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6210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属于管桩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回收桶,回收桶的下部连通有下料管,下料管远离回收桶的一端连通有搅拌桶,回收桶底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搅拌桶顶端的位置高度,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由动力件带动转动,搅拌桶远离回收桶的一侧设置有暂存桶,暂存桶靠近搅拌桶的一侧与搅拌桶连通,暂存桶内连通有输送管,输送管与暂存桶之间设置有输送泵,输送管靠近输送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与输送泵之间设置有备用管,备用管靠近输送管的一端与输送管连通且端部设置有第二阀门,远离输送管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小混凝土浆液的浪费。

A recycling system for residual slu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管桩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管桩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焊接成钢筋骨架,于钢筋骨架的两端焊接管板和裙板,再将钢筋骨架放置于模具中,通过布料车将混凝土浆液洒至模具内,再将模具通过离心成型机高速旋转离心,即可得到成型的管桩。管桩在离心成型工序中,模具在旋转时,混凝土浆液将不断被甩至模具内壁,当管桩成型后,模具内将会存有混凝土浆液,而在生产过程中,该部分混凝土浆液大多都得不到利用,而造成混凝土浆液的浪费。因此,需要一种余桨回收利用系统,以回收混凝土浆液,减小混凝土浆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减小混凝土浆液的浪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回收桶,回收桶的下部连通有下料管,下料管远离回收桶的一端连通有搅拌桶,回收桶底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搅拌桶顶端的位置高度,搅拌桶内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由动力件带动转动,搅拌桶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6)的回收桶(1),回收桶(1)的下部连通有下料管(12),下料管(12)远离回收桶(1)的一端连通有搅拌桶(3),回收桶(1)底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搅拌桶(3)顶端的位置高度,搅拌桶(3)内设置有搅拌桨(311),搅拌桨(311)由动力件带动转动,搅拌桶(3)远离回收桶(1)的一侧设置有暂存桶(4),暂存桶(4)靠近搅拌桶(3)的一侧与搅拌桶(3)连通,暂存桶(4)内连通有输送管(411),输送管(411)与暂存桶(4)之间设置有输送泵(412),输送管(411)靠近输送泵(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4111),第一阀门(4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面(6)的回收桶(1),回收桶(1)的下部连通有下料管(12),下料管(12)远离回收桶(1)的一端连通有搅拌桶(3),回收桶(1)底端的位置高度高于搅拌桶(3)顶端的位置高度,搅拌桶(3)内设置有搅拌桨(311),搅拌桨(311)由动力件带动转动,搅拌桶(3)远离回收桶(1)的一侧设置有暂存桶(4),暂存桶(4)靠近搅拌桶(3)的一侧与搅拌桶(3)连通,暂存桶(4)内连通有输送管(411),输送管(411)与暂存桶(4)之间设置有输送泵(412),输送管(411)靠近输送泵(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阀门(4111),第一阀门(4111)与输送泵(412)之间设置有备用管(5),备用管(5)靠近输送管(411)的一端与输送管(411)连通且端部设置有第二阀门(51),远离输送管(411)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桶(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管(5)的外壁套设有固定环(52),固定环(52)连接有呈倒L状的卡接杆(521),卡接杆(521)卡嵌于暂存桶(4)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型余浆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521)与暂存桶(4)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磁铁(5211)和第二磁铁(42),第一磁铁(5211)固定于卡接杆(521)的侧壁,第二磁铁(42)固定于暂存桶(4)的顶端。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凤歧苏永刚王本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城基业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