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盲孔区域,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盲孔区域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然而,由于显示面板的盲孔区域仍然具有若干膜层的堆叠,会对盲孔区域的光线透过率有影响,存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光线透过率差异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提高透光区对预设波长光线的透过率,从而降低对不同波长光线透过率的差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透光区为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围绕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外周设置,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多个膜层中的部分膜层被配置为透光层,另一部分膜层被配置为非透光层,其中非透光层延伸于显示区且避位透光区设置,至少部分层透光层覆盖透光区,显示面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为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外周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所述多个膜层中的部分所述膜层被配置为透光层,另一部分所述膜层被配置为非透光层,其中所述非透光层延伸于所述显示区且避位所述透光区设置,至少部分层所述透光层覆盖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至少一层光调制层,每层所述光调制层夹设于覆盖所述透光区的任意相邻所述透光层之间,所述光调制层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能够提高预设波长光线在夹设所述光调制层的相邻所述透光层之间的透过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透光区,所述透光区为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区的至少部分外周设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膜层,所述多个膜层中的部分所述膜层被配置为透光层,另一部分所述膜层被配置为非透光层,其中所述非透光层延伸于所述显示区且避位所述透光区设置,至少部分层所述透光层覆盖所述透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至少一层光调制层,每层所述光调制层夹设于覆盖所述透光区的任意相邻所述透光层之间,所述光调制层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能够提高预设波长光线在夹设所述光调制层的相邻所述透光层之间的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被配置为所述透光层;
缓冲层,位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缓冲层被配置为所述透光层;
器件层组,位于所述缓冲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发光元件层组,位于所述器件层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以及
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封装层被配置为所述透光层,
其中,所述衬底、所述缓冲层以及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透光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光调制层包括夹设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缓冲层之间的第一光调制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叠设的第一子缓冲层和第二子缓冲层,所述至少一层光调制层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子缓冲层与所述第二子缓冲层之间的第二光调制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缓冲层为氮化硅层,所述第二子缓冲层为氧化硅层,所述第一光调制层为包括氧化硅、氮化硅、硅中至少两种的混合膜层;所述第二光调制层为包括氧化硅、氮化硅、硅中至少两种的混合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与所述封装层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一层光调制层包括填充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之间的第三光调制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真空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与所述封装层之间,
所述至少一层光调制层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任一:
第四光调制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与所述真空层之间;
第五光调制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真空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四光调制层为氟化锂层;所述第五光调制层为氟化镁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层组包括:
第一电极层;
第二电极层,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旭阳,彭兆基,刘明星,王盼盼,张志远,甘帅燕,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