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39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中,包括:数据解析层用于整理并挖掘数据,形成初级数据产品,供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提取;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用于提取数据解析层所提供的初级数据产品并根据需要进行深加工;网间网平台层用于提供数据以及业务互通的标准规范;应用平台层用于从网间网平台层提取通用数据产品,进行架构和行业共性服务支撑;APP及终端应用层用于向应用平台层发出数据获取申请,并从应用平台层获得用户所需数据产品;数据采集领域,用于进行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能够有效解决跨行业、跨领域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低,沟通不畅等现实问题。

An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Cloud Architecture Based on data drive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converg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
技术介绍
继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之后,人类正在进入到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是继工业文明时代之后正在到来的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信息文明的载体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网络,创造财富的载体从工业文明时代的矿藏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大数据和智能转换。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发展,万网融合成为下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的网络信息系统架构一般由硬件资源层、云资源服务层、数据资源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硬件资源以传统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为主,缺乏自主可控、IPv6、量子通信等基于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大规模应用;云资源以单一网络结构为主,缺乏与先进网络架构相适应的灵活配置;数据资源以并行计算框架为主,缺乏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知识提取和智能预测;应用以常规PC端和移动端为主,难以适应万网融合时代用户信息消费需求。目前先进的网络架构正开展研究和应用,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如软件定义网络、服务定制网络等,但是这些以提升传输效率为主要目标。万网融合场景下跨域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分析、知识提取、智能预测,实现价值创造并保障信息安全的需求,是一种新的价值创造网络,急需适应万网融合场景的网络信息系统架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中,包括APP及终端应用层、应用平台层、网间网平台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数据解析层、基础资源层以及数据采集领域;基础资源层,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用于向多种网络提供接口;数据解析层用于整理并挖掘数据,形成初级数据产品,供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提取;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用于提取数据解析层所提供的初级数据产品并根据需要进行深加工,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形成通用数据产品,供网间网平台层提取;应用平台层用于从网间网平台层提取通用数据产品,进行架构和行业共性服务支撑,并根据APP和终端应用层的需求加工组装通用数据产品,输出用户可直接使用的数据产品;APP及终端应用层用于向应用平台层发出数据获取申请,并从应用平台层获得用户所需数据产品;数据采集领域,用于进行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网间网平台层,用于提取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形成的通用数据产品,并提供数据以及业务互通的标准规范,根据需要向应用平台层进行推送或者发送,其包括:跨网联通中心、数据交换中心以及业务协同中心,跨网连通中心用于提供网络连通服务,跨网连通中心包括链路互通中心以及协议互通中心;其中,链路互通中心部署在敏感网络与非敏感网络之间,进行敏感信息检测以及应用访问控制;协议互通中心部署在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进行IPv4或IPv6单栈用户对IPv4和IPv6应用的交叉访问;数据交换中心用于提供数据协同服务;业务协同中心用于将数据整合,以进行业务协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还包括:信息安全领域,用于根据APP及终端应用层、应用平台层、网间网平台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以及数据解析层的需求,提供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安全态势感知以及运维安全服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数据交换中心包括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交换中控、数流控制总线、数据交换网关和安全交换空间;数据交换网关与数流控制总线部署在进行数据交换的节点上,负责对底层异构网络进行屏蔽,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交换中控、数流控制总线以及安全交换空间部署在政府和企业的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上,用于进行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资源审核以及数据资源申请,安全交换空间用于在多种场景下进行数据交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从数据解析层获取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获取所需的知识,以挖掘数据间隐藏的关系,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的统一计算框架包含分布式计算框架和人工智能引擎;分布式计算框架用于承载大数据量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任务;人工智能引擎用于承载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应用平台层包括开发运营一体化模块、微服务构件和统一服务访问;应用平台层的开发运营一体化模块包括应用开发环境和应用支撑环境;应用平台层的应用开发环境提供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源码托管、持续集成、监控告警以及日志收集,并支持应用开发流程管理;应用平台层的应用支撑环境提供服务注册、服务调度以及服务跟踪应用供给与服务治理;应用平台层的微服务构件包括基础构件、公共构件以及行业共性构件的微应用;应用平台层的统一服务访问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数据交换中心还包括数流控制模块,用于将数据访问请求转发到链路互通中心外网侧;链路互通中心外网侧通过协议解析,拆解访问请求的协议,获取访问请求的数据包;链路互通中心外网侧还对数据包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正常后,利用私有传输协议对其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请求摆渡到链路互通中心内网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链路互通中心内网侧解析私有协议并用请求的原始传输协议进行封装,之后通过数流控制模块将访问请求转发至数据交换中心的数据交换中控模块;数据交换中控模块响应请求,并将请求转发到相应的数据交换网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数据交换网关连接数据源,抽取请求数据或内网用户将项目或技术的需求响应,并将数据通过数流控制模块推送至安全交换空间;安全交换空间对数据进行敏感字检测和脱敏感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再次写入数流控制模块,推送至链路互通中心内网侧,链路互通中心内网侧通过协议解析工具,解析数据传输协议,获取访问请求的数据包,利用私有传输协议对其进行封装;摆渡模块将封装后的数据包摆渡到链路互通中心外网侧;链路互通中心外网侧将数据转发给数流控制模块;数流控制模块将数据转发给协议互通中心;协议互通中心检测数据IP协议,如与用户系统IP协议不相同,通过协议翻译转换为相同协议,并推送到用户数据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数据采集域的业务数据库数据采集包含MySQL以及Oracle的各类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和HBase、Hive以及Neo4j的关系型的NoSQL数据库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的一实施例,其中,基础资源层在硬件基础设施层面,兼容服务器设备、工业设备和传感设备,服务器设备支持国产化服务器和X86服务器的混合架构。本专利技术立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国家计划支撑的技术群体性突破成果,以网络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PP及终端应用层、应用平台层、网间网平台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数据解析层、基础资源层以及数据采集领域;/n基础资源层,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用于向多种网络提供接口;/n数据解析层用于整理并挖掘数据,形成初级数据产品,供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提取;/n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用于提取数据解析层所提供的初级数据产品并根据需要进行深加工,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形成通用数据产品,供网间网平台层提取;/n应用平台层用于从网间网平台层提取通用数据产品,进行架构和行业共性服务支撑,并根据APP和终端应用层的需求加工组装通用数据产品,输出用户可直接使用的数据产品;/nAPP及终端应用层用于向应用平台层发出数据获取申请,并从应用平台层获得用户所需数据产品;/n数据采集领域,用于进行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n网间网平台层,用于提取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形成的通用数据产品,并提供数据以及业务互通的标准规范,根据需要向应用平台层进行推送或者发送,其包括:跨网联通中心、数据交换中心以及业务协同中心,跨网连通中心用于提供网络连通服务,跨网连通中心包括链路互通中心以及协议互通中心;其中,链路互通中心部署在敏感网络与非敏感网络之间,进行敏感信息检测以及应用访问控制;协议互通中心部署在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进行IPv4或IPv6单栈用户对IPv4和IPv6应用的交叉访问;数据交换中心用于提供数据协同服务;业务协同中心用于将数据整合,以进行业务协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APP及终端应用层、应用平台层、网间网平台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数据解析层、基础资源层以及数据采集领域;
基础资源层,用于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用于向多种网络提供接口;
数据解析层用于整理并挖掘数据,形成初级数据产品,供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提取;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用于提取数据解析层所提供的初级数据产品并根据需要进行深加工,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形成通用数据产品,供网间网平台层提取;
应用平台层用于从网间网平台层提取通用数据产品,进行架构和行业共性服务支撑,并根据APP和终端应用层的需求加工组装通用数据产品,输出用户可直接使用的数据产品;
APP及终端应用层用于向应用平台层发出数据获取申请,并从应用平台层获得用户所需数据产品;
数据采集领域,用于进行多元异构数据的采集;
网间网平台层,用于提取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形成的通用数据产品,并提供数据以及业务互通的标准规范,根据需要向应用平台层进行推送或者发送,其包括:跨网联通中心、数据交换中心以及业务协同中心,跨网连通中心用于提供网络连通服务,跨网连通中心包括链路互通中心以及协议互通中心;其中,链路互通中心部署在敏感网络与非敏感网络之间,进行敏感信息检测以及应用访问控制;协议互通中心部署在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进行IPv4或IPv6单栈用户对IPv4和IPv6应用的交叉访问;数据交换中心用于提供数据协同服务;业务协同中心用于将数据整合,以进行业务协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息安全领域,用于根据APP及终端应用层、应用平台层、网间网平台层、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以及数据解析层的需求,提供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安全态势感知以及运维安全服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特征在于,数据交换中心包括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交换中控、数流控制总线、数据交换网关和安全交换空间;数据交换网关与数流控制总线部署在进行数据交换的节点上,负责对底层异构网络进行屏蔽,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交换中控、数流控制总线以及安全交换空间部署在政府和企业的私有云或者公有云上,用于进行数据资源发布、数据资源审核以及数据资源申请,安全交换空间用于在多种场景下进行数据交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网融合场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协同云架构,其特征在于,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从数据解析层获取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获取所需的知识,以挖掘数据间隐藏的关系,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层的统一计算框架包含分布式计算框架和人工智能引擎;分布式计算框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孔雷胡国玲周凯钟松延牛中盈刘哲瞿秋薏孟庆磊王楠毛俐旻陈宗磊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网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