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视力矫正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包括训练仪本体,所述训练仪本体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铰接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远离对应的活动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靠近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外,所述第二活动架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活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便于佩戴训练仪本体,延长训练仪本体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
A kind of strabismus and amblyopia train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弱视训练仪
本技术涉及视力矫正
,尤其涉及一种斜弱视训练仪。
技术介绍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加重,甚至失明,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108478399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弱视训练仪,包括显示模块、视线追踪模块以及图像处理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视场内容,且可以分别显示左眼视场内容、右眼视场内容和双眼视场内容,所述视线追踪模块追踪使用者视线轨迹,显示模块显示双眼视场内容,双眼视场内容中包含运动目标,视线追踪模块分别跟踪使用者左眼、右眼对运动目标的注视轨迹,根据注视轨迹与运动目标的真实运动轨迹的接近程度判定主视眼与弱视眼并记录双眼的注视轨迹,显示模块根据所述判定结果对弱视眼多次重复显示包含运动目标的视场内容并记录弱视眼注视运动目标的注视轨迹,其可以有效的丰富视力训练场景,改正斜视等症状,提高视力改善效率。但是,上述技术中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其还是使用传统的眼睛支架的方式将训练仪设备搭在患者的耳朵上,但传统的眼镜支架直接放置在耳朵上容易松动,同时传统的眼镜支架的长度是一定的,而人有高鼻梁和低鼻梁之分,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斜视患者,且患者也不能够做大幅度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容易将训练仪设备弄掉,导致摔坏,缩短训练仪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出一种斜弱视训练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斜弱视训练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包括训练仪本体,所述训练仪本体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铰接有第一活动架,所述第一活动架远离对应的活动块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圆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架,所述第二活动架靠近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外,所述第二活动架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圆形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活动架,所述第三活动架靠近对应的第二圆形凹槽开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圆形凹槽外并与第一圆形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远离训练仪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角型杆。优选的,所述第三活动架上滑动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圆形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劲度系数范围为1N/m至10N/m。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形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杆,对应的两个滑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第三活动架固定连接。优选的,对应的两个滑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嵌套有滚珠,两个滚珠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训练仪本体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防滑垫,所述弧形防滑垫为橡胶材质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训练仪本体、活动块、第一活动架、第一圆形凹槽、第二活动架、第二圆形凹槽、第三活动架、拉簧、角型杆、滑槽、滑杆和弧形防滑垫相配合,当需要使用训练仪本体时,先拉动两个角型杆,角型杆带动对应的第二活动架移动,第二活动架带动对应的拉簧移动;此时,拉簧将被拉伸,然后,将第二活动架倾斜移动,此时,第二活动架带动对应的第一活动架移动,在活动块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架只能转动,然后将角型杆搭在耳朵上;此时,将训练仪本体放置在患者的面部,当弧形防滑垫搭在患者的鼻子上时,避免训练仪本体向下滑动,然后再扭动角型杆,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训练仪本体将被拉紧,便于患者佩戴,使训练仪本体不易松动,从而完成本次训练仪本体的使用工作。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便于佩戴训练仪本体,延长训练仪本体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训练仪本体;2、活动块;3、第一活动架;4、第一圆形凹槽;5、第二活动架;6、第二圆形凹槽;7、第三活动架;8、拉簧;9、角型杆;10、滑槽;11、滑杆;12、弧形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包括训练仪本体1,训练仪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块2,活动块2上铰接有第一活动架3,第一活动架3远离对应的活动块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4,第一圆形凹槽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架5,第二活动架5靠近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外,第二活动架5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6,第二圆形凹槽6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活动架7,第三活动架7靠近对应的第二圆形凹槽6开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圆形凹槽6外并与第一圆形凹槽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架5远离训练仪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角型杆9;第三活动架7上滑动套设有拉簧8,拉簧8的一端与第一圆形凹槽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拉簧8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活动架5固定连接,拉簧8的劲度系数范围为1N/m至10N/m,第二圆形凹槽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杆11,对应的两个滑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第三活动架7固定连接,对应的两个滑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嵌套有滚珠,两个滚珠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滑槽10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训练仪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弧形防滑垫12,弧形防滑垫12为橡胶材质制作而成,通过训练仪本体1、活动块2、第一活动架3、第一圆形凹槽4、第二活动架5、第二圆形凹槽6、第三活动架7、拉簧9、角型杆9、滑槽10、滑杆11和弧形防滑垫12相配合,当需要使用训练仪本体1时,先拉动两个角型杆9,角型杆9带动对应的第二活动架5移动,第二活动架5带动对应的拉簧8移动,此时,拉簧8将被拉伸,然后,将第二活动架5倾斜移动,此时,第二活动架5带动对应的第一活动架3移动,在活动块2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架3只能转动,然后将角型杆9搭在耳朵上,此时,将训练仪本体1放置在患者的面部,当弧形防滑垫12搭在患者的鼻子上时,避免训练仪本体1向下滑动,然后再扭动角型杆9,在拉簧8的拉力作用下,训练仪本体1将被拉紧,便于患者佩戴,使训练仪本体1不易松动,从而完成本次训练仪本体1的使用工作,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便于佩戴训练仪本体1,延长训练仪本体1的使用寿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工作原理: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包括训练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仪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块(2),所述活动块(2)上铰接有第一活动架(3),所述第一活动架(3)远离对应的活动块(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4),所述第一圆形凹槽(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架(5),所述第二活动架(5)靠近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外,所述第二活动架(5)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6),所述第二圆形凹槽(6)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活动架(7),所述第三活动架(7)靠近对应的第二圆形凹槽(6)开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圆形凹槽(6)外并与第一圆形凹槽(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5)远离训练仪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角型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包括训练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仪本体(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活动块(2),所述活动块(2)上铰接有第一活动架(3),所述第一活动架(3)远离对应的活动块(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形凹槽(4),所述第一圆形凹槽(4)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架(5),所述第二活动架(5)靠近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开口的一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外,所述第二活动架(5)位于对应的第一圆形凹槽(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圆形凹槽(6),所述第二圆形凹槽(6)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活动架(7),所述第三活动架(7)靠近对应的第二圆形凹槽(6)开口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圆形凹槽(6)外并与第一圆形凹槽(4)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架(5)远离训练仪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角型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弱视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活动架(7)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修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锐视力保健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