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18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燃烧垃圾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所述供料通道用于向所述本体内输送垃圾;所述本体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冷却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内输送冷却水的第一进水管道;所述供料通道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与所述供料通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冷却腔上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内的第一出水管道,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冷却腔产生的热水通入加热腔内,加热腔内的热水通过供料通道的侧壁进行垃圾的加热、烘干,以便后续对垃圾的焚烧。

A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垃圾处理是目前生活中广泛遇到的难题。一般通过填埋的方法进行垃圾处理,然而通过此种方式,需要较大的空间,同时也会污染地下水;因此,人们一般采用焚烧法,人们将垃圾倒入焚烧炉,利用焚烧炉进行垃圾的燃烧,从而减小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然而一些垃圾中残留较多的水份,导致垃圾在燃烧时,部分垃圾无法较好的烧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优势在于,对垃圾提前加热,以便后续对垃圾的焚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燃烧垃圾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所述供料通道用于向所述本体内输送垃圾;所述本体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与所述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冷却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内输送冷却水的第一进水管道;所述供料通道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与所述供料通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冷却腔上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内的第一出水管道,所述加热腔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垃圾沿供料通道倾斜滑动,从而防止了垃圾快速掉落至本体内,影响垃圾的焚烧。第一进水管道将冷却水输送至冷却腔内,此时冷却水包裹于本体的外部,从而对本体具有降温、保护的效果,降低了燃烧时的高温进行本体的损坏。冷却腔产生的热水通入加热腔内,加热腔内的热水通过供料通道的侧壁进行垃圾的加热、烘干,以便后续对垃圾的焚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水管道的自由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连接有将热水排出且供其它使用的排出管道;所述水箱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内的第二进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本体相对于供料通道的尺寸较大,且产生的热水量较多,此时可通过水箱进行热水的蓄存,以供其它的实用。作为优选,所述水箱的内侧固定有隔板且将水箱内空腔分为冷水腔与热水腔,所述第一出水管道连通于热水腔,所述第二进水管道连通于热水腔,所述第二出水管道连通于所述冷水腔,所述第一进水管道连通于所述冷水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冷水腔的设置,加热腔利用的冷却水仍残留较多的热量,工作人员可将该水通入冷却腔,从而减小热量的损失,节约了成本;同时,热水腔与冷水腔一体化设置,方便人们的实用,且节约了空间。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数量为二且平行设置,两所述隔板之间填充有保温层。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保温层的设置,从而防止热水腔内较多的热量进入冷水腔内,从而降低热水腔内的温度,进而影响供料通道内垃圾的干燥。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侧壁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的两端分别于热水腔与冷水腔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本体相对于供料通道的尺寸较大,且产生的热水量较多,热水腔内的热水可通过排水管道流入冷水腔内,从而提高冷水腔内冷却水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供料通道的下侧与本体的侧壁之间倾斜连接有分支通道,所述分支通道的下端低于所述供料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二壳体同时位于分支通道的外侧,所述分支通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空腔与加热腔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垃圾沿沿供料通道倾斜向下滑动时,部分尺寸较小垃圾滑入分支通道内,并沿分支通道滑入本体内,从而实现垃圾分散进入本体内,进而使垃圾更易焚烧。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内壁竖向转动连接有挡住供料通道下端口的挡烟板,当垃圾沿所述供料通道滑入本体内时,所述挡烟板被撑开。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垃圾通过供料通道下端口滑入本体内时,垃圾撑开挡烟板板并进入本体内。垃圾上料完成后,当板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从而防止烟气通过供料通道及分支通道排出。作为优选,包括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塔体和向塔体内喷淋冷却水的喷淋组件,所述本体的顶部与塔体的下部之间连接有排烟管道,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布设于塔体内部顶部的喷头和连接于喷头与所述冷水腔之间的输水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排烟管道将烟气排至塔体的底部并向上流动,烟气穿过填充层并溶解于冷却水内,此时冷水水呈酸性并与填充层中和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烟气的效果。同时,冷水腔内的冷却水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使烟气能够快速溶解至冷却水中。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所述本体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垃圾沿供料通道倾斜滑动,从而防止了垃圾快速掉落至本体内,影响垃圾的焚烧。2、第一进水管道将冷却水输送至冷却腔内,此时冷却水包裹于本体的外部,从而对本体具有降温、保护的效果,降低了燃烧时的高温进行本体的损坏。3、冷却腔产生的热水通入加强腔内,加热腔内的热水通过供料通道的侧壁进行垃圾的加热、烘干,以便后续对垃圾的焚烧。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净化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体及水箱的竖直剖视图。图中:1、本体;11、排烟管道;12、挡烟板;21、供料通道;22、分支通道;23、漏斗;3、第一壳体;31、冷却腔;4、第二壳体;41、加热腔;51、第一进水管道;52、第一出水管道;53、第二进水管道;54、第二出水管道;6、水箱;61、隔板;611、热水腔;612冷水腔;62、保温层;63、排水管道;64、供水管道;65、排出管道;7、净化组件;71、塔体;711、排烟口;72、喷淋组件;721、输水管道;722、喷头;73、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本体1,本体1用于垃圾的焚烧。本体1侧壁的上部倾斜向上连接有供料通道21,供料通道21的下端与焚烧炉本体1的内侧相通,且供料通道21的顶部连接有供料漏斗23。工作人员将垃圾加入供料漏斗23内并进入供料通道21内,此时垃圾沿供料通道21进入本体1的内侧,本体1进行垃圾的焚烧。供料通道21的下侧与本体1之间倾斜连接有分支通道22,分支通道22的顶端与供料通道21的内侧相通,分支通道22的下端与本体1的内侧相通并位于供料通道21下端的下侧,且分支通道22的直径小于供料通道21的直径。因此,当垃圾沿沿供料通道21倾斜向下滑动时,部分尺寸较小垃圾滑入分支通道22内,并沿分支通道22滑入本体内,从而实现垃圾分散进入本体1内,进而使垃圾更易焚烧。参照图1和图2,本体1的内壁竖直设置有挡烟板12,挡烟板12位于供料通道21下端口及分支通道22下端口处并挡住供料通道21下端口及分支通道22下端口,挡烟板12的顶部通过转动轴竖向转动连接于本体1的内壁上,且其下端可旋转至分支通道22下端口的下侧。当垃圾通过供料通道21下端口及分支通道22下端口滑入本体1内时,垃圾撑开挡烟板板并进入本体1内。垃圾上料完成后,当板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从而防止烟气通过供料通道21及分支通道22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燃烧垃圾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21),所述供料通道(21)用于向所述本体(1)内输送垃圾;所述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壁与所述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冷却腔(31),所述第一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31)内输送冷却水的第一进水管道(51);所述供料通道(21)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壳体(4),所述第二壳体(4)的内壁与所述供料通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41),所述冷却腔(31)上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41)内的第一出水管道(52),所述加热腔(4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包括用于燃烧垃圾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侧壁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供料通道(21),所述供料通道(21)用于向所述本体(1)内输送垃圾;所述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第一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3)的内壁与所述本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冷却腔(31),所述第一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向所述冷却腔(31)内输送冷却水的第一进水管道(51);所述供料通道(21)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壳体(4),所述第二壳体(4)的内壁与所述供料通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加热腔(41),所述冷却腔(31)上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41)内的第一出水管道(52),所述加热腔(41)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二出水管道(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道(52)的自由端连接有水箱(6),所述水箱(6)上连接有将热水排出且供其它使用的排出管道(65);所述水箱(6)连接有将热水输送至加热腔(41)内的第二进水管道(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的内侧固定有隔板(61)且将水箱(6)内空腔分为冷水腔(612)与热水腔(611),所述第一出水管道(52)连通于热水腔(611),所述第二进水管道(53)连通于热水腔(611),所述第二出水管道(54)连通于所述冷水腔(612),所述第一进水管道(51)连通于所述冷水腔(6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深南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