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气管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组件的下游的尾气后处理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内腔体、将所述内腔体的一端封闭的端盖、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开孔以及与所述开孔相对的底壁;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孔中且延伸入所述内腔体中的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进气管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提高了进气管的结构可靠性。
Packaging of tail gas af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封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尾气后处理封装(例如柴油机尾气后处理封装)主要是用来处理或进化尾气中有毒及有害物质的装置。尾气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相组合的方案来提高尾气处理的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进气管稳定固定在壳体中的尾气后处理载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气管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组件的下游的尾气后处理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内腔体、将所述内腔体的一端封闭的端盖、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开孔以及与所述开孔相对的底壁;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孔中且延伸入所述内腔体中的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进气管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组件的末端抵靠在所述底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底壁呈圆弧状;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壁上的堵盖,所述堵盖将所述进气管的末端封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相配合的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的第一安装部以及沿所述第一缺口的边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焊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相配合的第二缺口、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两侧的第二安装部以及沿所述第二缺口的边缘延伸的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焊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缺口呈U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的中心线对齐的隆起部,所述隆起部向所述开孔的方向凸出;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部均设有弧形内表面,以将尾气在所述隆起部的两侧形成双旋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呈S形,所述尾气后处理载体包括暴露在所述内腔体中的柴油氧化催化剂、位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剂的下游的柴油颗粒捕集器以及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之间的混合腔体组件,所述混合腔体组件包括第一混合腔、第二混合腔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混合腔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混合管,所述混合管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中的若干旋流片;所述混合腔体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混合腔中的导流板,其中所述导流板设有对应于所述混合管的弧形凹陷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提高了进气管的结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去除靠近进气管位置处的挡板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画圈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进气管组件被分离出来。图6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大致呈S形,包括壳体1、安装在所述壳体1中的进气管组件2、位于所述进气管组件2的下游的柴油氧化催化剂(DOC)3、位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剂3的下游的柴油颗粒捕集器(DPF)4、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4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5、以及连接在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4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5之间的混合腔体组件6。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剂3、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4以及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5均为尾气后处理载体。所述壳体1设有内腔体10、将所述内腔体10的一端封闭的端盖11、与所述内腔体10相连通的开孔12以及与所述开孔12相对的底壁13。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所述底壁13呈圆弧状。所述进气管组件2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孔12中且延伸入所述内腔体10中的进气管21、以及将所述进气管21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22主要用于更好的实现气流分配的均匀性,所述第二支架23主要用于辅助所述进气管21的结构可靠性。当然,所述第一支架22对提高所述进气管21的结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帮助。所述进气管组件2的末端抵靠在所述底壁13上。具体地,所述进气管组件2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壁13上的堵盖24,所述堵盖24将所述进气管21的末端封闭。所述进气管21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若干气孔211,所述气孔211与所述内腔体10相连通。所述第一支架22与所述第二支架23沿所述进气管21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22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22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1的外壁相配合的第一缺口221、位于所述第一缺口221的两侧的第一安装部222以及沿所述第一缺口221的边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223。所述第一安装部222焊接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翻边部223与所述进气管21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缺口221呈半圆形,如此设置,可以将其从一侧安装到所述进气管21上,便于组装。所述第二支架23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1的外壁相配合的第二缺口231、位于所述第二缺口231的两侧的第二安装部232以及沿所述第二缺口231的边缘延伸的第二翻边部233。所述第二安装部232焊接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所述第二翻边部233与所述进气管21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缺口231呈U形,如此设置,可以将其从一侧安装到所述进气管21上,便于组装。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23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231的中心线对齐的隆起部234,所述隆起部234向所述开孔12的方向凸出。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部232均设有弧形内表面2321,以将尾气在所述隆起部234的两侧形成双旋流,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尾气经过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剂3时均匀性。所述混合腔体组件6包括第一混合腔61、第二混合腔62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混合腔61与所述第二混合腔62的混合管63。所述混合管63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61中的若干旋流片(未图示);所述混合腔体组件6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混合腔62中的导流板64,其中所述导流板64设有对应于所述混合管63的弧形凹陷部641,以更好地实现对气流的分散。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气管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组件的下游的尾气后处理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内腔体、将所述内腔体的一端封闭的端盖、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开孔以及与所述开孔相对的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孔中且延伸入所述内腔体中的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进气管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中的进气管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组件的下游的尾气后处理载体,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内腔体、将所述内腔体的一端封闭的端盖、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的开孔以及与所述开孔相对的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收容在所述开孔中且延伸入所述内腔体中的进气管、以及将所述进气管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进气管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进气管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若干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内腔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组件的末端抵靠在所述底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筒状,所述底壁呈圆弧状;所述进气管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壁上的堵盖,所述堵盖将所述进气管的末端封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相配合的第一缺口、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的第一安装部以及沿所述第一缺口的边缘延伸的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一翻边部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呈半圆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涛,宋喜鹏,韩泽,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