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施工
,具体为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道路基层类型主要有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由于多种原因,不少道路建成不久就出现了各种早期破坏现象,该类病害(如裂缝、沉陷、脱空、松散、坑槽等)通常与基层质量密切相关,而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造成的路面早期破坏在工程中比较常见,因此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现有地基加固技术方案多采用开挖换填法,强夯法及各种复合桩加固处理法。一般开挖换填法应用较广,但仅适宜处理浅层软弱路基,其余方法均具有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对机械设备要求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以解决地基开挖换填法在地基加固时的局限性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基坑,所述基坑内设置有桩柱,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上通过第一膨胀螺栓穿过底座与桩柱连接,所述底座与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内设置有桩柱(11),所述基坑(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内设置有框体(13),所述框体(13)上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4)穿过底座(12)与桩柱(11)连接,所述底座(12)与框体(13)上设置有相互连通有通孔(15),所述框体(13)上还设置有注浆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道路上的基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1)内设置有桩柱(11),所述基坑(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内设置有框体(13),所述框体(13)上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4)穿过底座(12)与桩柱(11)连接,所述底座(12)与框体(13)上设置有相互连通有通孔(15),所述框体(13)上还设置有注浆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工程施工地基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3)内填充设置有膨胀材料层(1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