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手势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今,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机交互方式,手势识别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并产生了一系列有效的成果,且在诸如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手势识别,简单的来说就是让机器在视觉或传感器采集系统的辅助下来理解人类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即通过无接触的方式完成交互过程,从而通过机器人完成相应的动作,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化。针对机器人手势识别的问题,国内涉及该问题解决方案的专利有“一种基于深度视觉的协作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201910176271.5),预先获取手势模板集合,同时获取待识别手势的若干张深度图;针对每一个手势模板,获取所述待识别手势与所述手势模板的距离,并将与所述待识别手势之间距离最小的手势模板作为所述待识别手势的识别结果,进而根据对应于识别结果的控制参数进行协作机器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n步骤1,利用嵌有微纳光纤传感器的手套采集手部运动的数据,其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维度为6维;/n步骤2,通过手套上的WIFI模块将微纳光纤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给机器人;/n步骤3,机器人结合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预先确定不同手势对应的聚类中心;/n步骤4,计算当前微纳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至预先确定的不同手势的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n步骤5,将所计算的各欧氏距离与相应类别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欧式距离比类别阈值低,则判定为该类,否则,重新训练模型;/n步骤6,机器人根据判断的结果完成相应的动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其特征在于:
步骤1,利用嵌有微纳光纤传感器的手套采集手部运动的数据,其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维度为6维;
步骤2,通过手套上的WIFI模块将微纳光纤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上传给机器人;
步骤3,机器人结合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预先确定不同手势对应的聚类中心;
步骤4,计算当前微纳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至预先确定的不同手势的聚类中心的欧氏距离;
步骤5,将所计算的各欧氏距离与相应类别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欧式距离比类别阈值低,则判定为该类,否则,重新训练模型;
步骤6,机器人根据判断的结果完成相应的动作,至此,一个完整的闭环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的机器人手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预先确定不同手势对应的聚类中心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在所有的样本点中任意选择一个样本点作为第一个类别的初始聚类中心c1;
步骤3.2,对于整个训练样本集X={xj|j=1,2,...,n},计算每一个样本x至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最大距离对应的样本的所在位置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步骤3.3,重复步骤3.2,直至确定k个聚类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忠,宋爱国,徐宝国,吴有龙,唐玉娟,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