力感应器12和应变片13的设置附图3所示;(3)预制板的安装与现浇板的制作:在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3长度方向铺设钢管9,然后在钢管9的上方放置预制板10,预制板10的两侧分别与左夹板3和右夹板4紧贴,然后在预制板10的上方浇筑与预制板10长宽尺寸一致的现浇板11,现浇板11中设置与预制板10相同的N11勾筋和剪力筋,现浇板11中同样埋设应力感应器,并在N11勾筋和剪力筋上设置应变片;安装完毕后如附图2所示;(4)现浇板11养护到设计强度后,即可通过千斤顶6来提供压力,通过应力感应器和应变片来监测预制板与现浇板的应力变化即可实现水平加载试验。其中具体的加载的大小可根据实际试验需要进行调整,而预制板10和现浇板11的内部应力变化通过应力感应器12和应变片13进行收集,应力感应器12和应变片13可直接购买获得。所述左夹板3和右夹板4上均设有通孔7,通孔7内设有限位螺钉8,预制板10与现浇板11的两侧均设有与限位螺钉8配合的预留孔。在预制板10和现浇板11制作的过程中,会在其侧面对应通孔7的位置预留限位孔,安装到位或养护结束后,将限位螺钉8通过通孔7打入限位孔中固定,目的是避免左夹板和右夹板上下前后滑动。所述左夹板3和右夹板4离地1-3cm,本实施例采用的是2cm。所述预制板10在制作过程中预留连接钢筋,并浇筑在现浇板11中。用于将预制板10和现浇板11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剪力筋呈梅花形布置。所述钢管9直径3-6cm,铺设间距40-60cm。试验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千斤顶6距离地面的高度来模拟混凝土板所承受的轴心力或偏心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对称固定设置的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之间设有离地的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1)之间设置弹簧(5),右夹板(4)与右反力架(2)之间设置千斤顶(6);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3)长度方向铺设有钢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预制板与现浇板的水平加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对称固定设置的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左反力架(1)和右反力架(2)之间设有离地的左夹板(3)和右夹板(4),左夹板(3)与其同侧的左反力架(1)之间设置弹簧(5),右夹板(4)与右反力架(2)之间设置千斤顶(6);左夹板(3)和右夹板(4)之间的地面上沿左夹板(3)长度方向铺设有钢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兴,龙勍,杨毅,万川龙,柳晶,黄厦,张肆,任勇,李昀泽,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