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钮结构及门锁,旋钮结构包括壳体、旋钮、连接件和销轴,销轴可旋转地穿设在壳体的开孔中,销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连接件和旋钮固定连接,以使转动旋钮时能够带动连接件转动;销轴的第一端套设有弹性垫,弹性垫背离旋钮的端面延伸出销轴第一端的外部,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紧固件,连接轴上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垫片,在对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弹性垫被压缩以使第一垫片靠近旋钮的端面紧密贴合销轴第一端的端面;销轴的第二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垫片。本申请在保证轴向受力稳定、配合精密的同时,旋钮还可以比较轻松的旋转。
A knob structure and door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钮结构及门锁
本技术涉及智能门锁
,特别地涉及一种旋钮结构及门锁。
技术介绍
智能门锁越来越多的受到大众的欢迎,电子门锁作为智能门锁的载体,其开锁方式有很多种,有全自动的、也有手动的。但无论是哪种智能门锁,绝大部分智能门锁的内锁都会带有反锁旋钮,用户可以直接在房间内把门锁起来,使得在外部无法正常开门。但现有智能门锁的反锁旋钮,无论是带弹簧预紧的反锁旋钮还是使用卡簧轴向固定的反锁旋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晃动现象,且旋转旋钮时,会有一定的阻尼感,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钮结构及门锁,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旋钮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孔;旋钮,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旋钮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销轴,所述销轴可旋转地穿设在所述开孔中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开孔外部,所述销轴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以使转动所述旋钮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其中,所述销轴的第一端套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背离所述旋钮的端面延伸出所述销轴第一端的外部,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紧固件,所述连接轴上位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紧固件之间的位置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与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对所述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所述弹性垫被压缩以使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所述销轴的第二端构造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的法兰垫片,另一个为设置在所述弹性垫与所述法兰垫片之间的平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法兰垫片为铜垫片,所述平垫片为铜平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垫为橡胶垫。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垫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垫片均为铜平垫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相应地,所述紧固件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的外圆半径大于所述销轴第二端的外圆半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门锁,包括所述的旋钮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门锁包括:锁体;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锁体和所述连接件,且所述传动轴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开孔的轴心线重合,以使转动所述旋钮时,能够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锁体转动,从而使所述锁体解锁或开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申请通过在销轴上套设延伸出销轴第一端的弹性垫,并在弹性垫和紧固件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贴合的垫片,使得在对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弹性垫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垫片靠近旋钮的端面能够与销轴的第一端紧密贴合,进而使得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受到轴向压力,此外,本申请通过选用摩擦力小的铜垫片,使得在保证轴向受力稳定、配合精密的同时,旋钮还可以比较轻松的旋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弹簧或卡簧的旋钮结构容易出现晃动且旋转旋钮时有阻尼感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旋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未显示紧固件)。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旋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紧固件)。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旋钮结构,包括壳体1、旋钮2、销轴3和连接件4。壳体1具有开孔,销轴3沿该开孔的轴心线方向可旋转地穿设在开孔中,销轴3的两端均延伸出开孔外部,其第一端与旋钮2固定连接,其第二端与连接件4固定连接,以使转动旋钮2时能够带动连接件4转动。可以理解地,销轴3和连接件4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只要能实现在转动旋钮2时,能够通过销轴3带动连接件4转动即可。其中,销轴3的第一端套设有弹性垫5,弹性垫5背离旋钮2的端面延伸出销轴3第一端的外部。参考图2和图4,连接件4包括连接轴41和套设在连接轴41上的紧固件42,连接轴41上位于弹性垫5和紧固件42之间的位置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垫片6,第一垫片6靠近旋钮2的端面600与销轴3第一端的端面300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在图2中以L1表示其宽度。在对紧固件42施加作用力时,弹性垫5被压缩以使第一垫片靠近旋钮2的端面600紧密贴合销轴3第一端的端面300,上述间隙变窄,在图4中以L2表示该间隙的宽度,此时,L2为0。该实施例中,弹性垫5选用弹性模量较小的橡胶垫。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端均指远离旋钮2的一端,第二端均指靠近旋钮2的一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垫片6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地,可参考图2,其中一个为套设在连接件4上的法兰垫片61,另一个为设置在橡胶垫5与法兰垫片61之间的平垫片62。优选地,法兰垫片61为铜垫片,平垫片62为铜平垫片。因为铜与铜之间的摩擦系数仅为0.1,所以铜与铜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在旋转旋钮时,使用者通过施加旋转力,可以轻易克服铜垫片之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可以理解地,法兰垫片61还可以为尼龙法兰垫片,平垫片62还可以为尼龙平垫片,只要是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即可,本申请并不作限制。销轴3的第二端设有凸块31,凸块31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垫片7。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垫片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垫片7均为铜平垫片。同样地,两个第二垫片7还可以为尼龙平垫片,只要是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即可,本申请并不作限制。不难理解,本申请的旋钮结构,在对紧固件42施加作用力时,作用力通过第一垫片6传递到弹性垫5,弹性垫5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一垫片6的端面600与销轴3的端面300紧密贴合,以对第一垫片6和第二垫片7施加一轴向压力,又因为铜垫片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从而使得保证铜垫片不晃动的同时又能够轻松旋转。可以理解地,若想改变旋转旋钮时的阻力,可改变弹性垫的材质,通过改变弹性模量来改变施加紧固力时弹性垫的压缩量,从而改变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受到的轴向压力,进而改变旋转旋钮时的阻力。此外,还可保持弹性垫的材质不变,而是改变其厚度,弹性模量不变,厚度不同施加紧固力时弹性垫的压缩量不同,从而改变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受到的轴向压力,进而改变旋转旋钮时的阻力。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轴41的外表面具有第一螺纹,相应地,紧固件42的内表面具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紧固件42的外圆半径大于销轴3第二端的外圆半径。在对紧固件42施加作用力时,以使该作用力更加均匀的分布在第一垫片6上,从而再通过第一垫片6传递至橡胶垫5。再次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孔;/n旋钮,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旋钮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n销轴,所述销轴可旋转地穿设在所述开孔中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开孔外部,所述销轴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以使转动所述旋钮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n其中,所述销轴的第一端套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背离所述旋钮的端面延伸出所述销轴第一端的外部,/n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紧固件,所述连接轴上位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紧固件之间的位置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与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对所述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所述弹性垫被压缩以使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n所述销轴的第二端构造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垫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开孔;
旋钮,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旋钮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对应;
销轴,所述销轴可旋转地穿设在所述开孔中且所述销轴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开孔外部,所述销轴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以使转动所述旋钮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
其中,所述销轴的第一端套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背离所述旋钮的端面延伸出所述销轴第一端的外部,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轴和套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紧固件,所述连接轴上位于所述弹性垫和所述紧固件之间的位置套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与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在对所述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所述弹性垫被压缩以使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旋钮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销轴第一端的端面;
所述销轴的第二端构造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垫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为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的法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孟修文,赵毓斌,陈宇,周瑞龙,陈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