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52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包括一脚架,脚架包括一固定板及一支撑架,固定板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枢接定位于支撑架的顶端,固定板的板面上设有可供定位一显示器后侧面的多个定位部,以及可供输入电讯号的一连接器;一第一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第一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第二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的该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且第二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借以在第二扣接板与第一扣接板同步反向移动时,可以卡接或分离固定板与显示器。

Quick release module of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器的快拆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尤指一种可以使支撑架与显示器快速组装及拆卸,并在组装及拆卸过程中,同时提供显示器的讯号输入与中断。
技术介绍
一体成型式电脑(AIO,All-in-One)主要是将主机内建于显示器上,再通过显示器后侧的锁固结构与一脚架的顶端结合,借以使脚架支撑显示器,并立于桌面上或平面上使用。此种需要通过锁固结构以连接显示器与脚架的方式,在组装及拆卸上都不是很方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专利第CN103388729号的“易于组装拆卸的屏幕支撑结构”所示,即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其包括脚架和结合架,结合架枢接脚架,结合架包括固定件及结合于固定件并能够相对于固定件弹性移动的扣接板,扣接板上设有卡扣部,固定件设有定位部。当脚架要和荧幕组装结合时,先将固定件的定位部插入荧幕背面的定位部,再将扣接板上的卡扣部压入扣接于荧幕的接合部以完成组装,借此,即可方便且快速的组装或拆卸脚架及荧幕。而除了传统的AIO装置之外,目前做为脚架的支撑装置也逐渐与储存装置,甚至与主机整并在一起,并使电连接线通过支撑装置内部而使显示器与储存装置或主机形成电性连接,以达到美观目的并省去理线的困扰,其中,例如CN207674064U及CN207677461U两案的结构,即显示埋藏电连接线及将连接器接头设置在“支架的固定板”与“显示器”之间的结构。借由上述CN103388729号专利的结构,确实可以快速地完成结合架与显示器的组装。但在实际使用时,却未考虑到搭配连接器实施。而CN207674064U及CN207677461U两案的固定板的快拆结构,在拆装过程中,显然没有考虑到对于“显示器的同步导正”以及“对接连接器”的要求,而使得在显示器的定位及连接器的连接上相当不方便且不精确。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专利技术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借由在“符合VESA规格之固定板”上设置“USBType-C接口的连接器”,并通过“导引柱”以辅助“显示器的连接器”的对应连接及分离,同时在电性连接或分离断电时,推动第二扣接板背面的按键,通过“齿条与齿轮”形成同步,进而使“卡扣部”卡扣及解扣,以避免各结构之间的扣合或分离动作影响电性连接的效果,使脚架与显示器的组装更方便、简单且快速,使组装后的连接更稳固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确保显示器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能更精确对位。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包括一脚架、一第一扣接板以及一第二扣接板。其中,脚架包括一固定板及一支撑架,固定板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枢接定位于支撑架的顶端,固定板的板面上设有多个定位部及一连接器,供定位一显示器的后侧面,并输入电讯号。第一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第一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第二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的该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第二扣接板与第一扣接板同步反向移动,且第二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实施时,支撑架包括一主支架及一盖板,盖板盖合于主支架的前侧,且盖板的底端设有一缺口,供连接连接器的一电连接线穿过。实施时,固定板为符合VESA(VideoElectronicsStandardsAssociation)规格的平面挂架。实施时,定位部为凸出于固定板板面的导引柱。实施时,连接器为具有USBType-C接口的连接器。实施时,本技术还包括一夹持件,夹持件与支撑架连接,且夹持件设有一限位槽,供限位连接器;夹持件的限位槽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一凸耳,两个凸耳可相对靠近或远离,借以调整夹持连接器的松紧度。实施时,夹持件的左、右两侧面与支撑架所包括的一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对应连接,夹持件的左、右两侧面均间隔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均间隔设有一第一定位部和一第二定位部,各第一连结部分别与各第一定位部对应连接,各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各第二定位部对应连接,使夹持件连同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被限制转动在一角度范围。实施时,夹持件的限位槽左、右两侧分别向支撑架内延伸出一侧翼片,各侧翼片之间供连接连接器的一电连接线通过。实施时,第一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一齿条,第二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齿条,至少一第一齿条及至少一第二齿条分别齿合至少一中间齿轮,借以使第一扣接板与第二扣接板同步反向移动。实施时,第一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上导引部,固定板包括至少一第二上导引部,至少一第一上导引部对应至少一第二上导引部,借以使第一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实施时,第二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下导引部,固定板包括至少一第二下导引部,至少一第一下导引部对应至少一第二下导引部,借以使第二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实施时,第一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上限位部,固定板包括至少一第二上限位部,至少一第一上限位部及至少一第二上限位部分别限位至少一第一弹性件,借以使第一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实施时,第二扣接板包括至少一第一下限位部,固定板包括至少一第二下限位部,至少一第一下限位部及至少一第二下限位部分别限位至少一第二弹性件,借以使第二扣接板以可相对于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实施时,第二扣接板还包括一推动部,推动部凸出于固定板一侧,借以推压第二扣接板向上移动。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阅读时请参考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与荧幕及底座组合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与支撑架分离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第一扣接板以及第二扣接板的元件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第一扣接板以及第二扣接板组合后的前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图6为图2的连接器、夹持件与支撑架的枢纽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器的快拆模组2脚架21固定板211定位部212插孔213第二上导引部214第二下导引部215第二上限位部216第二下限位部22支撑架221主支架222盖板223缺口224电连接线23夹持件231限位槽232凸耳233第一连接部234第二连接部235侧翼片24连接器25枢纽器251侧板片252第一定位部253第二定位部3第一扣接板31第一卡扣部32第一齿条33第一上导引部34第一上限位部35第一弹性件4第二扣接板41第二卡扣部42第二齿条43第一下导引部44第一下限位部45第二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脚架,包括一固定板及一支撑架,该固定板以相对转动的方式枢接定位于该支撑架的顶端,该固定板的板面上设有供定位一显示器的后侧面的多个定位部及输入电讯号的一连接器;/n一第一扣接板,以相对于该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该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该第一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以及/n一第二扣接板,以相对于该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该固定板的该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该第二扣接板与该第一扣接板同步反向移动,并且该第二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脚架,包括一固定板及一支撑架,该固定板以相对转动的方式枢接定位于该支撑架的顶端,该固定板的板面上设有供定位一显示器的后侧面的多个定位部及输入电讯号的一连接器;
一第一扣接板,以相对于该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该固定板一侧板面的上半部连接,该第一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以及
一第二扣接板,以相对于该固定板弹性移动的方式与该固定板的该侧板面的下半部连接,该第二扣接板与该第一扣接板同步反向移动,并且该第二扣接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一主支架及一盖板,该盖板盖合于该主支架的前侧,且该盖板的底端具有供连接该连接器的一电连接线穿过的一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为凸出该固定板板面的导引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为具有USBType-C接口的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夹持件,该夹持件与该支撑架连接,并且该夹持件设有供限位该连接器的一限位槽,该夹持件的限位槽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延伸出一凸耳,两个凸耳相对靠近或远离,借以调整夹持该连接器的松紧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的快拆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件的左、右两侧面与该支撑架所包括的一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对应连接,该夹持件的左、右两侧面均间隔设有一第一连接部和一第二连接部,该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均间隔设有一第一定位部和一第二定位部,各第一连接部分别与各第一定位部对应连接,各第二连接部分别与各第二定位部对应连接,使该夹持件连同该枢纽器的左、右两侧板片被限制转动一角度范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皇志许柏涵
申请(专利权)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