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03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包括防护裤、防护服和防护头盔;所述防护服内部设置防火背囊,所述防火背囊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防火背囊设置有向防护服内部一侧打开的防火板,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小型惰性气体瓶,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小型氧气瓶,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水袋,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有小型雾化机;所述防护头盔面部设置透明面罩,所述防护头盔内部设置呼吸罩,所述呼吸罩通过三通快速接头分别接通小型雾化机和小型氧气瓶;所述透明面罩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喷口向外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连接总气管,所述总气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小型惰性气体瓶。

A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and e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火灾防护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已经难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开发建设,特别是人口日渐稠密的大城市,建筑密度愈发增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建筑图腾,并且成为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又因其功能多元化、布局复杂化,一旦发生火灾,面临着人员难以疏散、烟囱效应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火势难以控制扑灭等困难,其潜伏性和危害性更大。目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居民一般被动的等待救援或者慌乱逃串,因火灾死亡的居民大多数是因为呼入烟尘造成的窒息死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专利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以便于居民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烟尘造成的窒息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进行自由呼吸,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火灾烟尘对居民呼吸道的危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包括防护裤、防护服和防护头盔;所述防护服内部设置防火背囊,所述防火背囊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所述防火背囊设置有向防护服内部一侧打开的防火板,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小型惰性气体瓶,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小型氧气瓶,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水袋,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有小型雾化机;所述防护头盔面部设置透明面罩,所述防护头盔内部设置呼吸罩,所述呼吸罩通过三通快速接头分别接通小型雾化机和小型氧气瓶;所述透明面罩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喷口向外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连接总气管,所述总气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小型惰性气体瓶。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的裤腿和防护服的衣袖均设置有魔术贴绑带。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上部外侧和防护服下部内侧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小型惰性气体瓶(预先装入氮气或者二氧化碳)、小型氧气瓶(预先装入呼吸用氧气)、水袋和小型雾化机均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在防火背囊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小型惰性气体瓶为二氧化碳气瓶或者氮气瓶。进一步的,所述水袋通过小型水泵向小型雾化机内供水,并且小型水泵和小型雾化机都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进一步的,所述小型雾化机为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和小型水泵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设备。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防护服和防护头盔均为防火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板通过魔术贴扣合在防火背囊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服和防护头盔为一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发生火灾时,居民可以穿戴好进行防护,设置在防护服和防护头盔里的氧气和雾化机可以供居民进行呼吸使用,并且提供湿润的环境,减少火灾产生的热气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二氧化碳气体或者氮气可以将透明面罩周围的烟气吹散,提供给居民良好的视野以便于居民进行逃生。显然,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技术的构思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防火背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呼吸罩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喷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裤;2-防护服;3-防护头盔;4-防火背囊;5-第一空腔;6-第二空腔;7-第三空腔;8-和第四空腔;9-防火板;10-小型惰性气体瓶;11-小型氧气瓶;12-水袋;13-小型雾化机;14-透明面罩;15-呼吸罩;16-三通快速接头;17-喷气管;18-总气管;19-快速接头;20-魔术贴绑腿带;21-小型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包括防护裤1、防护服2和防护头盔3;所述防护服2内部设置防火背囊4,所述防火背囊4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第三空腔7和第四空腔8,所述防火背囊4设置有向防护服2内部一侧打开的防火板9,所述第一空腔5内设置有小型惰性气体瓶10,所述第二空腔6内设置小型氧气瓶11,所述第三空腔7内设置有水袋12,所述第四空腔8内设置有小型雾化机13;所述防护头盔3面部设置透明面罩14,所述防护头盔3内部设置呼吸罩15,所述呼吸罩15通过三通快速接头16分别接通小型雾化机13和小型氧气瓶11;所述透明面罩14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喷口向外的喷气管17,所述喷气管17连接总气管18,所述总气管18通过快速接头19连接小型惰性气体瓶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1的裤腿和防护服2的衣袖均设置有魔术贴绑带2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1上部外侧和防护服2下部内侧通过魔术贴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小型惰性气体瓶10、小型氧气瓶11、水袋12和小型雾化机13均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在防火背囊4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小型惰性气体瓶10为二氧化碳气瓶或者氮气瓶。进一步的,所述水袋12通过小型水泵21向小型雾化机13内供水。进一步的,所述小型雾化机13为超声波雾化器。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裤1、防护服2和防护头盔3均为防火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板9通过魔术贴扣合在防火背囊4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服2和防护头盔3为一体结构。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裤(1)、防护服(2)和防护头盔(3);/n所述防护服(2)内部设置防火背囊(4),所述防火背囊(4)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第三空腔(7)和第四空腔(8),所述防火背囊(4)设置有向防护服(2)内部一侧打开的防火板(9),所述第一空腔(5)内设置有小型惰性气体瓶(10),所述第二空腔(6)内设置小型氧气瓶(11),所述第三空腔(7)内设置有水袋(12),所述第四空腔(8)内设置有小型雾化机(13);/n所述防护头盔(3)面部设置透明面罩(14),所述防护头盔(3)内部设置呼吸罩(15),所述呼吸罩(15)通过三通快速接头(16)分别接通小型雾化机(13)和小型氧气瓶(11);/n所述透明面罩(14)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喷口向外的喷气管(17),所述喷气管(17)连接总气管(18),所述总气管(18)通过快速接头(19)连接小型惰性气体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裤(1)、防护服(2)和防护头盔(3);
所述防护服(2)内部设置防火背囊(4),所述防火背囊(4)内部设置有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第三空腔(7)和第四空腔(8),所述防火背囊(4)设置有向防护服(2)内部一侧打开的防火板(9),所述第一空腔(5)内设置有小型惰性气体瓶(10),所述第二空腔(6)内设置小型氧气瓶(11),所述第三空腔(7)内设置有水袋(12),所述第四空腔(8)内设置有小型雾化机(13);
所述防护头盔(3)面部设置透明面罩(14),所述防护头盔(3)内部设置呼吸罩(15),所述呼吸罩(15)通过三通快速接头(16)分别接通小型雾化机(13)和小型氧气瓶(11);
所述透明面罩(14)周围均匀设置多个喷口向外的喷气管(17),所述喷气管(17)连接总气管(18),所述总气管(18)通过快速接头(19)连接小型惰性气体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裤(1)的裤腿和防护服(2)的衣袖均设置有魔术贴绑带(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防护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裤(1)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青张满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