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成峰专利>正文

中医内科进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90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中医内科进针装置,中空腔体中设有顶针机构,顶针机构包括压杆、拉簧、压头以及弹簧片;压头的侧壁与针筒上下滑动配合;拉簧套装在压杆上,该拉簧的上端与上端盖固定连接,拉簧下端与压头固定连接;弹簧片的数量为两片,两片弹簧片左右对称设置于中空腔体中;弹簧片的上端部与针筒卡接固定,弹簧片的下端部与针筒滑动配合,弹簧片的中部朝向针筒的中心处弯曲凸出,弹簧片的中部形成有凹陷的弧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针筒供医生手持进针,利用针筒中空腔体的顶针机构完成对针柄的夹紧和松开,进而避免医生的手部直接与针柄接触,从而使得医生无须频繁的对手部进行清洁,降低消毒操作频率,极大地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医内科进针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进针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针灸,是中医的重要医疗方法之一。医生在给病人进行针灸时,需要手持银针的针柄进针,这样使已经消毒的银针又接触了手指,就可能造成银针的二次污染,导致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导致医疗事故发生。为避免上述医疗事故发生,医生每诊治一个患者,就需要对手部进行消毒。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每天医生接待的病人数量非常多,医院也不可能为每一个患者单独准备一套银针。由于医生每次都会去对手部进行消毒操作,从而浪费了许多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中医内科进针装置,避免医生对病人进行针灸时、医生的手部直接接触针柄,从而降低医生对其手部的消毒操作频率,提高工作效率。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中医内科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2),所述针筒(12)沿轴向具有一个圆柱形中空腔体(122),该中空腔体(122)上下贯穿针筒(12);所述针筒(12)的上、下端口处对应螺纹连接有上端盖(11)和下端盖(13),所述上端盖(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医内科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2),所述针筒(12)沿轴向具有一个圆柱形中空腔体(122),该中空腔体(122)上下贯穿针筒(12);所述针筒(12)的上、下端口处对应螺纹连接有上端盖(11)和下端盖(13),所述上端盖(11)和下端盖(13)将中空腔体(122)封闭;所述中空腔体(122)中设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包括压杆(21)、拉簧(22)、压头(23)以及弹簧片(24);所述压杆(21)的上端位于针筒(12)外部、压杆(21)的下端与压头(23)固定连接,压杆(21)与上端盖(11)滑动配合;所述压头(23)的侧壁与针筒(12)上下滑动配合;所述拉簧(22)套装在压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医内科进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12),所述针筒(12)沿轴向具有一个圆柱形中空腔体(122),该中空腔体(122)上下贯穿针筒(12);所述针筒(12)的上、下端口处对应螺纹连接有上端盖(11)和下端盖(13),所述上端盖(11)和下端盖(13)将中空腔体(122)封闭;所述中空腔体(122)中设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包括压杆(21)、拉簧(22)、压头(23)以及弹簧片(24);所述压杆(21)的上端位于针筒(12)外部、压杆(21)的下端与压头(23)固定连接,压杆(21)与上端盖(11)滑动配合;所述压头(23)的侧壁与针筒(12)上下滑动配合;所述拉簧(22)套装在压杆(21)上,该拉簧(22)的上端与上端盖(11)固定连接,拉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峰
申请(专利权)人:孙成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