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7613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O0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属于风扇控制领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和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所述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包括EMI吸收电路和AD检测电路,所述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自耦式升压变压器和AD采集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利用BOOST升压原理控制风扇与使用自耦升压电路控制雾化使能片相结合的加湿冷风机系统,应用此种控制系统可以让用户在很小的空间使用,具有安全可靠,节能,温升低,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A control system of mini humidifying air cooler based on boost princi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扇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加湿冷风机为一种集加湿功能和降温功能一体的电器,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系统,风扇、雾化器、电机、按键、显示等模块。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迷你型加湿冷风机,采用的是常规的5V适配器供电,而风扇一般为12V,那么驱动12V风扇时就必须要用到升压,而现在主流实用的是专用DC转DC升压IC,确定为电压固定,无法有效解决自身电磁干扰(EMI)问题。此外,目前针对大多数的加湿冷风机产品,主要是通过干簧管等其它辅助工具解决雾化器的防干烧问题。辅助工具的加入,增加了电器设备的占用空间和复杂程度,不适合迷你型电器设备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以解决①现在主流使用的是专用的DC转DC升压IC,确定为电压固定,无法有效的解决自身电磁干扰问题;②雾化器驱动电路针对大多产品使用干簧管等其他辅助工具解决雾化器的防干烧,占用空间较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所述迷你加湿冷风机包括风扇和雾化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和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其中:所述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4、EMI吸收电路、AD检测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一PWM输出端,其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通过AD检测电路与风扇电源端连接,第二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电路与风扇电机控制端连接;所述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1、自耦式升压变压器和AD采集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另一PWM输出端,其源极通过AD采集电路与雾化器电源端连接,其漏极通过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PWM1控制一起能使雾化器换能片在最佳工作状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电阻R24、电容C7、电感L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分成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作为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与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另两条支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共同构成EMI吸收电路的输出端;增加的电阻R24,电容C7,电感L7和二极管D1组成的EMI吸收电路,能有效的减少电磁干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A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7、R18、R20和电容C8,EMI吸收电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18、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8、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至风扇电源端;通过电阻R17,R18,R20和电容C8组成的AD检测电路与PMW控制的协同作用,可输出用户需求的电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AD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6、R8、R9和电容C4,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6、R8、R9的一端,电阻R8、R9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4的一端,电阻R6、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雾化器电源端;通过R6、R8、R9、C4组成的AD采集电路能检测到干烧电流,保护系统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BOOST升压原理控制风扇与使用自耦升压电路控制雾化使能片的结合的加湿冷风机系统,应用此种控制系统可以让用户在很小的空间使用,具有安全可靠,节能,温升低,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具体包括:1)由于采用的是常规的5V适配器供电,驱动12V风扇必须要用升压相比现在的BOOST升压IC的控制方法能更有效的控制输出系统想需求的电压,如:8V、10V、12V,而不是某一固定的电压;2)通过此雾化器控制电路的PWM控制与AD采集能有效的输出用户需求的物化量与防干烧功能,相比传统的防干烧使用干簧管更有成本优势;使用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PWM控制一起能使雾化器换能片在最佳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风扇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雾化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所述迷你加湿冷风机包括风扇和雾化器,所述控制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MCU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和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所述MCU主控模块为常规家电控制芯片,要求控制芯片至少有两路PWM输出端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所述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4、EMI吸收电路、AD检测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栅极通过一电阻R21与MCU主控模块的PWM2输出端连接,其源极通过并联的两个电阻R22,R23接地,其漏极连接至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通过AD检测电路与风扇电源端连接,第二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电路与风扇电机控制端连接。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电阻R24、电容C7、电感L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分成三条支路,第一条支路作为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与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漏极连接,另两条支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1的正极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构成EMI吸收电路的输出端;增加的电阻R24,电容C7,电感L7和二极管D1组成的EMI吸收电路,能有效的减少电磁干扰。所述A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7、R18、R20和电容C8,EMI吸收电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阻R18、R20的一端,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8的一端,电阻R18、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至风扇电源端;通过电阻R17,R18,R20和电容C8组成的AD检测电路与PMW控制的协同作用,输出用户需求的电压。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1,自耦式升压变压器和AD采集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依次通过电容C3、电阻R4与MCU主控模块的PWM1输出端连接,其源极通过AD采集电路与雾化器电源端连接,其漏极通过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自耦的升压变压器与PWM1控制一起能调节雾化器换能片在最佳工作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所述迷你加湿冷风机包括风扇和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和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其中:/n所述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4、EMI吸收电路、AD检测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一PWM输出端,其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通过AD检测电路与风扇电源端连接,第二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电路与风扇电机控制端连接;/n所述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1、自耦式升压变压器和AD采集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另一PWM输出端,其源极通过AD采集电路与雾化器电源端连接,其漏极通过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外部电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所述迷你加湿冷风机包括风扇和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模块,及与其连接的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和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其中:
所述风扇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4、EMI吸收电路、AD检测电路和电机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一PWM输出端,其源极接地,其漏极连接至EMI吸收电路的输入端,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通过AD检测电路与风扇电源端连接,第二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电路与风扇电机控制端连接;
所述雾化器控制电路模块包括N沟道场效应管Q1、自耦式升压变压器和AD采集电路,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至MCU主控模块的另一PWM输出端,其源极通过AD采集电路与雾化器电源端连接,其漏极通过自耦式升压变压器与外部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OOST升压原理的迷你加湿冷风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MI吸收电路包括电阻R24、电容C7、电感L2和二极管D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学武雷霆任士鸣孙贤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英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