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39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包括复合主体,所述复合主体由金属覆膜层、基础膜层、玻纤布层、第一阻尼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构成,所述玻纤布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一阻尼材料层,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高分子材料层,所述高分子材料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二阻尼材料层。金属覆膜层为真空镀铝薄膜具有高阻燃、耐热性能,其作为复合主体表面应用在最外层,金属薄膜层与玻纤布层的共同作用使复合主体具有保温防火的效果,同时基础膜层、第一阻尼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的协同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及一定的阻燃性能,使复合主体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A kind of thermal insulation and fireproof glass fiber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
本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
技术介绍
建筑领域中,随着对人们对墙体的功能性有更高要求,房屋的墙体及各建筑结构需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现有的建筑多数采取密度尽可能高的材料以实现墙体的良好隔音及隔热效果,而后通过在墙体内或建筑结构表面复合一层材料层,以增加建筑墙体的功能性,如在屋顶瓦面的下侧或镁铝复合板材之间增设一层隔热保温层,以增加其保温效果,现有的隔热保温层多数为石棉填充物,保温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但对环境、人体有危害,而随着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有必要开发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型材,应用在这类建筑结构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次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包括复合主体,所述复合主体由金属覆膜层、基础膜层、玻纤布层、第一阻尼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构成,所述基础膜层的上表面覆盖连接有金属覆膜层,所述基础膜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玻纤布层,所述玻纤布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一阻尼材料层,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高分子材料层,所述高分子材料层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二阻尼材料层。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玻纤布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材料层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高分子材料层固定连接。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基础膜层、高分子材料层均为线性聚乙烯材质形成的聚烯烃微孔膜。r>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基础膜层的厚度为0.8~1.1mm。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高分子材料层的厚度为0.5~0.7mm。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金属覆膜层为真空镀铝薄膜,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连接在聚烯烃微孔膜层的一面。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均为聚烯烃共聚物弹性体材质形成的高分子树脂发泡成型体,厚度均为1.4~1.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金属覆膜层、基础膜层、玻纤布层、第一阻尼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共同组成复合主体,使复合主体具有多功能型;金属覆膜层为真空镀铝薄膜具有高阻燃、耐热性能,其作为复合主体表面应用在最外层,金属薄膜层与玻纤布层的共同作用使复合主体具有保温防火的效果,同时基础膜层、第一阻尼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第二阻尼材料层的协同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及一定的阻燃性能,使复合主体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金属覆膜层;2、基础膜层;3、玻纤布层;4、第一阻尼材料层;5、高分子材料层;6、第二阻尼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包括复合主体,复合主体由金属覆膜层1、基础膜层2、玻纤布层3、第一阻尼材料层4、高分子材料层5、第二阻尼材料层6构成,基础膜层2的上表面覆盖连接有金属覆膜层1,基础膜层2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玻纤布层3,玻纤布层3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一阻尼材料层4,第一阻尼材料层4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高分子材料层5,高分子材料层5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二阻尼材料层6,第一阻尼材料层4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玻纤布层3固定连接,第二阻尼材料层6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高分子材料层5固定连接。基础膜层2、高分子材料层5均为线性聚乙烯材质形成的聚烯烃微孔膜,其中,基础膜层2的厚度为0.8~1.1mm,高分子材料层5的厚度为0.5~0.7mm;玻纤布层3为含有65%石棉纤维的聚烯烃共聚物弹性体共混物通过针刺编织形成的玻纤布,玻纤布层3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玻纤布层3固定连接,厚度为0.8~1.2mm;金属覆膜层为真空镀铝薄膜,通过真空蒸镀方式连接在聚烯烃微孔膜层的一面;第一阻尼材料层4、第二阻尼材料层6均为聚烯烃共聚物弹性体材质形成的高分子树脂发泡成型体,厚度均为1.4~1.6mm。在应用时,金属覆膜层1设置在面向环境的一面,第二阻尼材料层6贴合与建筑结构表面,通过金属覆膜层1、基础膜层2、玻纤布层3、第一阻尼材料层4、高分子材料层5、第二阻尼材料层6共同组成复合主体,金属覆膜层1为真空镀铝薄膜具有高阻燃、耐热性能,其作为复合主体表面应用在最外层,金属薄膜层与玻纤布层3的共同作用使复合主体具有保温防火的效果,同时基础膜层2、第一阻尼材料层4、高分子材料层5、第二阻尼材料层6的协同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及一定的阻燃性能,使复合主体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主体,所述复合主体由金属覆膜层(1)、基础膜层(2)、玻纤布层(3)、第一阻尼材料层(4)、高分子材料层(5)、第二阻尼材料层(6)构成,所述基础膜层(2)的上表面覆盖连接有金属覆膜层(1),所述基础膜层(2)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玻纤布层(3),所述玻纤布层(3)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一阻尼材料层(4),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4)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高分子材料层(5),所述高分子材料层(5)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二阻尼材料层(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主体,所述复合主体由金属覆膜层(1)、基础膜层(2)、玻纤布层(3)、第一阻尼材料层(4)、高分子材料层(5)、第二阻尼材料层(6)构成,所述基础膜层(2)的上表面覆盖连接有金属覆膜层(1),所述基础膜层(2)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玻纤布层(3),所述玻纤布层(3)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一阻尼材料层(4),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4)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高分子材料层(5),所述高分子材料层(5)的下表面覆盖连接有第二阻尼材料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防火玻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材料层(4)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玻纤布层(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材料层(6)通过使用热熔胶以热熔压合的方式与高分子材料层(5)固定连接。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僖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