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395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用于锂离子电池,包括:铝箔层、热封层、保护层、内层粘贴层、外层粘贴层以及基材层,铝箔层分别与外层粘贴层、内层粘贴层粘贴,外层粘贴层与基材层粘贴,基材层与保护层粘贴,内层粘贴层与热封层粘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能够改善铝塑膜的外观,提升铝塑膜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A double layer flame retardant aluminum plastic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铝塑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3C、动力及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它们被不断开发,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些电池中,需要用包装材料将由电极,电解质构成的电池元件封装,因软包装铝塑膜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重量轻、薄轻化、安全性高等优点,所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自然铝塑膜的性能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目前,软包装铝塑膜一般由三层不同功能的薄膜复合而成,外层是由PA层作为保护层,中间是由铝箔作为绝缘层,内层是由CPP作为热封层,由此组成的铝塑膜由于基材层(PA)、铝箔、密封层(CPP)都易燃烧,以此作为包装的锂离子电池暴露在空气中靠近火源时,由于电池内部的有效成分都是及其活泼的化学物质,因此可能会引起着火甚至爆炸的危险,限制了铝塑膜的使用寿命和适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因而需要设计制备出一种具有优异阻燃性能的铝塑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铝塑膜可能会引起着火甚至爆炸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铝箔层、热封层、保护层、内层粘贴层、外层粘贴层以及基材层,铝箔层分别与外层粘贴层、内层粘贴层粘贴,外层粘贴层与基材层粘贴,基材层与保护层粘贴,内层粘贴层与热封层粘贴。铝塑膜厚度为110μm~160μm。铝箔层厚度为40μm~50μm。内层粘贴层厚度为4μm。外层粘贴层厚度为4μm。基材层厚度为10μm~40μm。保护层的厚度为1μm~20μm。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双层阻燃铝塑膜可以大大降低铝塑膜着火或爆炸的风险,同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善铝塑膜的外观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组件标号说明1.保护层2.基材层3.外层粘结层4.铝箔层5.内层粘结层6.热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铝箔层4、热封层、保护层、内层粘贴层、外层粘贴层以及基材层。实施例1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10μm厚的保护层1、15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4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保护层1是通过在基材层2表面涂布分散有阻燃剂微粒的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所述阻燃剂微粒为氢氧化铝,所述氢氧化铝微粒的粒度D90为200nm;所述硅氧烷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树脂中阻燃剂微粒的质量比为1%。基材层2中分散有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80±5nm,熔点为1650±70℃,基材层2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5%。实施例2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5μm厚的保护层1、20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8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保护层1是通过在基材层2表面涂布分散有阻燃剂微粒的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所述阻燃剂微粒为氢氧化铝,所述氢氧化铝微粒的粒度D90为200nm;所述硅氧烷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树脂中阻燃剂微粒的质量比为0.5%。基材层2中分散有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80±5nm,熔点为1650±70℃,基材层2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0.5%。实施例3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10μm厚的保护层1、15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8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保护层1是通过在基材层2表面涂布分散有阻燃剂微粒的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所述阻燃剂微粒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0.1,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微粒的粒度D90为200nm;所述硅氧烷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氧树脂中阻燃剂微粒的质量比为1%。基材层2中分散有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80±5nm,熔点为1650±70℃,基材层2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实施例4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10μm厚的保护层1、15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4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保护层1是通过在基材层2表面涂布分散有阻燃剂微粒的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所述阻燃剂微粒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1,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微粒的粒度D90为200nm;所述硅氧烷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氧树脂中阻燃剂微粒的质量比为2%。基材层2中分散有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80±5nm,熔点为1650±70℃,基材层2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实施例5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5μm厚的保护层1、20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8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保护层1是通过在基材层2表面涂布分散有阻燃剂微粒的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所述阻燃剂微粒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二者质量比为1:0.5,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微粒的粒度D90为200nm;所述硅氧烷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氧树脂中阻燃剂微粒的质量比为2%。基材层2中分散有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80±5nm,熔点为1650±70℃,基材层2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2%。对比例: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从上到下依次由25μm厚的基材层2、4μm厚的外层粘结层3、40μm厚的铝箔层4、4μm厚的内层粘结层5、40μm厚的热封层6层压而成。将上述实施例与对比例制备的铝塑膜分别对电芯进行封装,然后按照本行业的标准GB/T18287-2013检测封装完成样品的安全性。结果如表1所示。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包括:铝箔层、热封层、保护层、内层粘贴层、外层粘贴层以及基材层,铝箔层分别与外层粘贴层、内层粘贴层粘贴,外层粘贴层与基材层粘贴,基材层与保护层粘贴,内层粘贴层与热封层粘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包括:铝箔层、热封层、保护层、内层粘贴层、外层粘贴层以及基材层,铝箔层分别与外层粘贴层、内层粘贴层粘贴,外层粘贴层与基材层粘贴,基材层与保护层粘贴,内层粘贴层与热封层粘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厚度为110μm~16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厚度为40μm~50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跃王军亮王小明陈滨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