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22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包括:主龙骨、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主龙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第一龙骨与第一凸出部可拆卸连接;第二龙骨与第二凸出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实现了龙骨结构加工便利,抗震性能加强,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整体框架结构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避免了操作难度较高,耗时较长的传统焊接方式,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即可进行快速的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龙骨结构标准化生产,通用程度高,避免在区别结构部件上耗费精力,且因其连接方式不破坏原有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A cold-formed thin-walled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造简单,材料单一,工业化程度高,施工现场作业量少;在同等受力状态下,构件断面小,提高了建筑的有效利用面积;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适合于承受振动荷载和冲击荷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有效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自重较轻,对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较低,降低了基础的造价。与传统热轧型钢相比,冷弯薄壁型钢具有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国外建筑行业应用甚广,国内也开始应用于室内外钢结构建筑领域。目前,室内外的小型搭建建筑大多使用传统的钢结构搭建,传统钢结构存在如下缺点:一是大量采用焊接工艺施工,不符合环保要求;二是现场焊接施工速度慢,不符合快速装备的要求;三是传统的钢结构部件通用性差,重复利用率低;四是室内外钢结构建筑可选择的材料有限,相应的综合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通过采用冷弯薄壁型钢,降低构件加工的难度,且自重轻,塑性好,有效延长建筑生命周期;通过使用第一龙骨、主龙骨和第二龙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避免了传统的焊接方式连接,提高了装配的速度,节省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操作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包括:主龙骨、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所述主龙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龙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龙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龙骨靠近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龙骨靠近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还包括:若干个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靠近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出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背离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槽。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还包括:若干个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靠近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出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背离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槽。进一步地,所述主龙骨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连接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凸出部和所述第三凹槽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龙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四凸出部相匹配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凸出部和所述第四凹槽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龙骨靠近所述主龙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槽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龙骨背离所述主龙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槽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为条状;所述第一龙骨远离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匹配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龙骨远离所述主龙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匹配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部件包括:支撑部件、减震部件和连接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一侧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其与所述连接部件连接侧相对的一侧与所述减震部件连接;所述减震部件为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分别和所述第五凹槽与所述第六凹槽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和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减震部件为环形筒状结构;和/或所述连接部件的横截面为C型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实现了龙骨结构加工便利,抗震性能较强,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目的;整体框架结构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避免了操作难度较高,耗时较长的传统焊接方式,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即可进行快速的拆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同时,龙骨结构标准化生产,通用程度高,避免在区别结构部件上耗费精力,且因其连接方式不破坏原有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构部件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的装配使用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龙骨,11、第一凸出部,12、第二凸出部,13、第三凹槽,14、第四凹槽,2、第一龙骨,21、第一凹槽,22、第五凹槽,3、第二龙骨,31、第二凹槽,32、第六凹槽4、第一连接组件,41、第三凸出部,42、第一连接槽,5、第二连接组件,51、第四凸出部,52、第二连接槽,6、密封部件,61、支撑部件,62、减震部件,63、连接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的装配使用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包括:主龙骨1、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3;主龙骨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11和第二凸出部12;第一龙骨2与第一凸出部11可拆卸连接;第二龙骨3与第二凸出部12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本实施例中,主龙骨1、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3分别由相同的两个部件焊接而成。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也可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主龙骨1与第一龙骨2、第二龙骨3连接的两端相互对称,第一龙骨2与第二龙骨3为相同部件,因此,在加工龙骨部件时可以实现批量生产,装配过程也更加迅速便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龙骨2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龙骨3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主龙骨1的第一凸出部11与第一龙骨2的第一凹槽21插接;和/或第二凸出部12与第二凹槽31插接。可选的,主龙骨1与第一龙骨2、第二龙骨3插接完成后,可在插接方向的垂直方向上设置螺栓用以加固,同时还有调平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冷弯薄壁框架结构还包括:若干个密封部件6,密封部件为条状,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龙骨2远离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密封部件6相匹配的第五凹槽22,第五凹槽22与密封部件6可拆卸连接;第二龙骨3远离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密封部件6相匹配的第六凹槽32,第六凹槽32与密封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龙骨(1)、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3);/n所述主龙骨(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11)和第二凸出部(12);/n所述第一龙骨(2)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可拆卸连接;和/或/n所述第二龙骨(3)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龙骨(1)、第一龙骨(2)和第二龙骨(3);
所述主龙骨(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11)和第二凸出部(12);
所述第一龙骨(2)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相匹配的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一凸出部(11)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龙骨(3)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与所述第二凸出部(1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个第一连接组件(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第三凸出部(41);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背离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槽(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个第二连接组件(5),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靠近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出部(51);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背离所述主龙骨(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槽(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龙骨(1)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连接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凸出部(41)相匹配的第三凹槽(13);
所述第三凸出部(41)和所述第三凹槽(13)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弯薄壁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龙骨(1)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连接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四凸出部(51)相匹配的第四凹槽(14);
所述第四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东朱斌庄善相王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