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车钩盖及具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481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拖车钩盖及具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结构,用以对蓄电池上设置的搭电线束的搭电端进行固定,以使搭电端随拖车钩盖自前保险杠上拆下并自前保险杠的拖车盖口处移动至机舱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支撑结构,用以对蓄电池上设置的搭电线束的搭电端进行固定,以使搭电端随拖车钩盖自前保险杠上拆下并自前保险杠的拖车盖口处移动至机舱外,进而通过处于机舱外的搭电端连接外接电源对蓄电池实现充电搭电,省去了对蓄电池充电搭电时拆除机舱盖的过程,提高了蓄电池充电搭电时的工作效率和拖车钩盖的利用效率;同时,拖车盖口不仅作为拖车盖口亦可作为充电入口。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iler hook cover and an automobile with the trailer hook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拖车钩盖及具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拖车钩盖及具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上设置有电瓶,其又叫蓄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化成动能,它的作用就是提供电给马达启动汽车,汽车启动后,蓄电池亦可蓄存来自发电机的多余电量,无论汽车启动与否,均可为照明、音响等设备供电。传统的汽车中,蓄电池设置在机舱内。当蓄电池需要搭电时蓄电池搭接电源时,需打开机舱盖,然后通过外部电源线即搭线连接外部电源,现有的机舱盖开启步骤较为复杂,需要拆装螺栓,拆装难度大,大大降低了蓄电池充电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拖车钩盖及具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旨在解决现有蓄电池充电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拖车钩盖,所述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结构,用以对蓄电池上设置的搭电线束的搭电端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搭电端随所述拖车钩盖自前保险杠上拆下并自所述前保险杠的拖车盖口处移动至机舱外。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架;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架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搭电线束自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穿过且所述搭电线束搭电端设置的搭接接口吊挂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各所述支撑架均包括: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拖车钩盖的内侧且与所述拖车钩盖的内侧壁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搭接接口卡设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之间;连接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拖车钩盖、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相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搭接接口。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设有导向部,用以对所述搭接接口进行导向,以使所述搭接接口在下拉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之间且支撑在所述连接部上。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拖车钩盖为与所述拖车盖口相适配的圆形结构,并且,所述拖车钩盖的外壁延设有安装结构,用以抵压在所述拖车盖口处设置的安装筋。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拖车钩盖的外壁延设有卡接结构,并且,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拖车钩盖的同一径向上。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拖车钩盖之间为一体结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设置有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汽车的蓄电池上设有位于机舱内的搭电线束,并且,所述搭电线束的搭接端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搭电线束的搭接端设有搭接接口,用以作为接口连接外接电源以对所述蓄电池进行搭电;所述搭接接口为环形结构,用以吊挂在所述支撑结构中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以将所述搭电线束的搭接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结构处。进一步地,上述拖车钩盖,所述汽车的机舱内靠近所述前保险杠处设有安装梁,用以安装所述蓄电池,以减短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拖车钩盖之间的距离。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和拖车钩盖,通过拖车钩盖的内侧壁上设置的支撑结构,用以对蓄电池上设置的搭电线束的搭电端进行固定,即搭电线束的搭电端设置在支撑结构上,以使搭电端随拖车钩盖自前保险杠上拆下并自前保险杠的拖车盖口处移动至机舱外,进而通过处于机舱外的搭电端连接外接电源对蓄电池实现充电搭电,也就是说只需拆离拖车钩盖即可实现对蓄电池的搭电充电,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对蓄电池充电搭电时拆除机舱盖的过程,提高了蓄电池充电搭电时的工作效率,且提高了拖车钩盖的利用效率;同时,拖车盖口不仅作为拖车盖口以便实现拖车,亦可作为充电入口,实现了拖车盖口和蓄电池充电入口的集成一体化设计,提高了拖车盖口的利用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盖使用状态中自车身内部方向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盖使用状态中自车身外部方向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搭电线束和保险杠之间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盖的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盖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7,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该拖车钩盖的汽车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在该汽车中,汽车车身的前部设有前保险杆1,用作为安全装置,以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以对汽车或驾驶员在冲撞受力时产生缓冲。前保险杆1上设有拖车盖口11且拖车盖口11上可拆卸连接有拖车钩盖2,车钩盖为与拖车盖口相适配的圆形结构,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拖车钩盖2拆离后可通过拖车钩实现拖车。其中,优选地,拖车钩盖2的外壁延设有安装结构21,用以抵压在拖车盖口11处设置的安装筋111,以便于拖车钩盖2的外壁一端预安装在机舱内的拖车盖口11处;为实现拖车钩盖2的固定,进一步优选地,拖车钩盖2的外壁延设有卡接结构22,用以卡接在安装筋111上,并且,卡接结构22和安装结构21设置在拖车钩盖2的同一径向上,即卡接结构22和安装结构21与拖车钩盖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以使拖车钩盖2的两端均实现固定。汽车机舱内的蓄电池3上设有搭电线束4,其一端连接在蓄电池3上,另一端作为搭电端连接外接电源,以实现对蓄电池3进行搭电。为避免搭电线束4的布置,优选地,搭电线束4设置在机舱内。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结构5,用以对蓄电池3上设置的搭电线束4的搭电端进行固定,即搭电线束4的搭电端设置在支撑结构5上,以使搭电端随拖车钩盖2自前保险杠1上拆下并自前保险杠1的拖车盖口11处移动至机舱外,进而通过处于机舱外的搭电端连接外接电源对蓄电池3实现充电搭电,也就是说只需拆离拖车钩盖2即可实现对蓄电池3的搭电充电,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对蓄电池3充电搭电时拆除机舱盖的过程,提高了蓄电池3充电搭电时的工作效率,且提高了拖车钩盖2的利用效率;同时,拖车盖口11不仅作为拖车盖口以便实现拖车,亦可作为充电入口,实现了拖车盖口和蓄电池充电入口的集成一体化。为便于提高支撑结构5和拖车钩盖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支撑结构5和拖车钩盖2之间为一体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支撑结构5和拖车钩盖2之间一体注塑完成,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工艺难度。其中,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为朝向车内的侧壁。为便于实现搭电端和外接电源之间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车钩盖,其特征在于,/n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结构(5),用以对蓄电池(3)上设置的搭电线束(4)的搭电端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搭电端可随所述拖车钩盖(2)自前保险杠(1)上拆下并自所述前保险杠(1)的拖车盖口(11)处移动至机舱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车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结构(5),用以对蓄电池(3)上设置的搭电线束(4)的搭电端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搭电端可随所述拖车钩盖(2)自前保险杠(1)上拆下并自所述前保险杠(1)的拖车盖口(11)处移动至机舱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钩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5)包括:两个支撑架(51);其中,
两个所述支撑架(51)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搭电线束(4)自两个所述支撑架(51)之间穿过且所述搭电线束(4)搭电端设置的搭接接口(6)吊挂在两个所述支撑架(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车钩盖,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架(51)均包括:
支撑部(511),设置在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且与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并排且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搭接接口(6)卡设在所述支撑部(511)和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之间;
连接部(512),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拖车钩盖(2)、所述支撑部(511)的第一端相连接,用以支撑所述搭接接口(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车钩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511)的第二端设有导向部(513),用以对所述搭接接口(6)进行导向,以使所述搭接接口(6)在下拉的作用下移动至所述支撑部(511)和所述拖车钩盖(2)的内侧壁之间且支撑在所述连接部(5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拖车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文翠章徐林海梁可欧阳录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