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76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所述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内壁背面设置有绑体装置,所述绑体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一板体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一板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内壁的底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具有可以根据所需要固定部位的大小进行调整,绑带的设定可以控制所固定的松紧度,可以让被固定体固定的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固定是指把物体处在特定位置,不能移动,固定装置是指可以把物体固定在指定的位置,不让其移动的装置,现在到处都存在固定装置。因为小朋友的自控能力不强,好动,所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小朋友的部分部位进行固定,因为不同儿童的身体部位大小不同,所以目前存在的固定装置对不同大小的身体部位固定效果较差,不能根据小朋友身体所需要固定的部位大小而改变装置的大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解决了改变固定装置大困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内壁背面设置有绑体装置,所述绑体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一板体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一板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内壁的底部与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表面缠绕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一侧贯穿第一板体且延伸至第一板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板体背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绑带的顶部与底部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卡板的底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贯穿有移动柱,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贯穿移动柱且延伸至移动柱的外部,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移动柱内壁的顶部与连接柱的表面之间且位于拉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内壁两侧的底部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一板体左侧的底部贯穿有螺丝,所述螺丝的一端贯穿滑道且延伸至滑道的右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杆装置,所述双杆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与第一板体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杆体,两个所述杆体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与第一板体的左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绑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绑带表面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板体右侧的顶部和第二板体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移动通道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第一限位块相适配,所述移动通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移动道,所述移动道与滑块相适配。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当把所需要固定的部位放置在装置的表面,然后利用限位柱拉出绑带,然后把绑带缠绕在所需要固定的位置上,绑带可以在固定部位的过程中使得部位不会因为绑定的过于紧而使得身体部位受到伤害,固定好第一魔术贴,之后利用把手拉动卡紧装置,然后卡紧装置在移动通道中移动,把卡紧装置移动到一侧,然后松开把手,第一限位块移动到卡口之内,然后实现卡紧装置的固定,这样可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部位的宽度改变所需要绑带的长短,这样使得绑定的过程中更加固定,此装置这样设计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这样可以根据需求利用卡紧装置把绑带卡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上,因为卡紧装置上的卡块会紧贴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上,然后绑带会紧紧绑在所需要固定的部位置上,卡块的设计可以让绑带固定的更加牢固,当所需要的固定的部位过短时,利用滑道,把第二板体向第一板体内部推送,当推送到合适的位置时,然后利用螺丝把第二板体固定住,这样实现了装置产长短之间的改变,此装置可以根据足部以及手部大小而进行调整,这样方便了装置在使用时的便捷性,也让该装置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去使用,增加了其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卡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双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移动通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移动通道的侧视图;图7为图1所示绑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板体,2、绑体装置,3、第二魔术贴,4、第二板体,5、第二限位块,6、滑道,7、移动通道,8、卡紧装置,9、螺丝,10、双杆装置,21、第一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3、第一弹簧,24、转筒,25、绑带,26、限位柱,27、第一魔术贴,71、卡口,72、移动道,81、卡板,82、把手,83、卡块,84、拉杆,85、移动柱,86、连接柱,87、第二弹簧,88、第一限位块,89、滑块,101、第一固定板,102、杆体,103、第二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卡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双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移动通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移动通道的侧视图;图7为图1所示绑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所述第一板体1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4内壁背面设置有绑体装置2,所述绑体装置2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板体1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第二板体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绑体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24,所述转筒24内壁的底部与第一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4的表面缠绕有绑带25,所述绑带25的一侧贯穿第一板体1且延伸至第一板体1的外部,在所述第二板体4内部的绑带25也是贯穿第二板体4且延伸至第二板体4的外部,所述第一板体1背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绑带25的顶部与底部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通道7,所述移动通道7的数量为三个,移动通道7的位置与绑体装置2相对应,所述移动通道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8,所述卡紧装置8包括卡板81,所述卡板8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82,所述卡板81的底部设置有卡块83,所述卡块8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卡板8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84,所述拉杆84的表面贯穿有移动柱85,所述拉杆8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6,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4)内壁背面设置有绑体装置(2),所述绑体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24),所述转筒(24)内壁的底部与第一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4)的表面缠绕有绑带(25),所述绑带(25)的一侧贯穿第一板体(1)且延伸至第一板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板体(1)背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绑带(25)的顶部与底部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通道(7),所述移动通道(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8),所述卡紧装置(8)包括卡板(81),所述卡板(8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82),所述卡板(81)的底部设置有卡块(83),所述卡板(8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84),所述拉杆(84)的表面贯穿有移动柱(85),所述拉杆(8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6),所述连接柱(86)的两端均贯穿移动柱(85)且延伸至移动柱(85)的外部,所述连接柱(8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8),所述移动柱(85)内壁的顶部与连接柱(86)的表面之间且位于拉杆(8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87),所述移动柱(8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8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脚部穿刺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1)与第二板体(4)内壁背面设置有绑体装置(2),所述绑体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块(21)和第二固定块(22),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一侧与第一板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3),所述第二固定块(2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2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筒(24),所述转筒(24)内壁的底部与第一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4)的表面缠绕有绑带(25),所述绑带(25)的一侧贯穿第一板体(1)且延伸至第一板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板体(1)背面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绑带(25)的顶部与底部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移动通道(7),所述移动通道(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卡紧装置(8),所述卡紧装置(8)包括卡板(81),所述卡板(8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82),所述卡板(81)的底部设置有卡块(83),所述卡板(8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杆(84),所述拉杆(84)的表面贯穿有移动柱(85),所述拉杆(8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6),所述连接柱(86)的两端均贯穿移动柱(85)且延伸至移动柱(85)的外部,所述连接柱(8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8),所述移动柱(85)内壁的顶部与连接柱(86)的表面之间且位于拉杆(84)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87),所述移动柱(8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8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