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由缸筒(1a)和缸底(1b)组成的缸体(1),缸筒(1a)一端连有缸盖(2),其内设有一根活塞杆(3),活塞杆(3)一端设有活塞环(5),二者之间连有第一O型圈(6),活塞环(5)与缸筒(1a)之间套设一组U型圈(7)和第一支承环(8);缸盖(2)分为相连的活塞盖(2a)和本体盖(2b),活塞盖(2a)与活塞杆(3)之间设有第二支承环(9),活塞盖(2a)与缸筒(1a)之间依次设有哑铃型密封圈(10)和第二O型圈(11),本体盖(2b)与活塞杆(3)之间设有UN圈(12)和防尘圈(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易于装配,结构简单,方便检修,密封效果好。
A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separate cylinde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
本技术涉及液压升降设备
,尤其是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
技术介绍
在液压系统中,功率是通过密闭回路的受压液体传递和控制的。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的部件之一,它是将液压功率转换成直线机械力和运动的装置。现有液压缸的缸筒可以选用符合JB/T11718-2013《液压缸缸筒技术条件》规定的商品缸筒,缸筒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和活塞杆与缸筒前后端的连接和密封十分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批量废品,且当缸筒内出现问题时,由于缸筒为一体化设计,无法打开检修和更换需要处理的部件,因此给后期维护造成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双作用液压缸密封连接效果差、后期维护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易于装配,结构简单,方便检修,成本低廉,密封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缸体,缸体包括一个圆筒状的缸筒,缸筒的一端连接一个缸底、另一端连接一个缸盖,缸筒内设有一根与其平行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伸出缸盖外,且其伸出缸盖的一端连接一个万向接头;活塞杆靠近缸底的一端套设有一个活塞环,二者之间设有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一O型圈,活塞环与缸筒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且二者之间套设有两个U型圈和一个第一支承环,所述第一支承环设于两个U型圈之间,以用于活塞环与缸筒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缸盖分为相连的活塞盖和本体盖,活塞盖套设在活塞杆外,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支承环,活塞盖与缸筒之间依次套设一个哑铃型密封圈和一个第二O型圈,以用于活塞盖与缸筒之间的密封连接;本体盖与缸筒相连,本体盖与活塞杆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二者之间套设有一个UN圈和一个防尘圈,以用于活塞杆与本体盖之间的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本体盖与缸筒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本体盖与活塞杆之间可分离。进一步地,活塞盖与本体盖相连的一侧设有凸台,缸筒上设有第一阶梯台,活塞盖的凸台正好与缸筒的第一阶梯台配合连接,以用于增加缸盖与缸筒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本体盖上设有第二阶梯台,第二阶梯台与缸筒端部的第一阶梯台相互配合连接。本技术所用缸体的缸筒和缸底之间通过焊接手法相连,并按GB/T5777规定对焊缝进行100%探伤,质量符合JB/T4730.3中的规定的I级焊缝。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并设有密封圈,活塞与缸筒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连接,缸筒内径和活塞外径的配合公差为H8/f8。缸盖的本体盖与缸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活塞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配合公差为H8/f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可分离式缸盖,避免了装卸时扭伤密封件,同时也改善了缸盖与缸体和活塞杆之间的同轴型,降低了加工要求和成本,方便了后期维护,此外,每处均采用多层密封的方式,耐挤压,更不易漏油,提高了液压缸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图2,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缸体1,缸体1包括一个圆筒状的缸筒1a,缸筒1a的一端连接一个缸底1b,其特征在于:缸筒1a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缸盖2,缸筒1a内设有一根与其平行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一端伸出缸盖2外,且其伸出缸盖2的一端连接一个万向接头4;活塞杆3靠近缸底1b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一个活塞环5,二者之间设有一个用于密封的第一O型圈6,活塞环5的内径与缸筒1a的外径相互配合,且二者之间套设有两个U型圈7和一个第一支承环8,所述第一支承环8设于两个U型圈7之间,以用于活塞环5与缸筒1a之间的密封连接;参见图1、图3和图4,所述缸盖2分为相连的活塞盖2a和本体盖2b,二者之间可分离,活塞盖2a套设在活塞杆3外,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支承环9,活塞盖2a与缸筒1a之间依次套设一个哑铃型密封圈10和一个第二O型圈11,以用于活塞盖2a与缸筒1a之间的密封连接;本体盖2b与缸筒1a通过螺纹连接,本体盖2b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二者之间套设有一个UN圈12和一个防尘圈13,以用于活塞杆3与本体盖2b之间的密封连接。参见图3、图4,活塞盖2a与本体盖2b相连的一侧设有凸台14,缸筒1a上设有第一阶梯台15,活塞盖2a的凸台14正好与缸筒1a的第一阶梯台15相互卡合,本体盖2b上设有第二阶梯台16,第二阶梯台16与缸筒1a端部的第一阶梯15台通过螺纹相互卡合。本技术所用缸体的缸筒和缸底之间通过焊接手法相连,并按GB/T5777规定对焊缝进行100%探伤,质量符合JB/T4730.3中的规定的I级焊缝。活塞与活塞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并设有密封圈,活塞与缸筒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连接,缸筒内径和活塞外径的配合公差为H8/f8。缸盖的本体盖与缸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活塞杆与本体盖之间的配合公差为H8/f7。本技术所用哑铃型密封圈在安装时不易扭曲,抗压能力强,材料为聚氨酯,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耐挤压,再加上一道O型圈保护,双层密封更加不容易漏油。缸筒采用定心胀芯加工,若使用商品缸筒时,其外圈和断面需要进行第二次加工,才能保证各加工面的同轴度、垂直度等几何公差的要求,定心胀芯能在三爪自定心卡盘胀卡缸筒一端内孔、尾座加长顶尖顶紧定心胀芯的情况下,按液压缸设计要求加工缸筒的另一端,无须再加工出一个工艺基准,即无须在缸筒外圆表面加工出一段与缸筒内孔同轴的外圆,并使用中心架支撑、定位该段外圆再进行其他加工,而是直接加工就能达到液压缸要求,且相同内孔直径的缸筒可以使用一个定心胀芯,且可重复使用。本技术中,通过采用可分离式缸盖,避免了装卸时扭伤密封件,同时也改善了缸盖与缸体和活塞杆之间的同轴型,降低了加工要求和成本,方便了后期维护,此外,每处均采用多层密封的方式,耐挤压,更不易漏油,提高了液压缸的密封性。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缸体(1),缸体(1)包括一个缸筒(1a),缸筒(1a)的一端连接一个缸底(1b),其特征在于:/n缸筒(1a)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缸盖(2),缸筒(1a)内设有一根与其平行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一端伸出缸盖(2)外,且其伸出缸盖(2)的一端连接一个万向接头(4);/n活塞杆(3)靠近缸底(1b)的一端套设有活塞环(5),活塞杆(3)与活塞环(5)之间连有第一O型圈(6),活塞环(5)与缸筒(1a)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且二者之间套设一组U型圈(7)和第一支承环(8);/n缸盖(2)分为相连的活塞盖(2a)和本体盖(2b),活塞盖(2a)连接于活塞杆(3)外围,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支承环(9),活塞盖(2a)与缸筒(1a)之间依次套设有哑铃型密封圈(10)和第二O型圈(11);/n本体盖(2b)与缸筒(1a)相连,本体盖(2b)与活塞杆(3)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二者之间套设有UN圈(12)和防尘圈(13);/n本体盖(2b)与缸筒(1a)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盖分离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缸体(1),缸体(1)包括一个缸筒(1a),缸筒(1a)的一端连接一个缸底(1b),其特征在于:
缸筒(1a)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缸盖(2),缸筒(1a)内设有一根与其平行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一端伸出缸盖(2)外,且其伸出缸盖(2)的一端连接一个万向接头(4);
活塞杆(3)靠近缸底(1b)的一端套设有活塞环(5),活塞杆(3)与活塞环(5)之间连有第一O型圈(6),活塞环(5)与缸筒(1a)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且二者之间套设一组U型圈(7)和第一支承环(8);
缸盖(2)分为相连的活塞盖(2a)和本体盖(2b),活塞盖(2a)连接于活塞杆(3)外围,且二者之间设有第二支承环(9),活塞盖(2a)与缸筒(1a)之间依次套设有哑铃型密封圈(10)和第二O型圈(11);
本体盖(2b)与缸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孝文,王加利,张振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维液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