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具结构及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307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具结构及单车。所述锁具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锁槽、筋条和锁环,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锁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锁槽的侧壁自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筋条设置于所述锁槽的底部;所述锁环位于所述锁槽内;所述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锁槽与所述锁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上述锁具结构在受到外力敲击或者锤击的情况下,设有筋条的第一壳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起到加固锁具结构的效果。因此,上述锁具结构可以降低被破坏的风险。采用上述锁具结构的单车结构坚固,防盗性好。

A lock structure and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具结构及单车
:本技术涉及共享单车的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具结构及单车。
技术介绍
:随着共享经济的盛行,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人群出行的重要工具。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分时租赁的代步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现象。例如,其核心部件用于防盗的智能锁非常容易遭到人为破坏,例如,使用工具敲击或者捶打。而,智能锁一旦被破坏,不仅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也会给共享单车企业造成损失。因此,有必要对锁具结构进行加固,提高锁具的抗破坏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锁具结构、以及包含该锁具结构的单车。一种锁具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锁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锁槽的侧壁自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筋条;设置于所述锁槽的底部;锁环,位于所述锁槽内;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锁槽与所述锁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筋条包括环形筋和多条直线筋,所述直线筋与所述环形筋相交,所述环形筋的走向与所述锁槽的形状匹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筋分布于所述锁槽的中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所述锁槽相对应的锁道,所述锁道上设有用于吸附所述锁环的吸附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道包括开锁段和关锁段,所述吸附件位于所述开锁段。<br>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锁段设有凹槽,所述吸附件容纳于所述凹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有固定件,所述吸附件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凹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粘结层,所述吸附件通过所述粘结层固定在所述凹槽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为磁性件。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锁具结构的单车。上述锁具结构在设置于第一壳体的锁槽的底部设置筋条,能够分散第一壳体所受的外力,因此,在受到外力敲击或者锤击的情况下,设有筋条的第一壳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起到加固锁具结构的效果。因此,上述锁具结构可以降低被破坏的风险。采用上述锁具结构的单车结构坚固,防盗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锁具结构的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锁具结构的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具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锁槽100、筋条110和锁环(未图示)。第一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使用时,第一壳体10为锁具结构的前壳,也是最容易遭到破坏的部位。一般地,在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表面会设有二维码以方便用户扫描使用。锁槽100设置于第二表面,锁槽100的侧壁自第二表面沿垂直于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以形成锁槽100的容纳区。锁槽100用于容纳锁环,锁环能够沿着锁槽100移动进而滑出或者缩进第一壳体10,以实现关锁或者关锁。筋条110设置于锁槽100的底部,当锁环沿着锁槽100移动时,筋条110与锁环接触并承托锁环。筋条110通过对锁槽100的底部进行加固,进而提高第一壳体10的结构强度。另外,在锁槽100的底部设置筋条110,可以使得锁环在锁槽100内滑动时由面接触变为线接触,减小了锁环与锁槽100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锁环与锁槽100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使锁环的滑动更为顺畅,也有利于延长锁具结构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筋条110包括环形筋112和多条直线筋114,直线筋114与环形筋112相交,环形筋112的走向与锁槽100的形状匹配。当锁环在锁槽100内滑动时,锁环的底部与环形筋112接触,并沿着环形筋112滑动。环形筋112与直线筋114相交可以形成类似于网状的结构,进一步增强锁具结构的结构强度。其中,直线筋11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如果想要第一壳体10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可以设置较多数量的直线筋114。另外,直线筋114的排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平行排列,也可以如图1中所示,各个直线筋114首尾连接形成波浪线。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直线筋114分布于锁槽100的中部。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其他部分来说,由于锁槽100的中部更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此将直线筋114分布在锁槽100的中部,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保证锁具结构的坚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锁槽100的其他部分设置直线筋114。另外,筋条110与锁槽100既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在制作锁槽100时,通过模具设计,直接将筋条110和锁槽100做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例如,筋条110通过焊接或者螺钉的方式与锁槽100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第二壳体20盖合于第一壳体10的第二表面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锁槽100和锁环位于容置空间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盖合形成锁具结构的外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为锁具结构的后盖,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将筋条110和锁环封闭在容置空间内,提高了锁具结构的防盗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设有与锁槽100相对应的锁道200,锁道200上设有用于吸附锁环的吸附件。锁道200突出于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表面,当锁环位于锁槽100内时,锁道200与锁槽100配合将锁环的运动限制在锁槽100内,防止锁环移出锁槽100。锁道200上设有用于吸附锁环的吸附件,当锁具结构处于开锁状态时,吸附件将锁环吸附固定,给锁环一个拉力,可以防止锁环在骑行过程中意外掉落卡住后轮而造成安全事故,提高了锁具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锁道200包括开锁段210和关锁段220,吸附件位于开锁段210。如图2所示,以锁道200的中点为中心线,位于中心线左边的锁道200为关锁段220,在使用时,锁环的头部更靠近关锁段220,关锁时,锁环的头部伸出锁具结构外以阻挡后轮的辐条,起到锁车的效果。位于中心线右边的锁道200为开锁段210,当锁环的尾部更靠近开锁段210,开锁后,锁环的尾部停留并吸附在开锁段210。将吸附件设置在开锁段220,当锁具结构处于开锁状态时,锁环所受的重力、磁力能够达到平衡,保证了锁环吸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开锁段210设有凹槽212,吸附件容纳于凹槽212中。当吸附件置于凹槽212中后,吸附件的顶部与开锁段210的顶面齐平,保证锁环滑动的顺畅性。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2的顶部设有固定件,吸附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凹槽212中。当吸附件置于凹槽212中后,通过固定件将吸附件抵压固定在凹槽212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可以是挡板、挡杆或者挡块,固定件与凹槽212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当吸附件置于凹槽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锁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锁槽的侧壁自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n筋条;设置于所述锁槽的底部;/n锁环,位于所述锁槽内;/n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锁槽与所述锁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锁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锁槽的侧壁自所述第二表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筋条;设置于所述锁槽的底部;
锁环,位于所述锁槽内;
第二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锁槽与所述锁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包括环形筋和多条直线筋,所述直线筋与所述环形筋相交,所述环形筋的走向与所述锁槽的形状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筋分布于所述锁槽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张洪波韩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