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春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231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和设于建筑墙体上的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由多个砖体堆砌而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灌注水泥以形成承重梁柱,所述砖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水管道或电管道或气管道的槽孔。所述通孔可以减轻砖体重量,且使砌筑的墙体有隔热保温功用;在砖体堆砌后产生的通孔和槽孔里按房屋承重需求串插钢筋,再由混泥土或粘济料填充有串插钢筋的位置的孔隙,同时,砖体堆砌成的墙体上看不到填充的混泥土或沾济料,使在砖体槽孔中按需串插的房屋钢筋形成一个隐形在房屋内部的网笼式框架结构;所述槽孔还可用于放置管道,使砌筑时不用额为开管道槽,进一步节省砌筑时间。

A new type of building assembl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在制造业发达的今天,传统的建筑在建造时进程缓慢、工期较长,而且在建造安装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耗费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在针对低层建筑时,装配式建筑由此产生。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装配式建筑是在预制构件车间将建筑所需的构件,如砖体、地板、立柱、横梁和楼板拼接板等构件加工完成后,在工地现场进行直接装配,大大的减少了现浇筑作业,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建造快速且结构稳固的新型建筑装配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包括建筑墙体和设于建筑墙体上的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由多个砖体堆砌而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内灌注水泥以形成承重梁柱,所述砖体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水管道或电管道或气管道的槽孔。优选的,沿所述砖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砖体的顶部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砖体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凸起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优选的,所述通孔设有两个,且为居中对称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均为居中贯通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凹陷部的深度;或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第一凹陷部的深度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小于第二凹陷部的深度。优选的,所述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第一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上并与第一凹槽位置一致的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沿砖体长度方向上居中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有凹孔,所述第二凹陷部上设有与凹孔位置一致的凸起;或者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凸起,所述第二凹陷部上设有与凸起位置一致的凹孔。优选的,所述凹孔和凸起设有多个且均沿砖体长度方向上对称布置。优选的,所述砖体顶部还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顶面相平,所述砖体底部还设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底面相平,所述砖体侧面还设有第三平面,所述第三平面覆盖所述第一凸起部。优选的,所述砖体上还设有凹陷孔,所述凹陷孔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凹陷部组成,沿所述凹陷空的对称对称中心将所述砖体切断,可将砖体分割成多个拼接砖体,每个拼接砖体上单独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优选的,为方便切断,在所述凹陷孔的对称中心位置设有切断槽,所述切断槽位于砖体的顶面和底面。优选的,所述建筑楼板包括由多个楼板拼装板依次拼接而成的X轴向楼板组件和供所述X轴向楼板组件沿Y轴向搭接铺设的丁字钢;所述楼板拼装板包括面板、沿所述面板的边缘向外倾斜设置的围板以及沿所述围板的边缘向外水平设置的搭接板;所述X轴向楼板组件通过搭接板搭接于丁字钢两侧的底板以实现Y轴向的铺设延伸并装配成楼板。优选的,所述面板的板面呈矩形,所述围板围接成棱锥面且连接于所述面板的下侧。优选的,所述搭接板的内侧沿其长度方向垂直连接有用于和丁字钢底板外沿相抵合的限位板。优选的,所述面板与围板形成的空腔内由多块交错设置的支撑隔板分隔开来。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高度等于丁字钢底板的厚度。优选的,所述丁字钢的中间板沿其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贯穿有多个腰型孔,多个腰型孔连成一排,且中间板设置有至少一排腰型孔。优选的,当楼板拼装板搭接于丁字钢的底板时,所述丁字钢的中间板高于面板的上端面,且丁字钢的中间板高出面板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排用于穿插钢筋的腰型孔。优选的,还包括铺设于楼板拼装板和丁字钢上表面的钢网以及浇筑于楼板拼装板和丁字钢上方由混凝土复合而成的水泥层。优选的,所述建筑装配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墙体上的横梁,所述横梁包括至少两层砖体和每层砖体上下两端穿插的横梁钢筋,在砖体上的通孔内还设有穿过横梁钢筋的U形钢,并通过挡板和螺母将U形钢与横梁钢筋紧固,同时使每层砖体之间也相互紧固,所述砖体之间的孔隙填充有混泥土。本技术,所述通孔可以减轻砖体重量,且使砌筑的墙体有隔热保温功用;在砖体堆砌后产生的通孔和槽孔里按房屋承重需求串插钢筋,再由混泥土或粘济料填充有串插钢筋的位置的孔隙,同时,砖体堆砌成的墙体上看不到填充的混泥土或沾济料,使在砖体槽孔中按需串插的房屋钢筋形成一个隐形在房屋内部的网笼式框架结构;所述槽孔还可用于放置管道,使砌筑时不用额为开管道槽,进一步节省砌筑时间。其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的设置,使左右相邻的砖体能依次衔接,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设置使上下相邻的每层砖体能完美的配合垒加,上下左右一起配合能快速的堆积出整栋房屋,预先设置好每块砖体的位置,甚至可以实现机械化堆积房屋,更加快捷。楼板拼装板设计为半开口的盖状结构,其内部由交错的支撑隔板进行分隔,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使楼板拼装板的结构保持稳固,丁字钢的中间板上贯穿腰型孔,在穿插钢筋时能够提高楼板的抗拉性,后期进行水泥层浇筑能够提高水泥与丁字钢之间的粘结性。砖体、楼板拼接板、丁字钢和砖体组合成的横梁、均能很方便的搬运,且能够进行快速的铺设组装,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横梁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图一;图8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图二;图9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第三种结构的立体切断图;图10为本技术的砖体的上下配合图;图11为本技术的砖体的组合砌筑图。图12为本技术的建筑楼板的局部装配图一;图13为本技术的建筑楼板的局部装配图二;图14为本技术的丁字钢和钢筋的装配图;图15为本技术的建筑楼板拼装板的立体图一图16为本技术的建筑楼板拼装板的立体图二;图17为本技术的钢筋的框架图。其中,10、建筑墙体,20、横梁,60、建筑楼板,100、砖体,101、通孔,102、第一凸起部,103、第二凸起部,104、第一凹陷部,105、第二凹陷部,106、第一凹槽,107、凹孔,108、第二凹槽,109、凸起,111、第一平面,112、第二平面,113、第三平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包括建筑墙体(10)和设于建筑墙体(10)上的建筑楼板(60),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10)由多个砖体(100)堆砌而成,所述砖体(100)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灌注水泥以形成承重梁柱,所述砖体(100)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水管道或电管道或气管道的槽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包括建筑墙体(10)和设于建筑墙体(10)上的建筑楼板(60),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墙体(10)由多个砖体(100)堆砌而成,所述砖体(100)上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101),所述通孔(101)内灌注水泥以形成承重梁柱,所述砖体(100)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水管道或电管道或气管道的槽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砖体(100)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102),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凸起部(102)相配合的第一凹陷部(104),所述砖体(100)的顶部设有第二凸起部(103),所述砖体(100)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凸起部(103)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103)上的第一凹槽(106)和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105)上并与第一凹槽(106)位置一致的第二凹槽(1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00)顶部还设有第一平面(111),所述第一平面(111)与顶面相平;所述砖体(100)底部还设有第二平面(112),所述第二平面(112)与底面相平;所述砖体(100)侧面还设有第三平面(113),所述第三平面(113)覆盖所述第一凸起部(1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建筑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00)上还设有凹陷孔(121),所述凹陷孔(121)由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凹陷部(104)组成,沿所述凹陷孔(121)的对称中心将所述砖体(100)切断,可将砖体(100)分割成多个拼接砖体(120),每个拼接砖体(120)上单独设有沿高度方向布置的通孔(1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来郭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郭春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