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34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它包括机体支撑机构、沿竖直方向并排地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且其中之一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的摩擦接触机构和悬吊支撑机构、装设于悬吊支撑机构上以挂装待测轮体的配重加载机构以及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以沿左右方向推动待测轮体或摩擦接触机构其中之一作同向直线移动的平移测试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平移测试机构的推动效应,通过对待测轮体挂装方式的选择可完成对轮体周向滑动切向力的测试或者轴向滑动切向力的测试,为丰富轮体的附着力性能测试方式创造了条件;而通过对平移测试机构与摩擦接触机构和待测轮体之间的对位关系的选择则可执行不同的测试模式,为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A test device for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wheel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尤其是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诸如车轮、脚轮等轮体是构成各类型车辆或其他行走类产品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轮体的质量往往会对产品的整体性能以及行走的安全性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附着性能则是衡量轮体性能或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以各类型车辆上的车轮为例,所谓的“附着性能”又称为附着力性能或摩擦力性能,通常是指车轮表面与路面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能,其表示路面可能提供给车轮的最大附着力(即:车轮在承受相当大的切向力时,仍然能够与路面保持附着而不出现滑动的能力),以作为车辆行走、制动或转向的动力之源;因此,对车轮进行附着性能测试成为保证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测试项目。目前,业内对轮体的附着力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轮体在制动刹车后,轮体继续滑行的距离来实现轮体的摩擦性能测定的(即:相当于是测试轮体周向切向力),而轮体在实际应用时,往往还存在大量地因轮体发生侧向滑动(即轴向滑动)而引起的诸如车辆侧翻、行驶受限、甚至是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需要对轮体作轴向滑动测试以检测此时的附着力或摩擦力性能。鉴于现有的大多数测试设备无法满足上述测试需求,故有必要针对轮体的附着力性能测试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它包括:一机体支撑机构;一摩擦接触机构,所述摩擦接触机构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的底端部内;一悬吊支撑机构,所述悬吊支撑机构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内并位于摩擦接触机构的正上方,且所述摩擦接触机构或悬吊支撑机构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一配重加载机构,所述配重加载机构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悬吊支撑机构上,当所述配重加载机构的底端挂装待测轮体后,所述配重加载机构沿竖直方向向下推压待测轮体以使待测轮体的周面与摩擦接触机构的表面作抵靠接触;以及一平移测试机构,所述平移测试机构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内并与摩擦接触机构或悬吊支撑机构呈左右并排分布,且所述平移测试机构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以推动待测轮体或摩擦接触机构其中之一作同向直线移动。优选地,所述配重加载机构包括一沿水平方向布置于悬吊支撑机构的上方的支撑座、一叠置并锁固于支撑座的顶面侧的配重块、一由配重块的顶面侧嵌装于配重块内的减重垫以及至少两根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贯穿于悬吊支撑机构分布且顶端锁固于支撑座的底面上、底端用于挂装待测轮体的悬吊导杆。优选地,所述悬吊支撑机构上且位于支撑座的轮廓覆盖范围内开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互呈直线分布的第一调节通孔和两个沿前后方向互呈直线分布的第二调节通孔,所述第一调节通孔和第二调节通孔内均同轴地装设有导向轴套,两根所述悬吊导杆经由对应的导向轴套贯穿于第一调节通孔或第二调节通孔分布。优选地,所述摩擦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的底端部内的第一导向滑轨以及一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装设于第一导向滑轨上以用于与待测轮体的周面作抵靠接触的粗糙度模拟板,当所述平移测试机构与粗糙度模拟板相抵靠时,所述平移测试机构推动粗糙度模拟板相对于待测轮体沿第一导向滑轨作同向直线移动。优选地,所述摩擦接触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每根第一导向滑轨上以用于锁固粗糙度模拟板与第一导向滑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第一锁紧器;所述悬吊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的顶端部内的第二导向滑轨、一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装设于第二导向滑轨上的载重推板以及装设于每根第二导向滑轨上以用于锁固载重推板与第二导向滑轨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锁紧器,所述配重加载机构沿竖直方向装设于载重推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器包括一装设于第一导向滑轨的端部且顶面位于粗糙度模拟板的底面下方的第一锁紧座以及一沿竖直方向螺纹插装于第一锁紧座上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粗糙度模拟板上开设有用于供锁紧螺栓对位嵌合的第一锁紧缺口;所述第二锁紧器一装设于第二导向滑轨的端部且顶面位于载重推板的底面下方的第二锁紧座以及一沿竖直方向螺纹插装于第二锁紧座上的第二锁紧螺栓,所述载重推板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二锁紧螺栓对位嵌合的第二锁紧缺口。优选地,所述悬吊支撑机构还包括一置于机体支撑机构内的悬吊框架、四根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并分别贯穿于悬吊框架的边角处分布的第一直线导向柱、两根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并分别与悬吊框架的前后框板作螺纹插套连接的第一传动丝杆以及一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的底端部内并通过第一同步带与两根第一传动丝杆相连的第一同步马达,两根所述第二导向滑轨沿左右方向分别装设于悬吊框架的前后框板上。优选地,所述平移测试机构包括一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的直线升降组件、一装设于直线升降组件上并在直线升降组件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的龙门吊板、一沿左右方向转动地贯穿于龙门吊板的两个对称吊臂分布的第二传动丝杆、一螺纹套设于第二传动丝杆上且顶端面与龙门吊板的底面作滑动接触连接的导向座、一吊装于导向座上并与龙门吊板呈上下并排分布的测试支撑板、一座设于龙门吊板的横梁且远离摩擦接触机构的一端上并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二传动丝杆相连的第二同步马达以及一装设于测试支撑板且邻近摩擦接触机构的一端上的测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平移测试机构还包括两个沿前后方向对称地装设于龙门吊板的横梁上并分别位于测试支撑板的前后边侧的悬吊臂,每个所述悬吊臂上均装设有若干个抵靠于测试支撑板的底面上的导向滑轮。优选地,所述直线升降组件包括两块沿左右方向并排地分布于龙门吊板上并与龙门吊板锁固为一体的导向横板、一位于两块导向横板之间并与龙门吊板锁固为一体的传动横板、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并滑动地贯穿于导向横板的前后端部分布的第二直线导向柱、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内并螺纹套设于传动横板的前后端部上的第三传动丝杆以及一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的底端部内并通过第三同步带与第三传动丝杆相连的第三同步马达。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利用平移测试机构的推动效应,通过对待测轮体挂装方式的选择可完成对轮体周向滑动切向力的测试或者轴向滑动切向力的测试,为丰富轮体的附着力性能测试方式创造了条件;而通过对平移测试机构与摩擦接触机构和待测轮体之间的对位关系的选择则可执行不同的测试模式,为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其结构简单紧凑、功能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接触机构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悬吊支撑机构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重加载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移测试机构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一机体支撑机构(100);/n一摩擦接触机构(200),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的底端部内;/n一悬吊支撑机构(300),所述悬吊支撑机构(3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内并位于摩擦接触机构(200)的正上方,且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或悬吊支撑机构(300)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100)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n一配重加载机构(400),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悬吊支撑机构(300)上,当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的底端挂装待测轮体(600)后,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沿竖直方向向下推压待测轮体(600)以使待测轮体(600)的周面与摩擦接触机构(200)的表面作抵靠接触;/n以及/n一平移测试机构(500),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内并与摩擦接触机构(200)或悬吊支撑机构(300)呈左右并排分布,且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100)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以推动待测轮体(600)或摩擦接触机构(200)其中之一作同向直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机体支撑机构(100);
一摩擦接触机构(200),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的底端部内;
一悬吊支撑机构(300),所述悬吊支撑机构(3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内并位于摩擦接触机构(200)的正上方,且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或悬吊支撑机构(300)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100)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
一配重加载机构(400),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沿竖直方向装设于悬吊支撑机构(300)上,当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的底端挂装待测轮体(600)后,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沿竖直方向向下推压待测轮体(600)以使待测轮体(600)的周面与摩擦接触机构(200)的表面作抵靠接触;
以及
一平移测试机构(500),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体支撑机构(100)内并与摩擦接触机构(200)或悬吊支撑机构(300)呈左右并排分布,且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相对于机体支撑机构(100)沿左右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以推动待测轮体(600)或摩擦接触机构(200)其中之一作同向直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包括一沿水平方向布置于悬吊支撑机构(300)的上方的支撑座(410)、一叠置并锁固于支撑座(410)的顶面侧的配重块(420)、一由配重块(420)的顶面侧嵌装于配重块(420)内的减重垫(430)以及至少两根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贯穿于悬吊支撑机构(300)分布且顶端锁固于支撑座(410)的底面上、底端用于挂装待测轮体(600)的悬吊导杆(4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支撑机构(300)上且位于支撑座(410)的轮廓覆盖范围内开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互呈直线分布的第一调节通孔(450)和两个沿前后方向互呈直线分布的第二调节通孔(460),所述第一调节通孔(450)和第二调节通孔(460)内均同轴地装设有导向轴套(470),两根所述悬吊导杆(440)经由对应的导向轴套(470)贯穿于第一调节通孔(450)或第二调节通孔(460)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包括至少两根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100)的底端部内的第一导向滑轨(210)以及一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装设于第一导向滑轨(210)上以用于与待测轮体(600)的周面作抵靠接触的粗糙度模拟板(220),当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与粗糙度模拟板(220)相抵靠时,所述平移测试机构(500)推动粗糙度模拟板(220)相对于待测轮体(600)沿第一导向滑轨(210)作同向直线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体附着力性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接触机构(200)还包括装设于每根第一导向滑轨(210)上以用于锁固粗糙度模拟板(220)与第一导向滑轨(2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第一锁紧器(230);所述悬吊支撑机构(300)包括至少两根沿前后方向并排地装设于机体支撑机构(100)的顶端部内的第二导向滑轨(310)、一沿水平方向滑动地装设于第二导向滑轨(310)上的载重推板(320)以及装设于每根第二导向滑轨(310)上以用于锁固载重推板(320)与第二导向滑轨(310)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第二锁紧器(330),所述配重加载机构(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