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8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属于工程建筑领域,包括外套管和内管,外套管同轴滑动套设在内管的外壁,内管的底端设置有钻头,内管的外壁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设置有支杆,支杆的一端伸入内管,支杆伸入内管的一端设置有朝向钻头的倾斜面,内管的内壁同轴竖直滑动设置有圆锥筒,圆锥筒的较小端竖直向下,内管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内管上设置有固定件。将锚杆整体插入钻孔中后,再单独拔出外套管,同时驱动圆锥筒向下移动,并在圆锥筒移动过程中,使支杆侧向滑出内管,使填充混凝土时,支杆插入混凝土中,提高内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增大两者的整体性,有效避免锚杆与混凝土之间剥离,提高锚杆的抗浮能力。

A kind of anti floating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浮锚杆。
技术介绍
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授权公告号为CN2083958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包括锚杆和包裹住锚杆的锚杆桩,锚杆桩为强度至少达到C25的混凝土桩,锚杆桩包括桩主体和连接于桩主体底部的扩大头,扩大头与桩主体同轴设置且一体成型,扩大头的直径大于所述桩主体的直径。由于锚杆桩为混凝土桩,锚杆桩的扩大头的直径大于桩主体的直径,依靠扩大头与桩主体之间的台阶面与泥土接触,从而对向上浮动的混凝土桩提供阻力,使该锚杆桩具有抗浮能力。但是,该抗浮锚杆仅依靠锚杆与混凝土的粘合来承受拉力以达到抗浮的效果,当抗浮锚杆受到较大的浮力时,容易导致锚杆与混凝土脱离,导致抗浮锚杆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具有增强锚杆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浮锚杆,包括外套管和内管,所述外套管同轴滑动套设在内管的外壁,所述内管的底端设置有钻头,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入内管,所述支杆伸入内管的一端设置有朝向钻头的倾斜面,所述内管的内壁同轴竖直滑动设置有圆锥筒,所述圆锥筒的较小端竖直向下,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圆锥筒竖直向下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用于将圆锥筒固定在支杆上方的固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面钻孔钻好后,进行锚杆下孔前调整,先将圆锥筒推动到支杆的上方,然后通过固定件将圆锥筒的位置固定,接着将支管滑动插入内管中,最后将外套管套装在内管外,完成锚杆安装;然后将锚杆整体插入钻孔中,之后再单独拔出外套管,并在拔出外套管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圆锥筒向下移动,在圆锥筒移动过程中,其圆锥面与支杆的倾斜面接触,并挤压支杆,使支杆侧向滑出内管,然后再往内管与钻孔孔壁之间填充混凝土,以使支杆插入混凝土中,提高内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增大两者的整体性,有效避免锚杆与混凝土之间剥离,提高锚杆的抗浮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传动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外套管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外套管的内壁,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设置在内管的内壁,所述传动齿轮的轴线垂直于内管的轴线,所述内管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供传动齿轮伸出内管并与第一齿条啮合的开口,所述第二齿条沿内管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圆锥筒的顶端,所述第二齿条与传动齿轮伸入内管一端啮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外套管从钻孔中拔出时,外套管内壁的第一齿条在外套管上升到露出内管外壁上容纳支杆的通孔后,与传动齿轮啮合,并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同时通过传动齿轮与圆锥筒上的第二齿条啮合,带动第二齿条竖直向下运动,以驱动圆锥筒在内管内向下运动,并将支杆推出内管,省去额外增加驱动源驱动支杆运动,使用方便,提高抗浮锚杆施工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磁环,所述磁环同轴固定设置在内管的内壁,所述磁环用于吸附圆锥筒的顶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锚杆整体下入钻孔前,先将圆锥筒推动到支杆的上方,使圆锥筒的顶端吸附在磁环上,可有效避免在锚杆预安装过程中,圆锥筒在自重下下降并将支杆推出内管,影响施工人员对锚杆的预安装工作,提升锚杆预安装便利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沿内管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所述支杆沿内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组,相邻两层不同水平高度的所述支杆交错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的周向设置多根支杆,并使支杆沿内管长度错位间隔设置多层,以增大支杆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内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大锚杆的抗浮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的外壁开设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位于支杆的下方,所述圆锥筒的圆锥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穿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注浆时,从内管的顶壁向其内部注浆,使混凝土通过圆锥管上的穿孔后,最后从内管外壁上位于支杆下方的出浆孔中流出,使混凝土自下而上填充,可使钻孔下端部分填实,解决自上向下灌注时容易出现气泡、空腔等问题,提升锚杆的抗浮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钻头的顶面同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圆锥筒的底端沿自身轴线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设在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用于将圆锥筒限定在与钻头接触状态的弹性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圆锥筒将支杆推出内管,并继续向下滑动,直至于钻头抵接,同时在下滑过程中挤压弹性片,使弹性片通过圆锥筒上的导向孔,并卡接在圆锥筒的锥形内侧壁上,有效避免圆锥筒在注浆过程中上浮,使支杆保持伸出内管状态,提升锚杆的抗浮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伸入内管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垂直,所述滚轮用于与圆锥筒的圆柱外壁滚动接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圆锥筒将支杆侧向推出内管后,支杆末端的滚轮与圆锥筒的竖直圆柱外壁滚动接触,减少圆锥筒在向下继续滑移过程中与支杆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施工人员在地面拉出外套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远离倾斜面的一端对称于自身的轴线与内管的轴线组成的平面铰接设置有两根分叉杆,所述分叉杆远离支杆的一端设置有朝向另一分叉杆的引导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圆锥筒将支杆推出内管过程中,支杆上两根分叉杆的引导面与泥土接触,并在与泥土挤压过程中,两根分叉杆围绕铰接点相对分开,提高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锚杆的抗浮能力。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将锚杆整体插入钻孔中后,再单独拔出外套管,同时驱动圆锥筒向下移动,并在圆锥筒移动过程中,使支杆侧向滑出内管,使填充混凝土时,支杆插入混凝土中,提高内管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增大两者的整体性,有效避免锚杆与混凝土之间剥离,提高锚杆的抗浮能力;二、在将外套管从钻孔中拔出到露出内管外壁上容纳支杆的通孔后,第一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通过传动带动圆锥筒上的第二齿条竖直向下运动,以驱动圆锥筒在内管内向下运动,并将支杆推出内管,省去额外增加驱动源驱动支杆运动,使用方便,提高抗浮锚杆施工效率;三、在注浆时,从内管的顶壁向其内部注浆,使混凝土通过圆锥管上的穿孔后,最后从内管外壁上位于支杆下方的出浆孔中流出,使混凝土自下而上填充,可使钻孔下端部分填实,解决自上向下灌注时容易出现气泡、空腔等问题,提升锚杆的抗浮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外套管;2、内管;2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和内管(2),所述外套管(1)同轴滑动套设在内管(2)的外壁,所述内管(2)的底端设置有钻头(3),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内滑动设置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一端伸入内管(2),所述支杆(4)伸入内管(2)的一端设置有朝向钻头(3)的倾斜面(41),所述内管(2)的内壁同轴竖直滑动设置有圆锥筒(5),所述圆锥筒(5)的较小端竖直向下,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圆锥筒(5)竖直向下滑动的驱动组件(6),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用于将圆锥筒(5)固定在支杆(4)上方的固定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和内管(2),所述外套管(1)同轴滑动套设在内管(2)的外壁,所述内管(2)的底端设置有钻头(3),所述内管(2)的外壁上沿自身径向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内滑动设置有支杆(4),所述支杆(4)的一端伸入内管(2),所述支杆(4)伸入内管(2)的一端设置有朝向钻头(3)的倾斜面(41),所述内管(2)的内壁同轴竖直滑动设置有圆锥筒(5),所述圆锥筒(5)的较小端竖直向下,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圆锥筒(5)竖直向下滑动的驱动组件(6),所述内管(2)上设置有用于将圆锥筒(5)固定在支杆(4)上方的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齿条(61)、传动齿轮(62)和第二齿条(63),所述第一齿条(61)沿外套管(1)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外套管(1)的内壁,所述传动齿轮(62)转动设置在内管(2)的内壁,所述传动齿轮(62)的轴线垂直于内管(2)的轴线,所述内管(2)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供传动齿轮(62)伸出内管(2)并与第一齿条(61)啮合的开口(64),所述第二齿条(63)沿内管(2)长度方向固定设置在圆锥筒(5)的顶端,所述第二齿条(63)与传动齿轮(62)伸入内管(2)一端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磁环(7),所述磁环(7)同轴固定设置在内管(2)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谯芩蒋文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恒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