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数据线、扫描线、若干层级2T1C电路、降压电路以及复位电路;所述数据线用以传递源数据信号;所述扫描线用以传递扫描信号;若干层级2T1C电路的各输入端并连至所述扫描线;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数据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所述复位电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屏下摄像头区的电路结构,实现提高透光率的效果。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屏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现如今“全面屏”的设计成为时代的主流,各屏幕供应商都专注于研发屏占比较高的全面屏产品,提升显示屏屏占比成为一种产品发展的趋势。目前市面上较多的提高屏占比方案通常将前置摄像头设计在显示屏外侧,通过异形切割设计使显示屏避让一定尺寸来容纳前置摄像头,不论切割设计如何变化,与全面屏概念相差甚远。近期兴起的发光型盲孔屏下摄像头(CUP)处理方案可使显示屏几乎趋近于全面屏效果。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屏下摄像头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屏下摄像头显示面板9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衬底层91、阵列基板92、发光层93、封装层94、偏光片95及盖板96。在阵列基板92和偏光片95对应位置设置通孔,形成盲孔97。将摄像头98置于屏幕下方并对应盲孔97设置,即盲孔97和摄像头98所在区域为屏下摄像头区域,通过面板设计与镜头设计的优化,使得镜头隐藏至屏幕的可显示区域下方也能完成拍摄。采用屏下摄像头方案时,为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经典的7T1C电路时,为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需要优化像素设计以降低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像素密度实现局部透明。在屏下摄像头区域上方搭载2T1C像素电路可以很好降低像素密度。因屏下摄像头区域面积较小,搭载2T1C像素电路对显示画面影响较小,但目前的2T1C像素电路工作电压不在驱动电路给定的正常数据电压范围内,故屏下摄像头区域搭载传统2T1C像素电路不可取。屏下摄像头技术中,最影响成像的因素是屏幕的透光率,因此,提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通过改变屏下摄像头区域的电路结构,实现提高透光率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数据线、扫描线、若干层级2T1C电路、降压电路以及复位电路;所述数据线用以传递源数据信号(Sourcedata);所述扫描线用以传递扫描信号;若干层级2T1C电路的各输入端并连至所述扫描线;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至数据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所述复位电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T1),其源极输入一复位电压信号(VI),其漏极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其栅极输入一交流电压信号(VR);当所述交流电压信号(VR)为低电平时,所述复位电压信号(VI)的电压写入所述2T1C像素电路,使其复位。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T2),其源极输入一源数据信号,其栅极和漏极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当所述2T1C像素电路的扫描信号(Scan(n))为低电平时,所述源数据信号(Sourcedata)的电压经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T2)进行阈值电压(Vth)抓取后写入所述2T1C像素电路。进一步地,所述交流电压信号(VR)的时序与多路复用器(Mux)信号的时序同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稳压电容(C),其一端与所述电源正电压(VDD)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2T1C像素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容(C)用于稳定输入所述2T1C像素电路的电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像素电路。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摄像头区以及围绕所述屏下摄像头区设置的显示区,所述2T1C像素电路设置于所述屏下摄像头区内。进一步地,所述屏下摄像头区包括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二像素单元以及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所述2T1C像素电路,若干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各输入端并连至所述扫描线,其另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7T1C像素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数据线;其中,所述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二像素单元与所述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一像素单元在沿横向间隔排布。进一步地,在所述屏下摄像头区内,所述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一像素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沿纵向排布的若干第二像素单元的分布密度。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区包括沿纵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以及若干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7T1C像素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数据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面板,通过改变屏下摄像头区的电路结构,实现提高透光率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现有的一种屏下摄像头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2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2T1C像素电路中的扫描信号Scan的时序图;图4为图2所示2T1C像素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图5为一7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7T1C像素电路的时序图;图7为图5所示7T1C像素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像素电路的仿真结果图;图10为Mux_G信号可与2T1C像素电路的交流电压信号(VR)兼容示意图;图11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数据线,2、源数据信号走线,10、屏下摄像头区,11、第一像素单元,12、第二像素单元,20、显示区,100、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而与图号无关,在说明书全文中,当“第一”、“第二”等措辞可用于描述各种部件时,这些部件不必限于以上措辞。以上措辞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区分开。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图2为一2T1C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2T1C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0、第二薄膜晶体管T20、存储电容Cst以及有机发光元件OLED。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0的栅极电性连接扫描信号Scan,扫描信号Scan的时序图如图3所示,源极电性连接数据信号Data,漏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T20的栅极及存储电容Cst的一端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数据线,用以传递源数据信号;/n扫描线,用以传递扫描信号;/n若干层级2T1C电路,各输入端并连至所述扫描线;/n降压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数据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以及/n复位电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线,用以传递源数据信号;
扫描线,用以传递扫描信号;
若干层级2T1C电路,各输入端并连至所述扫描线;
降压电路,其输入端连接至数据线,其输出端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以及
复位电路,连接至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电路包括:
第一驱动晶体管,其源极输入一复位电压信号,其漏极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其栅极输入一交流电压信号;
当所述交流电压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复位电压信号的电压写入所述2T1C像素电路,使其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包括:
第二驱动晶体管,其源极输入一源数据信号,其栅极和漏极连接至每一2T1C电路的另一输入端;
当所述2T1C像素电路的扫描信号为低电平时,所述源数据信号的电压经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进行阈值电压抓取后写入所述2T1C像素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压信号的时序与多路复用器信号的时序同步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稳压电容,其一端与所述电源正电压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2T1C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李骏,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