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99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位于第一阶段反应池和第三阶段反应池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第一阶段反应池的一侧靠近控制器的下方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的上方均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底部固定有三个投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使池内的污水进行循环处理,而后进行先厌氧反应、后好氧反应,再厌氧反应,从而优化SBR池运行程序,通过改变程序提高了反应效率,提高了硝酸根降解率。

A total nitrogen control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废水的回收利用和达标排放直接关系着每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运行和达标排放就显的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缺陷,例如,SBR池中的硝酸氮含量过高,导致排放不达标,同时较低的反应效率造成硝酸根降解率下降,另外,由于将甲醇投入SBR水池中时,甲醇与池中的污水混合不均匀,导致混合不充分且反应慢,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SBR池中的硝酸氮含量过高,反应效率低,以及甲醇与池中的污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位于第一阶段反应池和第三阶段反应池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第一阶段反应池的一侧靠近控制器的下方连接有进水口,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的上方均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底部固定有三个投料管,三个所述投料管分别与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相连接,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相连接,且第一循环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相连接,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相连接,且第二循环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池相连接,所述第三阶段反应池池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循环泵,所述第三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池相连接,且第三循环泵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的侧壁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顶部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有搅拌叶,所述提升泵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的外壁均安装有第一保护罩,且第一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的外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呈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壁安装有第二保护罩,且第二保护罩的外壁开设有孔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阶段反应池、第二阶段反应池与第三阶段反应池使池内的污水进行循环处理,而后进行先厌氧反应、后好氧反应,再厌氧反应,从而优化SBR池运行程序,通过改变程序提高了反应效率,提高了硝酸根降解率。(2)本技术通过提升泵能够大大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缩短进水时间,而后通过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其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使SBR池中的甲醇与污水混合的更加充分均匀,进而加快反应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处理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轴与搅拌叶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图中:1-提升泵;2-进水口;3-控制器;4-第一保护罩;5-第一循环泵;6-第二循环泵;7-第二保护罩;8-第三循环泵;9-输料管;10-投料管;11-电机;12-第三阶段反应池池;13-第二阶段反应池;14-第一阶段反应池;15-搅拌叶;16-转轴;1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包括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第二阶段反应池13位于第一阶段反应池14和第三阶段反应池12之间的位置处,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的型号为CPU226,额定功率11W,工作电压为24V,且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靠近控制器3的下方连接有进水口2,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的上方均安装有输料管9,输料管9的底部固定有三个投料管10,三个投料管10分别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通过输料管9输送甲醇,而后甲醇从投料管10投入池中,通过设置三个投入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厌氧反应效率,缩段了厌氧时间,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泵5,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环泵8均采用CDLF立式多级循环泵,转速为2900r/min,流量为1200m3/h,第一循环泵5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相连接,且第一循环泵5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通过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环泵8的搅拌作用,使进水中有机物和上周期反应剩余硝酸根反应,达到降低有机物和硝酸根的作用,提高第二阶段好氧反应的效率。第二阶段反应池13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泵6,第二循环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且第二循环泵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池12相连接,通过离心风机和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环泵8,给SBR池内补充氧气,达到降低池内有机物和氨氮的目的,直到氨氮和有机物反应完,通过监测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池内反应程度,第三阶段反应池池12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循环泵8,通过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环泵8能够将SBR池内的污水进行循环处理,从而形成完整的脱氮过程,使好氧反应和厌氧反应更加彻底,进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排放含氮量达标,第三循环泵8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池12相连接,且第三循环泵8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相连接,通过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进行先厌氧反应、后好氧反应,再厌氧反应,而先厌氧是为了利用进水的COD和外加碳源反应池内上周期未反应完的硝酸根,进水部分COD被前置厌氧反应后,减轻了好氧阶段的反应负荷,缩短了好氧反应时间,可以将后置厌氧时间增长,之后再厌氧是为了通过外加碳源(甲醇)反应本周期所产生的硝酸根,从而优化SBR池运行程序,通过改变程序提高了反应效率,提高了硝酸根降解率,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13)位于第一阶段反应池(14)和第三阶段反应池(1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3),且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靠近控制器(3)的下方连接有进水口(2),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的上方均安装有输料管(9),所述输料管(9)的底部固定有三个投料管(10),三个所述投料管(10)分别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泵(5),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相连接,且第一循环泵(5)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13)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泵(6),所述第二循环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且第二循环泵(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所述第三阶段反应池(12)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循环泵(8),所述第三循环泵(8)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且第三循环泵(8)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相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5)、第二循环泵(6)和第三循环泵(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总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13)位于第一阶段反应池(14)和第三阶段反应池(12)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3),且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一侧靠近控制器(3)的下方连接有进水口(2),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的上方均安装有输料管(9),所述输料管(9)的底部固定有三个投料管(10),三个所述投料管(10)分别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第二阶段反应池(13)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所述第一阶段反应池(14)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泵(5),所述第一循环泵(5)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阶段反应池(14)相连接,且第一循环泵(5)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所述第二阶段反应池(13)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循环泵(6),所述第二循环泵(6)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阶段反应池(13)相连接,且第二循环泵(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所述第三阶段反应池(12)的顶部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三循环泵(8),所述第三循环泵(8)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三阶段反应池(12)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圣龙王图钦张飞飞陈炜高清明袁社路王成刘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