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阀体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单元,分别为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阀体的一侧设有进口腔,另一侧设有出口腔,进口腔与第一级减压阀单元连通,出口腔与第二级减压阀单元连通,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一级减压单元采用高刚度弹簧,快速将高压粗调至中间压力值。二级减压单元采用高精度低刚度弹簧,将出口压力稳定在设定值。两级减压装置单元化设计,可线下整体组装,更换维护方便。由于采用水平左右布置,节约了垂直安装空间,满足工况需求。本减压阀采用流开型结构设计,防止了减压阀在失效状态下完全关闭。
A nuclear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for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压阀的
,具体地说是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
技术介绍
目前,减压阀应用广泛,是各类流体管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压力调节装置。系统管路运行时,一般通过减压阀,将上游高压减压至下游工艺需求的低压设定点,并通过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在某一国家级项目的核电站的高压气体管路中,工况需求如下:压力需求:进口压力范围是27.58~1.38MPa@26.7℃,出口压力要求0.83MPa@26.7℃,精度要求±5%。抗震需求:抗震等级I级三方向加速度6.6g频率频率:固有频率大于33Hz空间和重量需求:上下空间受限,不大于41Kg结构要求:流开型,保证减压阀在失效状态下不会完全关闭。分析上述要求的减压阀,进口压力最高值27.58MPa,出口稳定压力0.83MPa,进口压力变化范围27.58~1.38MPa,跨度相差约20倍,出口最大减压比达到约33倍。该工况远超现行GB标准要求,按照GB/T12244《减压阀一般要求》减压阀进口的压力变化一般控制在进口压力的80%-105%,出口压力要求保持稳定。超过该范围,减压阀的性能会受影响。减压阀阀后压力一般控制在阀前压力的0.5倍左右。过高过低的阀后压力,会因压缩弹簧过早损坏或阀座口的气蚀破坏,进而缩短减压阀的寿命,并且使管路运行工况条件变差(如振动和噪音等)。目前在领域的核电工程应用上,国内无生产厂家制造此类阀门,一直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且维护不便。因此,亟须国内厂家能够开发出满足给工况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压阀产品,以满足国家重点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的战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通过设置了两级减压阀,满足了抗震类气体用核电减压阀的要求,提高了安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分别为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阀体的一侧设有进口腔,另一侧设有出口腔,进口腔与第一级减压阀单元连通,出口腔与第二级减压阀单元连通,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第一级减压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一活塞缸,第一阀盖内设有第一活塞和与第一活塞相配合的第一阀杆,第一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活塞腔体f、第一活塞缸腔体b和第一阀杆腔体c,第一活塞缸腔体b与进口腔相连通,第一活塞腔体f通过e流道与d流道相连通,第一阀杆腔体c的底部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级减压阀包括第二阀盖和第二活塞缸,第二阀盖阀内设有第二活塞和与第二活塞相配合第二阀杆,第二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活塞腔体k、第二活塞缸腔体g和第二阀杆腔体h,第二阀杆腔体h通过i流道与出口腔相连通,第二活塞缸腔体g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活塞腔体k通过j流道与i流道和出口腔相连通。优选的,e流道与d流道之间形成第一交叉角,角度为95-135度;j流道与i流道之间形成第二交叉角,角度为65-89度。进一步,第一阀盖的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阀盖外部罩设有第一保护套,第一阀盖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座的顶面与第一调节螺杆的底部相抵触,第一弹簧座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第一主弹簧。更进一步,第二阀盖的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阀盖外部罩设有第二保护套,第二阀盖内部设有第二弹簧座,第二弹簧座的顶面与第二调节螺杆的底部相抵触,第二弹簧座与第二活塞之间设有第二主弹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除了整体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进方案,阀体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分别为两个独立的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由于采用整体阀体结构,减少阀门的泄漏点,增加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中,e流道与d流道之间形成第一交叉角,角度为95-135度;j流道与i流道之间形成第二交叉角,角度为65-89度,这种大角度斜置流道孔,利用阀体上平面已有的较大的成形孔的空间,来加工阀体内的斜长的流道孔,避免了对阀体强度的削弱;3、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级减压阀单元,分别做成整体结构,线下组装成单元整体,线上整体装入阀体,更换维护方便,安全可靠,同时安装精度高,可以充分保证减压阀单元的完好性和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流开型结构设计,防止减压阀在失效状态下完全关闭。流开型设计,使得进口介质的压力总是推动阀瓣趋于打开的位置,当减压阀弹簧失效时,压力会下降,但不会完全闭合,在进口压力作用,阀瓣维持一定开度,能够保持下游一定压力的流量。失效工况下的下游压力设计预设值为小于等于2.07MPa。5、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式结构,水平方向左右布置两级减压单元,便于管线更换和维护,同时减小了阀门上下安装空间,且操作机构垂直向上布置,可视性好,更适合于减压单元的压力调节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阀座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阀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阀体、2第一副弹簧、3第一阀杆、4第一活塞缸、5第一O型密封圈、11第一活塞、12第一六角薄螺母、13第一主弹簧、14第一弹簧座、15第一阀盖、16保护套、17第一调节螺杆、18第一螺母;19第二调节螺杆、20第二螺母、21第二阀盖、22第二弹簧座、23第二主弹簧、24第二六角薄螺母、25第二O型密封圈、26第二活塞、31第二活塞缸、33第二阀座、34第二阀杆、35第二副弹簧、36压套;111台阶孔、112弹簧定位槽、113安装孔;331C型橡胶、332连接螺纹、333工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具体参见图1,包括阀体,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阀体1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分别为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阀体的一侧设有进口腔,另一侧设有出口腔,进口腔与第一级减压阀单元连通,出口腔与第二级减压阀单元连通,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第一级减压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一活塞缸4,第一阀盖15内设有第一活塞11和与第一活塞相配合的第一阀杆3,第一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活塞腔体f、第一活塞缸腔体b和第一阀杆腔体c,第一活塞缸腔体b与进口腔相连通,第一活塞腔体f通过e流道与d流道相连通,第一阀杆腔体c的底部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级减压阀包括第二阀盖21和第二活塞缸31,第二阀盖阀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分别为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阀体的一侧设有进口腔,另一侧设有出口腔,进口腔与第一级减压阀单元连通,出口腔与第二级减压阀单元连通,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第一级减压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一活塞缸,第一阀盖内设有第一活塞和与第一活塞相配合的第一阀杆,第一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活塞腔体f、第一活塞缸腔体b和第一阀杆腔体c,第一活塞缸腔体b与进口腔相连通,第一活塞腔体f通过e流道与d流道相连通,第一阀杆腔体c的底部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级减压阀包括第二阀盖和第二活塞缸,第二阀盖阀内设有第二活塞和与第二活塞相配合第二阀杆,第二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活塞腔体k、第二活塞缸腔体g和第二阀杆腔体h,第二阀杆腔体h通过i流道与出口腔相连通,第二活塞缸腔体g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活塞腔体k通过j流道与i流道和出口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两级减压阀,分别为第一级减压阀单元和第二级减压阀单元,阀体的一侧设有进口腔,另一侧设有出口腔,进口腔与第一级减压阀单元连通,出口腔与第二级减压阀单元连通,第一、第二级减压阀之间通过d流道相连通,第一级减压阀包括第一阀盖和第一活塞缸,第一阀盖内设有第一活塞和与第一活塞相配合的第一阀杆,第一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活塞腔体f、第一活塞缸腔体b和第一阀杆腔体c,第一活塞缸腔体b与进口腔相连通,第一活塞腔体f通过e流道与d流道相连通,第一阀杆腔体c的底部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级减压阀包括第二阀盖和第二活塞缸,第二阀盖阀内设有第二活塞和与第二活塞相配合第二阀杆,第二级减压阀内从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二活塞腔体k、第二活塞缸腔体g和第二阀杆腔体h,第二阀杆腔体h通过i流道与出口腔相连通,第二活塞缸腔体g与d流道相连通,第二活塞腔体k通过j流道与i流道和出口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其特征在于:e流道与d流道之间形成第一交叉角,角度为95-135度;j流道与i流道之间形成第二交叉角,角度为65-89度,其中d流道直径6cm,e流道直径6cm,i流道直径12.5cm,j流道直径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其特征在于:第一阀盖的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阀盖外部罩设有第一保护套,第一阀盖内部设有第一弹簧座,第一弹簧座的顶面与第一调节螺杆的底部相抵触,第一弹簧座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第一主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用核电减压阀,其特征在于:第二阀盖的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上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阀盖外部罩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春,卢安乐,郑张利,周强强,李聪,乐秀辉,代琨,周旭,姜富世,胡寒冰,包桓铭,陈建銮,周进超,姚玉淋,熊春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艾维科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