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统包括:配置成接收药物的容器;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在致动时配置成从容器排出药物;用于将药物注射给患者的针;针致动器组件,该针致动器组件包括可移动部分,该可移动部分被偏压构件偏压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前位置、用于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使用位置和完成药物递送后的使用后位置之间移动针;和管,所述管与容器以及针流体连通,所述管包括具有扩张状态和非扩张状态的可扩张部分,其中所述可扩张部分配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致动时处于扩张状态,而在针位于使用后位置时处于非扩张状态。
End of dose detection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剂量结束检测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7年10月16日提交的题为“Drug-of-DoseDetectionforDrugDelivery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572,722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注射将流体递送到患者体内的注射器装置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剂量结束检测装置,该剂量结束检测装置用于防止针致动器在流体递送期间移动以及用于在剂量结束时控制针从患者体内撤回。
技术介绍
已经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自动注射装置来允许药物溶液和其他液体治疗制剂由未经培训的人员施用或自行注射。通常,这些装置包括预先填充有液体治疗制剂的储器和可由使用者触发的某种类型的自动针注射机构。当要施用的流体或药物的体积通常低于一定体积(例如1mL)时,通常使用自动注射器,自动注射器的注射时间通常为约10至15秒。当要施用的液体或药物的体积大于1mL时,注射时间通常会变长,导致患者难以保持装置与患者皮肤的目标区域之间的接触。此外,随着要施用的药物体积变大,变得期望增加用于注射的时间段。将药物缓慢注射到患者体内的传统方法是启动静脉输注并将药物缓慢注射到患者体内。这种程序通常在医院或门诊环境中执行。某些装置允许在家庭环境中自我注射,并且能够将液体治疗制剂逐渐注射到患者皮肤中。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装置足够小(高度和整体尺寸都小),以允许在将液体治疗制剂输注到患者体内时被患者“佩戴”。这些装置通常包括泵或其他类型的排出机构,以迫使液体治疗制剂流出储器并流入注射针中。这样的装置通常还包括用以使液体治疗制剂在适当的时间开始流动的阀或流动控制机构以及用以启动注射的触发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注射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配置成递送药物的容器;驱动组件,其在致动时配置成从容器排出药物;用于将药物注射给患者的针;针致动器组件,该针致动器组件包括可移动部分,该可移动部分由偏压构件偏压并配置成在使用前位置、用于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使用位置和完成药物递送后的使用后位置之间移动针;以及与容器和针流体连通的管,该管包括具有扩张状态和非扩张状态的可扩张部分,其中,可扩张部分配置成在驱动组件致动时处于扩张状态,而在针位于使用后位置时处于非扩张状态。当针位于使用前位置时,管的可扩张部分处于非扩张状态。当管的可扩张部分处于扩张状态时,针致动器组件的可移动部分与管的可扩张部分接合。管的可扩张部分配置成通过由驱动组件的致动引起的容器内的压力而处于扩张状态。当由驱动器组件的致动引起的容器内的压力由于容器内药物的缺少而减小时,管的可扩张部分配置成从扩张状态改变为非扩张状态。当管进入非扩张状态时,针致动器组件和管之间的接合被释放,从而允许针致动器组件移动和缩回针。药物递送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壳体,该壳体包围容器、驱动组件、针、针致动器组件和管的至少一部分。当位于使用位置时,针的至少一部分在使用位置从壳体伸出。根据一种设计,管可以经由设置在针致动器的顶部部分中的狭槽相关联,以便将管保持在适当位置。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剂量结束装置允许塞子或柱塞构件在容器内触底(bottomout),并且在剂量结束后仍自动地从患者撤回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注射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包括:配置成递送药物的容器;以及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在致动时配置成从容器排出药物。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将药物注射给患者的针;针致动器组件,其包括可移动部分,该可移动部分被偏压构件偏压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前位置、用于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使用位置以及完成药物递送后的使用后位置之间移动针;以及剂量结束检测组件,该剂量结束检测组件防止针致动器在药物递送期间移动。在某些构造中,剂量结束检测组件包括可扩张部分,该可扩张部分在药物递送期间扩张,并且在剂量结束时塌缩以允许针移动。在其他构造中,可扩张部分由于容器与针之间限定的流体路径中的压力下降而塌缩。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本身,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透视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的顶部部分被移除并且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顶部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的顶部部分被移除并且药物递送系统位于初始致动位置。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初始致动位置。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初始致动位置。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的顶部部分被移除并且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位置。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位置。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位置。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的顶部部分被移除并且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后位置。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后位置。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示出了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后位置。图1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前视横截面图,示出了垫,其中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15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透视横截面图,示出了垫,其中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15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透视横截面图,示出了垫,其中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图1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局部横截面图,示出了阀组件。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包括剂量结束检测装置的药物递送系统的俯视图,其中壳体的顶部部分被移除并且药物递送系统位于使用前位置。图18是图17的药物递送系统和剂量结束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其中药物递送系统的某些部件已被移除。图19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处于未充胀状态的图17的剂量结束检测构件的透视图。图19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处于充胀状态的图17的剂量结束检测构件的透视图。贯穿这几个视图,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射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所述药物递送系统包括:/n配置成递送药物的容器;/n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在致动时配置成将药物从所述容器排出;/n用于将药物注射给患者的针;/n针致动器组件,所述针致动器组件包括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被偏压构件偏压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前位置、用于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使用位置以及完成递送药物后的使用后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针;和/n与所述容器和所述针流体连通的管,所述管包括具有扩张状态和非扩张状态的可扩张部分,其中,所述可扩张部分配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致动时处于扩张状态,而在所述针位于所述使用后位置时处于非扩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6 US 62/572,7221.一种用于注射药物的药物递送系统,所述药物递送系统包括:
配置成递送药物的容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在致动时配置成将药物从所述容器排出;
用于将药物注射给患者的针;
针致动器组件,所述针致动器组件包括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被偏压构件偏压并且配置成在使用前位置、用于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使用位置以及完成递送药物后的使用后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针;和
与所述容器和所述针流体连通的管,所述管包括具有扩张状态和非扩张状态的可扩张部分,其中,所述可扩张部分配置成在所述驱动组件致动时处于扩张状态,而在所述针位于所述使用后位置时处于非扩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当所述针处于所述使用前位置时,所述管的所述可扩张部分处于非扩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当所述管的所述可扩张部分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针致动器组件的所述可移动部分与所述管的所述可扩张部分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所述管的所述可扩张部分配置成通过由所述驱动组件的致动引起的所述容器内的压力而处于扩张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当由所述驱动组件的致动引起的所述容器内的压力由于所述容器内的药物的缺少而减小时,所述管的所述可扩张部分配置成从扩张状态改变为非扩张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递送系统,其中,当所述管处于非扩张状态时,所述针致动器组件和所述管之间的接合被释放,从而允许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E·布思,M·V·奎因,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