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原水箱、预处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超滤水箱、纳滤膜组件、纳滤水箱、反洗系统;预处理过滤器和超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浓水直排口;超滤水箱与纳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与纳滤水箱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纳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浓水直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寿命长。
A kind of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城市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自来水的原水通常取自地下水或者江河湖泊等地表淡水,然后经过自来水厂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接入水管送入用户家中,在水源混凝中常用到聚合三氯化铝絮凝净化剂及预氯化消毒处理后会产生游离余氯等,自来水制备过程中以及老化的输水管网和无人清洗的水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自来水的“二次污染”,因此送入用户家中的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通常人们只是将开水烧开就直接饮用,但是烧开只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并不能消除自来水中悬浮物及各种有害物质,长期饮用没经处理过的自来水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现有的饮用水处理设备有的采用反渗透技术,反渗透膜能将水中几乎所有的对人体有害的杂质、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全部滤除,但是反渗透膜在制取净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缩水,一般来说制取1份纯净水会产生3份的浓缩水,而浓缩水大部分被排放,这对于用户来说很难接受,另外反渗透膜很难再生,其耗材成本也太高。因此需要一种制水成本较低的饮用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既可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有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原水箱、预处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超滤水箱、纳滤膜组件、纳滤水箱、反洗系统;原水箱与预处理过滤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预处理过滤器和超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浓水直排口;超滤水箱与纳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与纳滤水箱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纳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浓水直排口;所述反洗系统与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一反洗管路连接,在第一反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反洗系统与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二反洗管路连接,在第二反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反洗系统包括第三水泵、药液消毒箱、第四水泵,第三水泵从纳滤水箱取水,第四水泵从药液消毒箱取液,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的出口与第一反洗管路和第二反洗管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中的一种或二者的组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水处理设备首先采用预处理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对原水初步过滤,然后分别经过超滤过滤器和纳滤过滤器进行组合过滤,超滤膜的孔径在0.05um–1nm之间,可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而纳滤膜的孔径范围在几个纳米左右,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大分子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其出水水质完全满足饮用水需求,且实现了浓水的回收利用,运行成本低,可摆脱对价格较高的反渗透膜的依赖;同时设备进一步配备有反洗系统,可对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反冲洗、化学反洗消毒等操作处理,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出水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原水箱,2第一水泵,3石英砂-活性炭组合预处理过滤器,4保安过滤器,5超滤膜组件,6超滤水箱,7第二水泵,8纳滤膜组件,9纳滤水箱,10第三水泵,11药液消毒箱,12第四水泵,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第一反向管路,16第二反向管路,17第一取样口,18第二取样口,19第一浓水排放口,20第二浓水排放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原水箱1、石英砂-活性炭组合预处理过滤器3、超滤膜组件5、超滤水箱6、纳滤膜组件8、纳滤水箱9和反洗系统;原水箱1与预处理过滤器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2;预处理过滤器3和超滤膜组件5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3,用以保护超滤膜组件,防止大颗粒污染物对超滤膜丝的堵塞;超滤膜组件5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6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17以便及时监测出水水质参数,超滤膜组件5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箱1连接实现浓水回收利用,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浓水直排口19以用于排出化学反洗时的浓水;超滤水箱6与纳滤膜组件8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7;纳滤膜组件8的净水出口与纳滤水箱9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18以便及时监测出水水质参数,纳滤膜组件8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6连接可实现浓水的回收利用,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浓水直排口20以用于排出化学反洗时的浓水;所述反洗系统包括第三水泵10、药液消毒11、第四水泵12,第三水泵10从纳滤水箱9取水,第四水泵12从药液消毒箱11取液,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的出口通过第一反洗管路15与超滤膜组件5的净水出口连接,在第一反洗管路15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3;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的出口还通过第二反洗管路16与超滤膜组件8的净水出口连接,在第二反洗管路1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为:来自自来水的原水进入原水箱,在第一水泵的驱动下进入石英砂-活性炭过滤器进行初步过滤,接着经过保安过滤器的精密过滤后,进入多个并联的超滤膜组件系统的底部进水口,经过超滤膜膜丝的过滤后,超滤水经过净水出口汇集后进入超滤水箱,浓水则通过超滤膜组件顶部的浓水管路回流进入原水箱;超滤水经过第二水泵进入纳滤膜组件底部的进水口,经过纳滤膜组件的过滤后,净水通过净水出口汇集后进入纳滤水箱即可作为饮用水直接使用,纳滤膜组件产生的浓水则回流进入超滤水箱实现二次利用,至此完成饮用水的制取过程。当需要对超滤膜组件和纳滤膜组件进行反洗维护时,打开第三水泵抽取纳滤水,打开第四水泵抽取化学清洗消毒液,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一反洗管路和第二反洗管路分别进入超滤膜组件和纳滤膜组件,经过各自的浓水出口排出污染物,此时各自排出的污染物不再回收,分别通过第一浓水排放口和第二浓水排放口直接排放,即可实现对超滤膜组件和纳滤膜组件的维护清洗,当然维护工作既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药液,反洗时分别由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控制。反洗系统可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预处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超滤水箱、纳滤膜组件、纳滤水箱、反洗系统;原水箱与预处理过滤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预处理过滤器和超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浓水直排口;超滤水箱与纳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与纳滤水箱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纳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浓水直排口;所述反洗系统与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一反洗管路连接,在第一反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反洗系统与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第二反洗管路连接,在第二反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预处理过滤器、超滤膜组件、超滤水箱、纳滤膜组件、纳滤水箱、反洗系统;原水箱与预处理过滤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水泵;预处理过滤器和超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超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超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浓水直排口;超滤水箱与纳滤膜组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膜组件的净水出口与纳滤水箱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纳滤膜组件的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滤水箱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义芳,任重,王瀛淑,杨慧,闫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昌明环保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