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形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77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5
实现密封性能的可靠性提高。树脂成形品(M)具备:一次成形部(1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电线(26),前端部埋设于一次成形部(11)内;传感器(22),在一次成形部(11)内与电线(26)的前端部连接,以部分地露出于一次成形部(11)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密封构件(16),呈筒状,与一次成形部(11)的外周中的比传感器(22)的露出部分(22E)靠后方的区域液密状地密接;及二次成形部(17),与密封构件(16)的外周液密状地密接,并且包围一次成形部(11)中的至少比密封构件(16)靠前方的整个区域。

Resin formed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成形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成形品。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技术,在将一次成形的内部部件设置在模具内之后,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填充到模具内,由此成形二次成形部而制造树脂成形品。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合成树脂制的板(内部部件)设置在模具内,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填充到模具内而成形外装体(二次成形部)的技术。在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前端形成为尖锐的截面三角形状的熔肋。当熔融状态的树脂材料被填充到模具内时,熔肋的前端侧在树脂材料中熔融,该熔融部分在与树脂材料熔合的状态下固化。由此,在熔肋的前端形成板和外装体密接的密封部,通过密封部能够防止液体浸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77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的树脂成形品中,在如热冲击试验时那样的反复急剧的加热、冷却的环境下,在内部部件的树脂体和二次成形部的树脂体产生温度差,应力趋向于集中在熔肋前端的密接部分。即,由于在加热时温度先从外侧部上升,在冷却时温度先从外侧部下降,因此在内部部件的树脂体和二次成形部的树脂体之间产生温度差,在外侧部的树脂体和二次成形部的树脂体产生的应变变得不一致。因此,应力会集中于熔肋前端的密接部分。若这样的应力反复在熔肋前端产生,则熔肋前端的密接部分不久将被破坏,在内部部件和二次成形部之间产生间隙,液体可能浸入该间隙。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完成,目的在于实现密封性能的可靠性提高。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一次成形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电线,前端部埋设于所述一次成形部内;电子部件,在所述一次成形部内与所述电线的前端部连接,以部分地露出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密封构件,呈筒状,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周中的比所述电子部件的露出部分靠后方的区域液密状地密接;及二次成形部,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液密状地密接,并且包围所述一次成形部中的至少比所述密封构件靠前方的整个区域。专利技术效果由于将一次成形部的外周和二次成形部的内周的间隙液密状地密封的密封构件呈筒状,因此,一次成形部和密封构件的密封区域及密封构件和二次成形部的密封区域在前后方向上确保得较长。因此,密封性能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树脂成形品的立体图。图2是一次成形模块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包覆电线、传感器及密封构件设置于一次成形用模具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将一次成形部、包覆电线、传感器及密封构件一体化的一次成形模块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将一次成形模块设置于二次成形用模具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二次成形部成形而与一次成形模块一体化的状态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密封构件也可以由熔点比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合成树脂材料低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在使用模具的一次成形工序中,能够通过一次成形部的熔融树脂材料的热量使密封构件的内周面熔融,使密封构件的内周面与一次成形部的外周面熔接。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密封构件也可以由熔点比所述二次成形部的合成树脂材料低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根据该结构,在使用模具的二次成形工序中,能够通过二次成形部的熔融树脂材料的热量使密封构件的外周面熔融,使密封构件的外周面与二次成形部的内周面熔接。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密封构件的材料也可以是聚氨酯树脂。根据该结构,即使一次成形部的外周和二次成形部的内周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偏移,密封构件也不会破损。<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图6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的方向,将图1~6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的方向,将在图1~6中出现的朝向照原样定义为上方、下方。本实施例1的树脂成形品M是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传感器,具体而言是具有作为用于车轮的转速的测定的车轮速传感器的功能的车辆用传感器。树脂成形品M与和车辆的车轮一体地旋转的转子对置而固定于车辆。树脂成形品M具备合成树脂制的支架10、传感器22(
技术实现思路
中记载的电子部件)、线束25和金属制的托架31。托架31作为用于将树脂成形品M安装于车身的单元而发挥功能。传感器22具有传感器主体23和从传感器主体23向后方悬臂状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连接端子24。传感器主体23具有检测作为对象的物理量(磁场的变化)而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元件(图示省略)。传感器主体23通过成形树脂材料将包含检测元件的检测电路(图示省略)液密地密封,从而作为整体形成为板状。传感器22其整体通过嵌件成形埋设于支架10内。当将树脂成形品M固定于车辆时,传感器主体23配置为与车轮的转子(图示省略)的外周面对置。传感器主体23将伴随转子的旋转的磁场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经由连接端子24向线束25输出。线束25通过利用树脂覆层29等将2根包覆电线26(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记载的电线)一并覆盖,由此形成1根线缆。各包覆电线26是利用绝缘包覆层28包围导体27的周知形态。在2根包覆电线26的前端部处为绝缘包覆层28被除去而导体27的前端部露出的状态。2根导体27的露出部通过焊接分别地与一对的连接端子24连接。线束25的后端部与搭载于车辆的控制装置(图示省略)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来自传感器22的输出信号计算车辆的车辆速度,进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的控制。支架10具备一次成形部11、密封构件16及二次成形部17而构成,作为整体呈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一次成形部11由加入玻璃的聚酰胺树脂(PA)构成,作为整体呈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一次成形部11具备形成于其前端部的部件收纳部12、从部件收纳部1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密封功能部13、与密封功能部13的后端相邻的扩径部14及从扩径部14向后方延伸的电线保持部15而构成。将部件收纳部12以与其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为直角进行截断后的截面形状为大概方形。将密封功能部13以与其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为直角进行截断后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扩径部14的外径尺寸比密封功能部13大,是呈与密封功能部13同心的圆形的凸缘状的部位。将电线保持部15以与其前后方向上的轴线为直角进行截断后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传感器22和线束25(2根包覆电线26)的前端部通过嵌件成形与一次成形部11一体化。包含传感器主体23和连接端子24的传感器22的整体埋设于部件收纳部12内,配置于比密封功能部13的前端靠前方。在线束25的前端部处露出了的导体27(与传感器22的连接端子24的连接部分)配置于部件收纳部12内。线束25的前端部中的比与传感器22的连接部分靠后方的区域埋设于密封功能部13、扩径部14及电线保持部15内。在一次成形工序结束而一次成形部11被成形的状态下,传感器主体23的上表面(传感器22的露出部分22E)为在部件收纳部12的上表面(外表面)处齐平状地露出的状态。传感器22中的露出于一次成形部11的外表面的仅是传感器主体23的上表面(露出部分22E),除传感器主体23的上表面以外埋设于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n所述树脂成形品具备:/n一次成形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n电线,前端部埋设于所述一次成形部内;/n电子部件,在所述一次成形部内与所述电线的前端部连接,以部分地露出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n密封构件,呈筒状,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周中的比所述电子部件的露出部分靠后方的区域液密状地密接;及/n二次成形部,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液密状地密接,并且包围所述一次成形部中的至少比所述密封构件靠前方的整个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06 JP 2017-2340211.一种树脂成形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成形品具备:
一次成形部,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电线,前端部埋设于所述一次成形部内;
电子部件,在所述一次成形部内与所述电线的前端部连接,以部分地露出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表面的方式配置;
密封构件,呈筒状,与所述一次成形部的外周中的比所述电子部件的露出部分靠后方的区域液密状地密接;及
二次成形部,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周液密状地密接,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浩市金京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