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属于市政工程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护组件、背板、支撑杆;支护组件包括两根竖梁、中部横梁、顶部压边板和下部压边板,竖梁为“U”型结构,其外侧面开设有组件连接孔,相邻两个支护组件通过组件连接孔连接形成一组支护组件;竖梁的凹部上端开设有支撑杆连接孔;中部横梁垂直固定在两根竖梁之间,保持四根梁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背板焊接在支护组件的平面侧,并在顶部用压边板和下部用压边板加强固定;支撑杆通过撑杆连接孔与相对的两组支护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快速灵活,安全性高,易于展现安全文明施工面貌的优点,减少管槽开挖后的暴露时间,保证施工安全。
A device for rapid support of shallow excavation without water pipe t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城市管网的完善项目越来越多,管网建设通常采用明挖埋管施工,相应的管槽支护成为市政管网工程的重难点,传统支护方式在施工效率及安全文明施工面貌方面均有一定不足之处,难以满足目前市政工程工期短、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无水浅挖管槽的快速支护装置,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且可以改善安全文明施工面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具有安装快速灵活,安全性高,易于展现安全文明施工面貌的优点,减少管槽开挖后的暴露时间,保证施工安全。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等方位名词,仅是为了更清楚明白地表明本技术的结构而采用的,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其相对关系的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亦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包括支护组件1、背板14、支撑杆2;所述支护组件1包括两根竖梁3、中部横梁4、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所述竖梁3为“U”型结构,其外侧面开设有组件连接孔7,相邻两个支护组件1通过组件连接孔7连接;竖梁3的凹部上端开设有支撑杆连接孔8;中部横梁4垂直固定在两根竖梁3之间;所述背板14焊接在支护组件1的一侧,并在顶部用压边板5、下部用压边板6加强固定;支撑杆2通过支撑杆连接孔8与相对的两组支护组件1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2包括螺杆9、支撑杆本体10、两块连接板11,连接板11分别焊接在支撑杆本体10的两端,两块连接板11上分别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内螺纹,螺杆9穿过连接板11与支撑杆本体10连接;支撑杆2的两端通过螺杆9穿过支撑杆连接孔8将一对支护组件1连接,并用锁紧螺母15锁紧。作为优选,所述竖梁3底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作为优选,所述中部横梁4设置两个,中部横撑4和竖梁3之间设置“L”形加强铁13加强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竖梁3用16#槽钢加工而成,中部横梁4用14#槽钢加工而成;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用-50×5的扁铁加工而成;加强角铁13用∟63角钢加工而成;背板14用3m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均为螺栓连接,所述固定为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竖梁底部的三角形截面结构,更容易插入施工区域的土层中,从而实现支护组件的底部固定,相对的两组支护组件上部通过支撑杆支撑固定;底部的插入和支撑杆的共同作用,保证了整个技术整体结构的稳定。2、底部压边板的设置,不仅保证了支护组件的稳定,且对整个支撑组件插入土层的深度起到限位作用,能保证所由支护组件的插入深度一致,进而保证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在同一水平面上,施工更加规范。3、加强铁的设计,使中部横梁和竖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保证了支护组件的安全。4、支撑杆通过螺杆长度调节,使支撑杆能满足不同间距两组支撑组件的连接需求,灵活性更高。5、本技术的全部结构可分别使用统一标准加工为标准组件,使用过程中适应性更强,可批量加工,局部的损坏可以用加工成统一标准的配件进行更换,适应性更强。6、本技术具有安装快速灵活,安全性高,易于展现安全文明施工面貌的优点,减少管槽开挖后的暴露时间,保证施工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个支护组件正视图;图2是图1的I-I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护组件与支护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护组件与支撑杆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图中,1-支护组件、2-支撑杆、3-竖梁、4-中部横梁、5-顶部压边板、6-下部压边板、7-组件连接孔、8-支撑杆连接孔、9-螺杆、10-支撑杆本体、11-连接板、12-螺栓、13-加强铁、14-背板、15-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5所示,所述的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包括支护组件1、背板14、支撑杆2;支护组件1包括两根竖梁3、两根中部横梁4、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此设计,可使支护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强度也更高。下部压边板6的设置,不仅保证了支护组件1的稳定,且对整个支撑组件插入土层的深度起到限位作用,能保证所由支护组件的插入深度一致,进而保证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在同一水平面上,施工更加规范。中部横梁4用14#槽钢加工而成,中部横梁4和竖梁3之间设置“L”形加强角铁13,以加强中部横梁4和竖梁3之间的连接强度。竖梁3为“U”型结构,用16#槽钢加工而成,其外侧面开设有组件连接孔7,相邻两个支护组件1通过组件连接孔7连接形成一组支护组件;竖梁3的凹部上端开设有支撑杆连接孔8;两组相对支护组件的下部插入施工区域的土层中,上部通过支撑杆连接孔8用支撑杆2加固连接,形成了一个上下固定的稳定结构,从而保证了整个技术整体结构的稳定。背板14焊接在支护组件1的一侧,覆盖两个竖梁3,并在顶部用压边板5、下部用压边板6分别加强固定。支撑杆2包括螺杆9、支撑杆本体10、两块连接板11,连接板11分别焊接在支撑杆本体10的两端,两块连接板11上分别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内螺纹,螺杆9穿过连接板11与支撑杆本体10连接;支撑杆2的两端通过螺杆9穿过支撑杆连接孔8将一对支护组件1连接,一对护组件1通过锁紧螺母15加固牢靠。使用时,可根据两组支护组件的间距,通过调节螺杆9的长度来实现两组支护体系的加固。竖梁3底端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使支护组件底部更容易插入施工区域的土层中。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用-50×5的扁铁加工而成;加强角铁13用∟63角钢加工而成;背板14用3m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本技术的组装及使用过程:将支护组件1通过组件连接孔7用螺栓两两连接,根据施工区域的长度,连接成两组支撑组件,根据施工需求,将两组支护组件按施工需求保持一定的间距插入施工区域土层中,调节螺杆9的长度以适应两组支护组件的间距,将支撑杆2的一端通过螺杆9和锁紧螺母15通过支撑杆连接孔8与其中一组支护组件固定,然后另一端螺杆9穿过相对的另一组支护组件的支撑杆连接孔8中,调节一端螺杆9长度满足相对间距后,用锁紧螺母15将另一端螺杆9固定。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包括支护组件(1)、背板(14)、支撑杆(2);所述支护组件(1)包括两根竖梁(3)、中部横梁(4)、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所述竖梁(3)为“U”型结构,其外侧面开设有组件连接孔(7),相邻两个支护组件(1)通过组件连接孔(7)连接;竖梁(3)的凹部上端开设有支撑杆连接孔(8);中部横梁(4)垂直固定在两根竖梁(3)之间;所述背板(14)焊接在支护组件(1)的一侧,并在顶部用压边板(5)、下部用压边板(6)加强固定;支撑杆(2)通过支撑杆连接孔(8)与相对的两组支护组件(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包括支护组件(1)、背板(14)、支撑杆(2);所述支护组件(1)包括两根竖梁(3)、中部横梁(4)、顶部压边板(5)和下部压边板(6),所述竖梁(3)为“U”型结构,其外侧面开设有组件连接孔(7),相邻两个支护组件(1)通过组件连接孔(7)连接;竖梁(3)的凹部上端开设有支撑杆连接孔(8);中部横梁(4)垂直固定在两根竖梁(3)之间;所述背板(14)焊接在支护组件(1)的一侧,并在顶部用压边板(5)、下部用压边板(6)加强固定;支撑杆(2)通过支撑杆连接孔(8)与相对的两组支护组件(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浅挖无水管槽快速支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螺杆(9)、支撑杆本体(10)、两块连接板(11),连接板(11)分别焊接在支撑杆本体(10)的两端,两块连接板(11)上分别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内螺纹,螺杆(9)穿过连接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江,来月所,张磊,范新涛,杨柳,闫自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