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其过滤器,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滤袋夹与滤袋;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所述滤袋夹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过滤器通过进气口连接压缩空气源,所述过滤器通过出气口对外连通,所述出气口连接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得过滤能力能够保持不变,在滤袋夹内,滤袋张开至最大时,可使得过滤能力始终保持最大,还可使滤袋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从而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和更换滤袋的人力成本。
Electrochemical 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its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其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其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循环水处理领域,电化学水处理方式代替药剂法处理成为一种趋势,电化学水处理装置中,可设有用于水处理的阴极板与阳极板。现有相关技术中,电化学水处理装置排出的水可被送回用水系统进行循环使用,然而,电化学水处理装置送出的水依旧会有污泥或其他杂质颗粒,难以保障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其过滤器,以解决难以保障水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连接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滤袋夹与滤袋;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所述滤袋夹连接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过滤器通过进水口连接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用水系统,所述过滤器还通过进气口连接压缩空气源,所述过滤器还通过出气口对外连通,所述出气口连接有第一阀门。可选的,所述滤袋夹包括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自所述滤袋的上下两侧夹持所述滤袋。可选的,所述过滤夹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滤袋被张开至最大时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可选的,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时的纵剖面呈U字型。可选的,所述压缩空气源与所述进气口间设有第二阀门。可选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压缩空气源中至少之一连接控制电路。可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滤袋的一侧,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滤袋的另一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过滤器、所述水池与电化学水处理装置;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电化学水处理装置分别位于所述水池的两侧;所述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的排水口排出的水能够自所述水池的上侧进入所述水池。可选的,所述水池中设有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将所述水池内的空间沿水平方向隔成第一水池部与第二水池部;所述第一水池部内设有斜管沉降结构;所述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的排水口排出的水能够自所述斜管沉降结构的上侧进入所述第一水池部,所述第一水池部的水能够自所述隔板结构的上侧溢出至所述第二水池部;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水池中的第二水池部,以使得:所述第二水池部的水能够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被送至所述用水系统;所述第一水池部包括主体腔与位于所述主体腔底部的底部腔,所述斜管沉降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排布于所述主体腔内的多个斜管;所述隔板结构的顶部边缘呈高低不平的结构。可选的,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还连接至所述第一水池部和/或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水池部和/或所述第二水池部排出的沉淀物。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其过滤器中,通过在系统中的水池后端连接过滤器,可有效提高循环水处理后的水质。同时,通过滤袋夹,可维持住滤袋整体形状不因水或气体的流动作用而发生变化,因而,可使得过滤能力能够保持不变,进一步的,在滤袋夹内,滤袋张开至最大时,还可有利于使得过滤能力始终保持最大。此外,在惯用手段中,对过滤器中对例如滤袋的袋式的过滤元件的清洁方式通常是导入反向的液体或气体对滤袋进行冲刷,然而,冲刷方式清洁的滤袋通常难以达到所需的清洁效果,这就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例如一周)后即需对滤袋进行更换,进而,滤袋的使用寿命较短。针对于此,本技术通过压缩空气源的引入,可以为以下过程的实施提供硬件基础:在对所述滤袋进行清洁时,所述压缩空气源在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时向所述过滤器内充入压缩空气,以使得: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滤袋的杂质能够在所述第一阀门内外的瞬间压差作用下被排出。可见,本技术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压缩空气源的引入,能够便于通过高压空气的爆气,瞬间在滤袋形成均匀的压差,通过将滤袋堵塞的微孔瞬间冲击打开,恢复滤袋初始的过滤能力,使滤袋的使用寿命有效提高,例如提高几十倍以上,从而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和更换滤袋的人力成本。本技术还可避免水自水池的靠近底部位置进入,反而是自所述水池的上侧进入的,若从底部进入,需利用出水管路将该排水口排出的水引导至水池的底部,实现以上引导作用的出水管路易于造成水垢在出水管路凝聚附着的可能性,故而,由于无需出水管路将水引导至底部,可减少或避免水垢在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的出水管路凝聚附着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使得水垢能在进入水池后才发生凝聚附着,同时,由于所述电化学水处理装置排出的水是自水池的上侧进入所述第一水池部,以上实施方式可避免使用例如水泵的驱动结构,以及过渡水箱等,降低了成本与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的连通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隔板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隔板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的连通示意图二;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化学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器;11-进水口;12-滤袋夹;121-第一架体;122-第二架体;13-滤袋;14-进水口15-出水口;16-出气口;17-进气口;18-阀门;2-压缩空气源;3-水池;31-第一水池部;311-主体腔;312-底部腔;32-第二水池部;33-隔板结构;34-斜管沉降结构;4-用水系统;5-电化学水处理装置;50-出水管路;51-第一电极板;52-第二电极板;53-隔膜组件;54-腔体;55-进水通道;551-内腔;552-送水口;6-电箱;71-第一控制组件;72-第二控制组件;73-第三控制组件;8-排污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滤袋夹与滤袋;/n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所述滤袋夹连接于所述外壳内;/n所述过滤器通过进水口连接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用水系统,所述过滤器还通过进气口连接压缩空气源,所述过滤器还通过出气口对外连通,所述出气口连接有第一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滤袋夹与滤袋;
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所述滤袋夹连接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过滤器通过进水口连接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水池,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直接或间接连接至用水系统,所述过滤器还通过进气口连接压缩空气源,所述过滤器还通过出气口对外连通,所述出气口连接有第一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夹包括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自所述滤袋的上下两侧夹持所述滤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夹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滤袋被张开至最大时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袋夹持于所述滤袋夹时的纵剖面呈U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源与所述进气口间设有第二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压缩空气源中至少之一连接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亮,任天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丁香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