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永磁马达的稳定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755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2:07
提出了一种稳定器致动器(6),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1)的两个稳定器部件(2、3)相对转动,该防侧倾稳定器具有壳体(7)和布置在壳体中的永磁马达(9),该永磁马达用于引入转矩、并且包括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7)连接的定子(11)和可相对于该定子围绕旋转轴线(13)转动地支承的转子(12),其中,定子(11)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容纳线圈绕组的定子槽口,并且其中,转子(12)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由转子芯部支撑的磁体区段。定子槽口或磁体区段相应具有倾斜部,以减小齿槽效应,使得定子槽口或磁体区段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沿定子(11)和/或转子(12)的轴向以及周向方向延伸。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防侧倾稳定器(1),其具有这种稳定器致动器(6)。

Stabilizer actuator with permanent magnet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永磁马达的稳定器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在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中详细限定的类型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的两个稳定器部件相对转动,尤其用于机动车。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另一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具有这种稳定器致动器的防侧倾稳定器。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稳定器致动器包括永磁马达,该永磁马达由于其槽口而具有不期望的齿槽效应(Nutrasten)。这导致运动过程的各种干扰,并且影响稳定器致动器的调节精度和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稳定器致动器的调节精度和动力。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从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得到。提出了一种稳定器致动器,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的两个稳定器部件相对转动。稳定器致动器优选地设置成用于机动车的主动式防侧倾稳定器。稳定器致动器包括壳体和布置在壳体中的永磁马达。永磁马达设置成用于引入转矩。永磁马达包括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连接的定子。此外,永磁马达具有相对于壳体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定子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容纳线圈绕组的定子槽口。此外,转子具有转子芯部。此外,转子沿周向方向包括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由转子芯部支撑的磁体区段。为了减小齿槽效应,定子槽口或磁体区段相应具有倾斜部。借助于倾斜部,定子槽口或磁体区段如此构造,使得定子槽口或磁体区段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沿定子和/或转子的轴向以及周向方向延伸。因此,它们不是平行于旋转轴线伸延,而是在俯视图中尤其连续地或阶梯状地倾斜于旋转轴线伸延。因此可有利地减少齿槽效应,由此可改善稳定器致动器的调节精度和动力。有利的是,倾斜部是连续的。在这种情况下,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伸延的、连续的斜度走向。因此,斜度走向没有突变。对此,还有利的是,连续的斜度走向的斜率是恒定的。因此,倾斜部和/或其斜度走向是直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为了相对于旋转轴线形成连续的倾斜部,磁体区段倾斜地布置在转子芯部处。但替代地,同样有利的是,为了形成连续的倾斜部,磁体区段具有在俯视图中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形状。附加地或替代地,磁体区段的纵向侧在俯视图中优选地不是平行于旋转轴线伸延,而是倾斜于旋转轴线伸延。除了上述的连续的倾斜部之外,有利的是,倾斜部阶梯状地形成。因此,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倾斜伸延的、阶梯状的斜度走向。因此,该斜度走向具有至少一个、然而优选地多个阶梯。在磁体区段优选地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沿轴向方向相邻的区段部件,区段部件彼此具有周向错位时,阶梯状的倾斜部可特别成本有利地形成。优选地,区段部件仅仅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没有沿周向方向延伸。因此,它们在俯视图中优选地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附加地或替代地,区段部件的纵向侧在俯视图中优选地平行于旋转轴线伸延。同样有利的是,磁体区段沿周向方向彼此贴靠或相对彼此间隔开。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磁体区段分别通过沿径向内部的连接面固定在转子的外周边处,尤其与之粘接。为了可尽可能成本有利地制成磁体区段,有利的是,磁体区段的连接面平坦地构造,并且转子芯部的外周边具有与平坦的连接面对应的斜面。因此,磁体区段优选地通过其平坦的连接面与分别对应的斜面粘接。替代地,有利的是,磁体区段的连接面在端侧的视图中是凹形的,使得它与转子芯部的外周边圆部对应。在另一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转子芯部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和/或周向方向延伸的凹处,在该凹处中容纳有磁体区段。优选地,凹处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仅仅沿轴向方向延伸,并且不沿周向方向延伸。由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有利的是,为了形成阶梯状的倾斜部,转子芯部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沿轴向方向相邻的转子芯部区段,它们相对彼此转动。通过该转动,两个转子芯部区段的磁体区段彼此具有周向错位,由此有利地形成阶梯状的倾斜部。当然对此还可考虑转子芯部具有多于两个的这种彼此连接的转子芯部区段。有利的是,稳定器致动器具有布置在壳体中的、尤其构造为多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它与永磁马达的转子耦联。同样有利的是,转子芯部、尤其转子芯部区段由薄板状的钢形成。因此,转子芯部由多个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并且沿轴向方向相继布置的板材组成。此外,有利的是,在定子处构造有至少一个基本上沿轴向方向伸延的凹部,其尤其呈槽口的形式。这种槽口有利地有助于增大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有效的磁气隙,由此再次至少稍微减小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引起齿槽效应的磁相互作用。还提出了一种稳定器致动器,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的两个稳定器部件相对转动,稳定器致动器具有壳体和布置在壳体中的永磁马达,该永磁马达用于引入转矩。永磁马达具有不可相对转动地与壳体连接的线圈绕组和相对于线圈绕组围绕旋转轴线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转子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由转子芯部支撑的磁体区段。为了避免齿槽效应,线圈绕组没有铁芯。附加地或替代地,线圈绕组由止回环(Rückschlussring)在径向外部进行支撑。但替代地,线圈绕组还可自支撑地形成。由此可避免齿槽效应,因为稳定器致动器可构造成没有定子槽口。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防侧倾稳定器,其具有两个可相对彼此转动的稳定器部件和稳定器致动器,该稳定器致动器用于使两个稳定器部件相对转动。稳定器致动器根据上述的说明来构造,其中,所提到的特征可单独地或以任意的组合存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防侧倾稳定器的原理图示,其具有稳定器致动器,以使防侧倾稳定器的两个稳定器部件相对转动,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器致动器的示意性的图示,在其中磁体区段布置在转子芯部的外周边处,图3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稳定器致动器的转子,其具有连续的倾斜部,图4示出了用于根据图2的稳定器致动器的转子的另一实施例,该转子具有阶梯状的倾斜部,图5示出了稳定器致动器的第二实施例,在其中,磁体区段集成到转子芯部中,图6和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图5的稳定器致动器的转子,在其中多个转子芯部区段相对彼此转动,并且图8示出了用于稳定器致动器的线圈绕组,其具有自支撑的绕组,图9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稳定器致动器的示意性的图示,在其中在定子处构造有沿轴向方向伸延的槽口,图1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稳定器致动器的示意性的图示,在其中在定子处构造有沿轴向方向伸延的槽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极其简化地示出了防侧倾稳定器1的示意性的构造。防侧倾稳定器1为主动式防侧倾稳定器1,借助于该防侧倾稳定器可通过相应的操控主动地接入转矩。该防侧倾稳定器1设置成用于机动车。防侧倾稳定器1包括两个稳定器部件2、3,它们可相对彼此转动。此外,防侧倾稳定器1包括两个稳定器轴承4、5,借助于它们将防侧倾稳定器1、尤其相应的稳定器部件2、3可转动地支承在此处未示出的结构和/或辅助车架处。两个稳定器部件2、3在其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器致动器(6),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1)的两个稳定器部件(2、3)相对转动,所述稳定器致动器具有壳体(7)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永磁马达(9),该永磁马达用于引入转矩,该永磁马达包括不能相对转动地与所述壳体(7)连接的定子(11)和能相对于该壳体围绕旋转轴线(13)转动地支承的转子(12),其中,所述定子(11)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容纳线圈绕组(16)的定子槽口(15),并且其中,所述转子(12)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由转子芯部(17)支撑的磁体区段(1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口(15)或所述磁体区段(18)分别具有倾斜部(21),以减小齿槽效应,使得所述定子槽口(15)或所述磁体区段(18)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沿所述定子(11)和/或转子(12)的轴向以及周向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4 DE 102017221030.31.一种稳定器致动器(6),其用于使防侧倾稳定器(1)的两个稳定器部件(2、3)相对转动,所述稳定器致动器具有壳体(7)和布置在该壳体中的永磁马达(9),该永磁马达用于引入转矩,该永磁马达包括不能相对转动地与所述壳体(7)连接的定子(11)和能相对于该壳体围绕旋转轴线(13)转动地支承的转子(12),其中,所述定子(11)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容纳线圈绕组(16)的定子槽口(15),并且其中,所述转子(12)沿周向方向具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并且由转子芯部(17)支撑的磁体区段(18),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口(15)或所述磁体区段(18)分别具有倾斜部(21),以减小齿槽效应,使得所述定子槽口(15)或所述磁体区段(18)在其整个轴向长度的伸延中沿所述定子(11)和/或转子(12)的轴向以及周向方向延伸。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21)连续地形成,使得该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13)倾斜伸延的、连续的斜度走向。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的斜度走向的斜率是恒定的。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连续的倾斜部(21),所述磁体区段(18)相对于旋转轴线(13)倾斜地布置在所述转子芯部(17)处或具有构造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形状。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21)阶梯状地形成,使得该倾斜部具有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13)倾斜伸延的、阶梯状的斜度走向,其具有至少一个阶梯(22)。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为了形成阶梯状的倾斜部(21),所述磁体区段(18)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彼此沿轴向方向相邻的区段部件(23、24),它们彼此具有周向错位(25)。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区段(18)沿周向方向彼此贴靠或彼此间隔开。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稳定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区段(18)分别通过沿径向内部的连接面(20)固定在所述转子芯部(17)的外周边(19)处,尤其与之粘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舒尔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