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预制基础连接梁、夹芯墙体板、结构承重柱、框梁和片式屋顶板装配施工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预制基础构件、再运往施工现场的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加工方便、施工便捷、构造合理、安全稳定。
A prefabricated building with prefabricated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进步、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实施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能大幅减少用工、缩短工期、改善工人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是我国建筑企业、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已在国内蓬勃发展。目前,常规的装配式建筑的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之间的连接采用灌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方法,由于后灌注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或自重下沉等原因,使后灌注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与上部构件的底面接触不紧密,导致构件间的连接强度较差,最终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及其装配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预制基础连接梁、夹芯墙体板、结构承重柱、框梁和片式屋顶板装配施工组合而成。进一步的,预制独立基础柱包括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由混凝土一体成型的浇筑而成,基础柱端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础柱底部的长度和宽度;基础柱中竖直且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钢筋,钢筋向上延伸的穿过基础柱的顶部形成出筋;出筋的外径以及分布方式与结构承重柱的第二底脚孔相适配。进一步的,基础柱的四个外壁上分别竖直的设置开放式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设置在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两端的倒榫头相适配,倒榫头可插接固定在卡槽中。进一步的,预制基础连接梁由条形钢筋和混凝土组合构造整浇预制而成。进一步的,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上水平面固定有第一导向插接条,夹芯墙体板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内凹槽,插接条与内凹槽之间可插接固定。进一步的,上述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方法为:1)基础坑基开挖夯实到位后,初放预制独立基础柱,再卡入预制基础连接梁,将基础连接成整体;2)在预制独立基础柱上的方安装结构承重柱;3)在结构承重柱之间插入夹芯墙体板,夹芯墙体板底部的内凹槽固定在预制基础连接梁上的第一导向插接条上,夹芯墙体板两侧的内凹槽与结构承重柱四周的第二导向插接条配合;4)在结构承重柱顶部之间安装钢结构的框梁,并在钢结构的框梁上覆盖安装片式屋顶板。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装配式建筑还包括定位导柱和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进一步的,定位导柱包括法兰柱脚,法兰柱脚的中心处垂直的设有方管柱,钢质方管柱的头部内收,法兰柱脚上设有与预制独立基础柱的出筋相适配的第一底脚孔。进一步的,定位导柱的方管柱的外截面尺寸与设置在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的四角的接插套管的内截面尺寸相适配,使插接套管可套设在方管柱上。进一步的,结构承重柱可插接固定在方管柱上。基于上述改进,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方法为:1)基础坑基开挖夯实到位后,初放预制独立基础柱,再卡入预制基础连接梁,将基础连接成整体;2)在预制独立基础柱上的方安装定位导柱,吊装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使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四角的接插套管穿过定位导柱的方管柱,并压设在定位导柱的法兰柱脚上;3)再吊装结构承重柱,使结构承重柱的底部穿过方管柱,压设在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四角的接插套上;4)在结构承重柱之间插入夹芯墙体板,夹芯墙体板上的内凹槽与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上的第三导向插接条及结构承重柱四周的第二导向插槽配合;在结构承重柱顶部之间安装钢结构框梁系统,并在其上覆盖安装片式屋顶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采用预制基础构件、再运往施工现场的装配式的施工方法,加工方便、施工便捷、构造合理、安全稳定。2)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整体稳定性好,提高了安全性能和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预制独立基础柱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预制基础连接梁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定位导柱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装配图(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装配图(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装配图(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装配图(4);图10为图7中A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预制独立基础柱1、预制基础连接梁2、定位导柱3、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4、夹芯墙体板5、结构承重柱6、框梁7、片式屋顶板8;基础柱底座101、基础柱102、钢筋103、开放式卡槽104;倒榫头201、第一导向插接条202;法兰柱脚301、方管柱302、第一底脚孔303、方管柱的头部304;接插套管401、第三导向插接条402;内凹槽501;第二导向插接条60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1、预制基础连接梁2、夹芯墙体板5、结构承重柱6、框梁7和片式屋顶板8装配施工组合而成。进一步的,预制独立基础柱包括基础柱底座101和基础柱102,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由混凝土一体成型的浇筑而成,基础柱端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础柱底部的长度和宽度;基础柱中竖直且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钢筋103,钢筋向上延伸的穿过基础柱的顶部形成出筋;出筋的外径以及分布方式与结构承重柱的第二底脚孔相适配。进一步的,基础柱的四个外壁上分别竖直的设置开放式卡槽104,开放式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设置在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两端的倒榫头201相适配,倒榫头可插接固定在开放式卡槽中。进一步的,预制基础连接梁由条形钢筋和混凝土组合构造整浇预制而成。进一步的,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上水平面固定有第一导向插接条202,夹芯墙体板的四个侧壁分别与内凹槽501,插接条与内凹槽之间可插接固定。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的装配方法为:1)基础坑基开挖夯实到位后,初放预制独立基础柱,再卡入预制基础连接梁,将基础连接成整体;2)在预制独立基础柱上的方安装结构承重柱;3)在结构承重柱之间插入夹芯墙体板,夹芯墙体板底部的内凹槽固定在预制基础连接梁上的第一导向插接条上,夹芯墙体板两侧的内凹槽与结构承重柱四周的第二导向插接条601配合;4)在结构承重柱顶部之间安装钢结构的框梁,并在钢结构的框梁上覆盖安装片式屋顶板。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1、预制基础连接梁2、定位导柱3、预制梁板一体楼层板4、夹芯墙体板5、结构承重柱6、框梁7和片式屋顶板8装配施工组合而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为,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预制基础连接梁、夹芯墙体板、结构承重柱、框梁和片式屋顶板装配施工组合而成;/n预制独立基础柱包括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由混凝土一体成型的浇筑而成,基础柱端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础柱底部的长度和宽度;/n基础柱中竖直且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钢筋,钢筋向上延伸的穿过基础柱的顶部形成出筋;/n出筋的外径以及分布方式与结构承重柱的第二底脚孔相适配;/n基础柱的四个外壁上分别竖直的设置开放式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设置在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两端的倒榫头相适配,倒榫头可插接固定在卡槽中;/n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上水平面固定有第一导向插接条,夹芯墙体板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内凹槽,插接条与内凹槽之间可插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为,装配式建筑由预制独立基础柱、预制基础连接梁、夹芯墙体板、结构承重柱、框梁和片式屋顶板装配施工组合而成;
预制独立基础柱包括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由混凝土一体成型的浇筑而成,基础柱端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础柱底部的长度和宽度;
基础柱中竖直且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钢筋,钢筋向上延伸的穿过基础柱的顶部形成出筋;
出筋的外径以及分布方式与结构承重柱的第二底脚孔相适配;
基础柱的四个外壁上分别竖直的设置开放式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设置在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两端的倒榫头相适配,倒榫头可插接固定在卡槽中;
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上水平面固定有第一导向插接条,夹芯墙体板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内凹槽,插接条与内凹槽之间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厚军,徐守波,沈枭杰,张建民,邰小映,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保力装配式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