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包括面罩主体框架以及依次安装在面罩主体框架上的TPR软胶垫和TPR盖口膜,面罩主体框架的下表面的边缘具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均匀排布有多个凸起;TPR软胶垫的上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TPR软胶垫的上缘嵌入到凹槽中,第一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TPR盖口膜包覆在TPR软胶垫的口部区域,TPR盖口膜的边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解决现临床上无创呼吸机面罩使用时多种原因导致的漏气问题,提高面罩的密闭性和机械通气效果;能够避免呼吸机气流直接进入口腔,防止病人因吞入大量气体而导致的胃胀气的发生;提高使用舒适度。
A face mask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
技术介绍
无创呼吸机全脸面罩(FullFaceMask,FFM)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无创通气对急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在帮助有创通气脱机治疗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使用的无创呼吸机FFM存在以下缺点:(1)对一些没有假牙、面部畸形或插有鼻饲管的患者,在使用其进行通气治疗时,FFM硅胶垫与脸部四周贴合不紧密,很容易造成漏气,如此达不到预定的通气量,这样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的有效性大大的下降,甚至完全不能起到通气治疗的效用。据文献报道,大约40%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是因为面罩不适漏气引起的。这样,由于此项治疗失败造成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甚至死亡的几率可能会一定程度增加。(2)采用传统无创呼吸通气进行治疗时,由于FFM边缘的压迫使得无创通气治疗时患者易张嘴呼吸,导致其口腔干燥、口苦、口臭。另外,一些危、重患者呼吸较弱,多张嘴呼吸,当患者张嘴呼吸时,由于无创呼吸通气过高的压力,大量的气体随着病人的吞咽运动被吞入消化道,不可避免的导致病人消化道胀气,造成病人腹胀不适,亦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此类病人临床上有时采用人工的方式,如将打湿的多层纱布封住病人的嘴,或是佩带下领托来解决漏气问题,一方面耗费大量精力和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效果也较差。而且,就算上述处理最终使得通气效果较好,但舒适性较差,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适用于解决现临床上无创呼吸机面罩使用时多种原因导致的漏气问题,提高面罩的密闭性和机械通气效果;能够避免呼吸机气流直接进入口腔,防止病人因吞入大量气体而导致的胃胀气的发生;提高使用舒适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包括面罩主体框架以及依次安装在面罩主体框架上的TPR软胶垫和TPR盖口膜,所述面罩主体框架的上表面具有进气口,下表面的边缘具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均匀排布有多个凸起;所述TPR软胶垫为环状结构,TPR软胶垫的上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TPR软胶垫的上缘嵌入到凹槽中,第一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TPR盖口膜包覆在TPR软胶垫的口部区域,所述TPR盖口膜的边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作为优选,所述TPR软胶垫的上缘为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凸缘上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TPR软胶垫的下缘为上窄下宽的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TPR软胶垫的上缘和TPR软胶垫的下缘通过胶垫桥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的底边长2cm,底边上的高为1cm。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作为优选,所述凸起为长方体凸起。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的高度等于凸缘和TPR盖口膜的厚度和。作为优选,还包括衔接垫,所述衔接垫上具有第三固定孔,衔接垫与TPR盖口膜的边缘分布在同一层,衔接垫的两头与TPR盖口膜的边缘的两头正好衔接形成一整圈,第三固定孔嵌套在第二固定孔未嵌套的凸起上。作为优选,所述衔接垫的厚度和TPR盖口膜的边缘的厚度相同。作为优选,所述衔接垫的厚度和TPR盖口膜的边缘的厚度均2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将TPR软胶垫下缘设计成上窄下宽的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一方面利用三角形立体结构的稳定性,增加FFM面罩与面部贴合时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下缘较宽的平面与脸部接触面积大,TPR材质的软胶垫的柔软、可塑性、压缩及回弹性,那么佩戴本技术面罩时,既可以使TPR软胶垫下缘与脸部贴合时不需要使用太大的压力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紧密贴合,不至于使面罩压的过紧而导致压疮,又可以防止漏气的发生。传统的面罩配备的是两层薄的硅胶软垫,在插有鼻饲管的患者使用时,硅胶软垫与鼻饲管接触处会有部分气体漏出,当漏气量较大时,治疗无效。而由于TPR软胶垫下缘较宽的平面及柔软、可塑性,在面罩佩戴时适当面部贴合力作用下,其与鼻饲管接触处可以完全避免面罩漏气,临床实践中,对一些鼻饲管和(或)没有假牙的患者,其在使用传统FFM(带有双层硅胶垫)时存在无效通气治疗的情况,本技术采用TPR软胶衬垫在漏气处,发现TPR软胶能完全封闭住漏气口,FFM漏气量明显下降,通气治疗有效性大大提高)。(2)由于人体的面部有一定的弧度,面罩贴合患者面部时,盖口膜须有一定的可塑变形性和回弹性,这样盖口膜与患者的鼻部以下的面部贴合严密但又不至于过紧而导致患者局部受压过大,能够避免部分呼吸机气流部分口腔,防止因吞入大量气体而导致患者胃胀气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示意图(去掉盖口膜);图3为面罩主体框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TPR软胶垫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7为TPR盖口膜和衔接垫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TPR盖口膜和衔接垫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现有通气面罩使用时双层硅胶软垫与鼻饲管接触处的模拟图;图10为本技术通气面罩使用时TPR软胶垫与鼻饲管接触处的模拟图;为方便读者更易理解图示,图中带斜杠的部分均代表TPR软胶材质。图中:面罩主体框架1、TPR软胶垫2、TPR盖口膜3、进气口4、凹槽5、凸起6、第一固定孔7、第二固定孔8、凸缘9、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10、胶垫桥11、鼻饲管12、衔接垫13、第三固定孔14。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的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中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包括面罩主体框架1以及依次安装在面罩主体框架1上的TPR软胶垫2和TPR盖口膜3,所述面罩主体框架1的上表面具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框架以及依次安装在面罩主体框架上的TPR软胶垫和TPR盖口膜,所述面罩主体框架的上表面具有进气口,下表面的边缘具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均匀排布有多个凸起;所述TPR软胶垫为环状结构,TPR软胶垫的上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TPR软胶垫的上缘嵌入到凹槽中,第一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TPR盖口膜包覆在TPR软胶垫的口部区域,所述TPR盖口膜的边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框架以及依次安装在面罩主体框架上的TPR软胶垫和TPR盖口膜,所述面罩主体框架的上表面具有进气口,下表面的边缘具有一圈凹槽,凹槽内均匀排布有多个凸起;所述TPR软胶垫为环状结构,TPR软胶垫的上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TPR软胶垫的上缘嵌入到凹槽中,第一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TPR盖口膜包覆在TPR软胶垫的口部区域,所述TPR盖口膜的边缘具有与凸起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嵌套在凸起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TPR软胶垫的上缘为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圈凸缘,凸缘上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TPR软胶垫的下缘为上窄下宽的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TPR软胶垫的上缘和TPR软胶垫的下缘通过胶垫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呼吸机全脸通气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实心立体结构的底边长2cm,底边上的高为1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黄广宇,刘亚莉,李斌,熊翩,楼夲,金彩婷,赵康路,陈超英,孙玉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