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63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在使用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将原料冲压成纵臂时,通过左弹簧和右弹簧将上压头自上模内向下推至原位,从而将冲压件自上模内退出,通过复位弹簧将顶杆向上推至原位,将冲压件自下模内退出,减少工人手动取出冲压件的时间,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冲压效率;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还包括卸料件、上压头、卸料左板、卸料右板、左支杆、左限位块、左弹簧、左导向孔、右支杆、右限位块、右弹簧、右导向孔、顶杆、顶板、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和复位弹簧。

A stamping die for the longitudinal arm of automobile rear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冲压件模具是一种用于汽车后副车架纵臂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产原料进行冲压加工的辅助装置,其在冲压模具技术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冲压件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现有的冲压件模具使用时将原料放置于下模的顶端,上模向下移动至与下模压合,将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压制成型;现有的冲压件模具使用中发现,在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压制成型后,需要人工将冲压件移除,在放置原料进行冲压,每次冲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取出冲压件,造成时间浪费,且浪费大量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弹出冲压件,节省人力,提高冲压效率的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板、上模、上压柱、下模座和下模,上模板的顶端与上模座的底端固定连接,上模的顶端与上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压柱的底端自上模座的顶端向下依次穿过上模座和上模板并与上模座和上模板固定连接,下模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卸料件、上压头、卸料左板、卸料右板、左支杆、左限位块、左弹簧、左导向孔、右支杆、右限位块、右弹簧、右导向孔、顶杆、顶板、左定位杆、右定位杆和复位弹簧,卸料件滑动设置于上模内,上压头的顶端与卸料件的底端固定连接,卸料左板的右端穿过上模并与卸料件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导向孔设置于上模板的左端,左支杆的底端自上模板的顶端向下穿过左导向孔至上模板的下方并与卸料左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左限位块的底端与左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左弹簧环绕设置于左支杆的中端,卸料右板的左端穿过上模并与卸料件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导向孔设置于上模板的右端,右支杆的底端自上模板的顶端向下穿过右导向孔至上模板的下方并与卸料右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右限位块的底端与右支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右弹簧环绕设置于右支杆的中端,下模的内部设置有内腔,顶杆的顶端自内腔向上穿过上模,顶杆的底端与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圈套设置于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的中端并且底端与下模座接触,下模座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定位槽,左定位杆和右定位杆的底端均插入定位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上弯模和下弯模,上弯模设置于上模内,下弯模设置于下模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左上导向滑块,上模座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左上导向凹槽,左上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上模板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左上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左上导向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右上导向滑块,上模座的底端右侧设置有右上导向凹槽,右上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上模板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右上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右上导向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左下导向滑块,下模的底端左侧设置有左下导向凹槽,左下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左侧固定连接,左下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左下导向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右下导向滑块,下模的底端右侧设置有右下导向凹槽,右下导向滑块的底端与下模座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右下导向滑块滑动设置于右下导向凹槽内。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左固定件和左固定螺钉,左固定件的左端与下模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固定螺钉向下依次穿过左固定件和下模座。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还包括右固定件和右固定螺钉,右固定件的左端与下模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固定螺钉向下依次穿过右固定件和下模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将原料冲压成纵臂时,通过左弹簧和右弹簧将上压头自上模内向下推至原位,从而将冲压件自上模内退出,通过复位弹簧将顶杆向上推至原位,将冲压件自下模内退出,减少工人手动取出冲压件的时间,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冲压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模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中标记A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标记B的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上模座;2、上模板;3、上模;4、上压柱;5、下模座;6、下模;7、卸料件;8、上压头;9、卸料左板;10、卸料右板;11、左支杆;12、左限位块;13、左弹簧;14、左导向孔;15、右支杆;16、右限位块;17、右弹簧;18、右导向孔;19、顶杆;20、顶板;21、左定位杆;22、右定位杆;23、复位弹簧;24、上弯模;25、下弯模;26、左上导向滑块;27、右上导向滑块;28、左下导向滑块;29、右下导向滑块;30、左固定件;31、左固定螺钉;32、右固定件;33、右固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板2、上模3、上压柱4、下模座5和下模6,上模板2的顶端与上模3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上模3的顶端与上模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压柱4的底端自上模座1的顶端向下依次穿过上模座1和上模板2并与上模座1和上模板2固定连接,下模6的底端与下模6座5的顶端固定连接;还包括卸料件7、上压头8、卸料左板9、卸料右板10、左支杆11、左限位块12、左弹簧13、左导向孔14、右支杆15、右限位块16、右弹簧17、右导向孔18、顶杆19、顶板20、左定位杆21、右定位杆22和复位弹簧23,卸料件7滑动设置于上模3内,上压头8的顶端与卸料件7的底端固定连接,卸料左板9的右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左端固定连接,左导向孔14设置于上模板2的左端,左支杆11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左导向孔14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左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左限位块12的底端与左支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左弹簧13环绕设置于左支杆11的中端,卸料右板10的左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右端固定连接,右导向孔18设置于上模板2的右端,右支杆15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右导向孔18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右板10的顶端固定连接,右限位块16的底端与右支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右弹簧17环绕设置于右支杆15的中端,下模6的内部设置有内腔,顶杆19的顶端自内腔向上穿过上模3,顶杆19的底端与顶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顶板20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3圈套设置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中端并且底端与下模座5接触,下模座5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定位槽,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底端均插入定位槽内;在使用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将原料冲压成纵臂时,通过左弹簧和右弹簧将上压头自上模内向下推至原位,从而将冲压件自上模内退出,通过复位弹簧将顶杆向上推至原位,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板(2)、上模(3)、上压柱(4)、下模座(5)和下模(6),上模板(2)的顶端与上模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上模(3)的顶端与上模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压柱(4)的底端自上模座(1)的顶端向下依次穿过上模座(1)和上模板(2)并与上模座(1)和上模板(2)固定连接,下模(6)的底端与下模座(5)的顶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件(7)、上压头(8)、卸料左板(9)、卸料右板(10)、左支杆(11)、左限位块(12)、左弹簧(13)、左导向孔(14)、右支杆(15)、右限位块(16)、右弹簧(17)、右导向孔(18)、顶杆(19)、顶板(20)、左定位杆(21)、右定位杆(22)和复位弹簧(23),所述卸料件(7)滑动设置于上模(3)内,所述上压头(8)的顶端与卸料件(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卸料左板(9)的右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导向孔(14)设置于上模板(2)的左端,所述左支杆(11)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左导向孔(14)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左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块(12)的底端与左支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弹簧(13)环绕设置于左支杆(11)的中端,所述卸料右板(10)的左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导向孔(18)设置于上模板(2)的右端,所述右支杆(15)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右导向孔(18)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右板(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右限位块(16)的底端与右支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弹簧(17)环绕设置于右支杆(15)的中端,所述下模(6)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顶杆(19)的顶端自内腔向上穿过上模(3),所述顶杆(19)的底端与顶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0)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3)圈套设置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中端并且底端与下模座(5)接触,所述下模座(5)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底端均插入定位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纵臂冲压件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板(2)、上模(3)、上压柱(4)、下模座(5)和下模(6),上模板(2)的顶端与上模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上模(3)的顶端与上模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上压柱(4)的底端自上模座(1)的顶端向下依次穿过上模座(1)和上模板(2)并与上模座(1)和上模板(2)固定连接,下模(6)的底端与下模座(5)的顶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料件(7)、上压头(8)、卸料左板(9)、卸料右板(10)、左支杆(11)、左限位块(12)、左弹簧(13)、左导向孔(14)、右支杆(15)、右限位块(16)、右弹簧(17)、右导向孔(18)、顶杆(19)、顶板(20)、左定位杆(21)、右定位杆(22)和复位弹簧(23),所述卸料件(7)滑动设置于上模(3)内,所述上压头(8)的顶端与卸料件(7)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卸料左板(9)的右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导向孔(14)设置于上模板(2)的左端,所述左支杆(11)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左导向孔(14)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左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左限位块(12)的底端与左支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弹簧(13)环绕设置于左支杆(11)的中端,所述卸料右板(10)的左端穿过上模(3)并与卸料件(7)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导向孔(18)设置于上模板(2)的右端,所述右支杆(15)的底端自上模板(2)的顶端向下穿过右导向孔(18)至上模板(2)的下方并与卸料右板(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右限位块(16)的底端与右支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弹簧(17)环绕设置于右支杆(15)的中端,所述下模(6)的内部设置有内腔,所述顶杆(19)的顶端自内腔向上穿过上模(3),所述顶杆(19)的底端与顶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0)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3)圈套设置于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22)的中端并且底端与下模座(5)接触,所述下模座(5)的顶端中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左定位杆(21)和右定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东大恒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