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1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包括升降筒、液压缸、机架。所述升降筒位于机架内,在多级液压缸的作用下可沿机架轴线可控升降。在所述升降筒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伸出臂,所述伸出臂一端铰接于升降筒,通过连杆可将螺母的上下运动转化为伸出臂的旋转动作,实现伸出臂的可控开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升降柱只可限制大型车辆通行,而对小型非机动车及行人无能为力的弊端。

A kind of hydraulic lifting column with extending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障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伸出臂的新型升降柱。
技术介绍
升降柱又名路障桩,其主要作用是阻碍或限制车辆通行,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机关大门、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地。目前升降柱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其可控的选择性升降达到车辆限行及放行的目的,但也仅限于大型车辆。对于体积较小的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很难达到限行的效果。且有些情况下亦期望于升降柱可以起到限制行人通行实现人流导向的作用。但就目前可查阅文献来看,可达到此种效果的升降柱类型凤毛麟角,仅在申请号为02149238.7的专利中提到,其采用在升降柱间拉链条的方式形成所谓的高柱栅栏,达到限制行人通行的目的。然而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链条只能在升降柱升起后人为的手动安装,否则升降柱很难下降到地面以下,如此容易形成路面障碍。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升降筒上直接安装可控开合的伸出臂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选择性的限制大型车辆、小型非机动车或行人通行的升降柱。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包括升降筒、液压缸、机架。所述升降筒套设于机架内部且与机架同轴,所述液压缸底部固定于机架底板,顶部与升降筒相连。在所述液压缸的驱动下所述升降筒可沿机架上下运动,实现升降筒升降的效果。在所述升降筒两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伸出臂。所述伸出臂一端铰接于升降筒中间环且以此作为其旋转支点,其中间伸出的凸台通过连杆与螺母连接块铰接。所述螺母连接块上固定有螺母,其在固定于升降筒上带丝杠的电机驱动下,实现将螺母沿丝杠的上下运动转化为伸出臂的开合动作。具体地,所述伸出臂表面为圆弧面,圆弧半径与升降筒半径相同,闭合状态时,伸出臂为竖直状态,其与升降筒筒体组成完整弧面。打开时,所述伸出臂沿上述旋转支点向上旋转,完全打开时两伸出臂完全水平。更进一步地,所述伸出臂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锁定在介于完全打开与完全闭合间的任意角度。具体地,在所述筒体内部另安装有一层防尘内筒用于阻隔筒体内外空间。在两伸出臂打开时可以防止尘土或杂物进入筒体内部。所述防尘内筒为非金属材质制成,材料可为ABS或PVC等。具体地,所述液压缸为多级液压缸且不限定液压缸的级数,采用多级推杆的形式可以极大的节省筒体内的空间,同时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升降筒提升的高度。具体地,所述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通常多台联合使用,且各自伸出臂均可独立控制。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带伸出臂液压升降柱,可以实现多种限行模式。(1)升降柱完全落下:所有车辆均可通行;(2)升降柱升起、伸出臂完全闭合:限制一定宽度的大型车辆通过、只允许行人、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3)升降柱升起、伸出臂完全打开:限制一切车辆及行人通行;(4)升降柱升起、伸出臂打开一定角度:根据需求调节通行通道的宽度,如只留单人通过的宽度等。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筒降落状态全剖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筒全剖图(伸出臂打开状态)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筒提升状态局部剖视图(伸出臂打开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筒提升状态局部剖视图(伸出臂闭合状态)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机联用下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升降筒,2—液压缸,3—机架;101—盖板,102—反光带,103—电机固定板,104—顶环,105—连杆;106—螺母连接块,107—螺母,108—轴承,109—防尘内筒,110—筒体;111—丝杠电机,112—中间环,113—伸出臂,201—推杆,202—缸体;301—顶板,302—圆盘,303—尼龙导向环,304—导向钢条,305—外筒;306—橡胶减震环,307—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参见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降落状态全剖图。所述带伸出臂的升降柱主要包括:升降筒1、液压缸2、机架3三部分。所述机架3为焊接式厚壁圆柱筒,其外筒305内表面对称的焊接有两条导向钢条304;外筒顶部焊接有圆盘302,其上安装有顶板301;外筒底部焊接的底板307上固定有橡胶减震环306。所述液压缸2缸体202与底板307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推杆201与升降筒筒体中部焊接块相连。在所述液压缸2的作用下位于所述机架2内的升降筒1可沿机架轴线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升降筒升降的目的。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筒筒身部分自上而下依次由顶环104、中间环112、筒体110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拼接而成。所述顶环104内安装有电机固定板103,用以固定丝杠电机111;顶环顶部安装有盖板101,使得整个筒体空间密闭;在所述顶环外圆面上设置有两道凹槽用以粘贴反光带102。所述中间环112位于顶环下方,两伸出臂113通过铰接的方式对称安装于中间环的两侧。所述伸出臂113以其与中间环的铰接点为支点进行旋转,在所述伸出臂靠近支点一端焊接有一凸台,且其与一连杆105铰接,并通过连杆与螺母连接块106铰接联动,丝杠旋转将带动螺母连接块106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伸出臂113沿支点旋转,实现伸出臂的开合动作。所述中间环112通过螺栓固定于筒体110之上,所述筒体110靠近中间环的一端开有对称长槽,所述伸出臂闭合时恰好可以隐于其内,形成完整圆面填满整个长槽。筒体下端外圆面设有两道环形结构,其通常与机架外筒305内表面贴合用以承受升降柱受冲击时的冲击反力。在所述环形结构上对称开有矩形凹槽,凹槽以导向钢条304作为导向,沿导向钢条上下滑动,同时也限制了升降筒的旋转,当一侧伸出臂受力时可承受一定的反扭矩。如图2所示,在所述筒体110内部还安装有一层防尘内筒109,所述防尘内筒在伸出臂打开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筒体内外空间,避免筒体外的尘土或杂物进入筒体内造成机器故障。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升降筒1提升至极限时,筒体110外圆突出的环形结构与尼龙导向环303底面相抵触,达到高限。尼龙导向环一方面限制了提升的高限,一方面对升降筒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升降筒降落至低限时,外筒305底板上的橡胶减震环306将起到减震的作用,此时升降筒盖板101上表面与顶板301上表面平齐。如图1、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柱可以处于多种工作模式下:(1)升降柱下落状态:升降筒处于低限、伸出臂完全闭合,此模式下允许一切车辆通行;(2)升降柱升起、伸出臂完全闭合:升降筒处于高限,伸出臂完全闭合,此模式下限制机动车辆通行,允许小型非机动车辆及行人通行;(3)升降柱升起、伸出臂完全打开:升降筒处于高限,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包括:升降筒、液压缸、机架,所述升降筒位于机架内,可在液压缸的作用下沿机架轴线可控升降,在所述升降筒两侧对称的安装有可开合的伸出臂,所述伸出臂一端与升降筒中间环铰接,并以此作为支点可在连杆的推动下转动,所述连杆另一端与螺母连接块铰接,在丝杠电机的驱动下,可将螺母的上下运动转化为伸出臂的旋转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包括:升降筒、液压缸、机架,所述升降筒位于机架内,可在液压缸的作用下沿机架轴线可控升降,在所述升降筒两侧对称的安装有可开合的伸出臂,所述伸出臂一端与升降筒中间环铰接,并以此作为支点可在连杆的推动下转动,所述连杆另一端与螺母连接块铰接,在丝杠电机的驱动下,可将螺母的上下运动转化为伸出臂的旋转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伸出臂的液压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臂表面为圆弧形,且弧面与筒体直径相同,伸出臂闭合时,与筒体可组成完整弧面并填满筒体上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坤鹏白聚勇张晓昊杨培董国辉翟秀军刘燕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清科九扬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