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558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内的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后柜体上的工作台面和补风机构,后柜体的后侧为固定背板,前柜体、工作台面和后柜体形成空腔,补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柜体上的补风架,补风架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的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具有补风腔的补风壳体,补风架上开有与补风腔连通的补风口,补风壳体朝向柜体内的一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孔,补风腔经补风孔与空腔连通;固定背板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固定背板、工作台面和后柜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通风腔,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导流板,固定背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往通风柜内进行补风,排风速度快,提高通风效率。

A kind of air supplement and diversion device for fume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院、学校、各类研究所等研究场所经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室中,由于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常常造成实验室的空气污染,有些物质不但味道难闻,而且还有害健康,因此需要采用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来进行实验研究。普通的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主体为一箱体,箱体上设置排风通道和补风通道,使用时将实验设备置于通风柜的箱体内,从而将有害气体会排出。现有技术中,通风柜包括前柜体和后柜体,前柜体和后柜体固定连接,前柜体和后柜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工作台面,后柜体的后侧为固定背板,固定背板、工作台面、前柜体和后柜体侧壁之间形成用于通风的通风腔,后柜体的顶部开有排风口,排风口与通风腔连通;此设计中,无法对通风柜进行补风,室内的气体不断进入通风柜,室内的冷荷或热荷随之散失,能耗较大,进入通风腔内的气体从排风口排出,进入通风腔内的气体向上排出的速度小,通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现有技术中通风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往通风柜内进行补风,加快排风速度,提高通风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后柜体上的工作台面,后柜体的后侧为固定背板,前柜体、工作台面和后柜体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前柜体和后柜体间的补风机构,所述补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柜体上的补风架,补风架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的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具有补风腔的补风壳体,补风架上开有与补风腔连通的补风口,所述补风壳体朝向柜体内的一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孔,所述补风腔经补风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固定背板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固定背板、工作台面和后柜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导流板,最下端的下导流板正后方的固定背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流块。本技术中,沿着工作台面进入空腔内的气体进入通风腔内,进入空腔内的气体在导流块处的截面积突然变小,加快工作台面向上的风速,需要补风时,通风柜外的气体依次进补风架、补风口进入补风腔内,进入补风腔内的气体再经补风孔向空腔内排放,加快通风速度,减少能量损耗;本技术通过补风机构的设置进行补风,导流块加快工作台面向上的风速,加快通风速度,提高通风效率;可应用于给通风柜补风导流的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快速补风,所述补风架上连接有补风风机,所述补风风机的出风口与补风腔连通,补风风机的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为了均匀补风,所述补风架的上部为具有容纳腔的补风框,所述补风风机在补风框下方的补风架上,补风风机的出风口经补风口与容纳腔连通,补风框的上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出气口,所述补风壳体连接在补风框上侧。为了进一步方便拆装补风壳体,所述补风壳体的下侧固定设有至少两个定位轴,所述补风框上开有与定位轴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孔内连接有定位套,定位轴插接在定位套内;此设计中,需要安装补风壳体时,将补风壳体经定位轴直接插接在补风架上,拆卸补风壳体时,只需将补风壳体从补风架上拔出即可,拆装方便。为了进一步实现排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上导流板,上导流板和固定柜体的顶板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一,下导流板设置有两个,两个下导流板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二,最下端的下导流板和工作台面之间留有通风间隙三,上导流板朝上且向前倾斜;此设计中,上导流板的截面积大于竖直设置的下导流板的截面积,通风间隙一处的气压大于通风间隙二和通风间隙三处的气压,气体优先从通风间隙一处向上排,通风间隙二和通风间隙三处的气体随后向上排出,后柜体的排风口处形成负压,气流排出更加顺畅。为了加快工作台面的风速,所述导流块设置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导流块的一侧贴合在后柜体内壁上,左侧的导流块另一侧从左往右向下倾斜,右侧的导流块另一侧从右向左向下倾斜。为了再进一步加快工作台面的风速,所述导流块之间的固定背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和接水盒,接线盒的前侧在下导流板一的前方,接水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具有盛水腔的接水杯,接水杯朝后的一侧开有出水孔,接水盒上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出水管,出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此设计中,接水盒用于接从后柜体内壁上流下的冷凝水;同时,一个导流块、接线盒、接水杯和另一个导流块将从下向上排的气体分为三路,每一路向上气体速度加快,风速加快后气流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视图。图4为图2中的B-B向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补风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中补风壳体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中补风架的俯视图。图10为图9中的D-D向视图。图11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接线盒,2导流组件,201上导流板,202下导流板,3接水盒,4接水杯,5补风机构,501补风风机,502补风架,502a补风框,502b容纳腔,502c补风口,502d补风出气口,503补风壳体,504补风孔,505定位轴,506通孔,507定位套,6导流块,7前柜体,8空腔,9通风腔,10工作台面,11通风间隙二,12通风间隙一,13通风间隙三,14后柜体,1401顶板,1402固定背板,15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11所示的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后柜体14上的工作台面10、设置在前柜体7和后柜体14间的补风机构5,后柜体14的后侧为固定背板1402,前柜体7、工作台面10和后柜体14形成空腔8,补风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柜体上的补风架502,补风架502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502的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具有补风腔的补风壳体503,补风架502上开有与补风腔连通的补风口502c,补风壳体503朝向柜体内的一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孔504,补风腔经补风孔504与空腔8连通;补风架502上连接有补风风机501,补风风机501的出风口与补风腔连通,补风风机501的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502的上部为具有容纳腔502b的补风框502a,补风风机501在补风框502a下方的补风架502上,补风风机501的出风口经补风口502c与容纳腔502b连通,补风框502a的上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出气口502d,补风壳体503连接在补风框502a上侧,补风壳体503的下侧排布有与补风出气口502d对应的通孔506;补风壳体503的下侧固定设有至少两个定位轴505,补风框502a上开有与定位轴505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孔内连接有定位套507,定位轴505插接在定位套507内。实现导流的结构具体为,固定背板1402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组件2,导流组件2、固定背板1402、工作台面10和后柜体14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后柜体上的工作台面,后柜体的后侧为固定背板,前柜体、工作台面和后柜体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前柜体和后柜体间的补风机构,所述补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柜体上的补风架,补风架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的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具有补风腔的补风壳体,补风架上开有与补风腔连通的补风口,所述补风壳体朝向柜体内的一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孔,所述补风腔经补风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固定背板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固定背板、工作台面和后柜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导流板,最下端的下导流板正后方的固定背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流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后柜体上的工作台面,后柜体的后侧为固定背板,前柜体、工作台面和后柜体形成空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前柜体和后柜体间的补风机构,所述补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柜体上的补风架,补风架与外部环境连通,补风架的上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具有补风腔的补风壳体,补风架上开有与补风腔连通的补风口,所述补风壳体朝向柜体内的一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孔,所述补风腔经补风孔与空腔连通;所述固定背板的前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固定背板、工作台面和后柜体的侧壁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竖直设置的下导流板,最下端的下导流板正后方的固定背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导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架上连接有补风风机,所述补风风机的出风口与补风腔连通,补风风机的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风柜用补风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架的上部为具有容纳腔的补风框,所述补风风机在补风框下方的补风架上,补风风机的出风口经补风口与容纳腔连通,补风框的上侧排布有若干补风出气口,所述补风壳体连接在补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勇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莱铂瑞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