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3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吸引器,包括灌注部件和吸引部件,所述灌注部件的前端设有鞘管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前端连接,所述吸引部件的后端设有器械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灌注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灌注通道管,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的吸引通道管,所述灌注通道管与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注吸引器优化了灌注吸引器的结构,具备灌注吸引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Perfusion aspi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注吸引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吸引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经皮肾镜均为单通道设计,术中不能实现边碎石边吸引,手术效率较低,以传统的输尿管肾镜开展的输尿管段碎石术中极易将输尿管结石冲至肾内,导致改变手术方式,即由输尿管碎石术改变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或者是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或者放置双J管两周,再采用体外碎石或内窥镜碎石取石术。病人因此所受的治疗创伤变大,治疗周期变长,医疗费用增高,治疗风险增大,因此也将造成医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经皮肾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的检查与治疗。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水平的发展,若是经皮肾镜具备灌注吸引的功能,与传统的经皮肾镜功能相比碎石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灌注吸引器,以优化灌注吸引器的结构,具备灌注吸引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注吸引器,包括灌注部件和吸引部件,所述灌注部件的前端设有鞘管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前端连接,所述吸引部件的后端设有器械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灌注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灌注通道管,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的吸引通道管,所述灌注通道管与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负压调节孔,所述负压调节孔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负压调节孔设于所述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的出口端对应的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且所述负压调节孔为条形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呈弧形通道结构,且所述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的出口端弯曲朝向所述灌注部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引通道管靠近所述灌注部件设置,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器械安装口之间的吸引部件的侧壁作为手持操作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灌注通道管之间的相对角度为9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引通道管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管的外螺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灌注通道管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外螺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鞘管的内螺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灌注部件、所述吸引部件均呈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灌注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吸引部件的直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注吸引器,应用于内窥镜医疗手术,可安装鞘管,集液体灌注、负压吸引功能于一体,实现结石治疗手术过程中的边碎边吸、碎吸交替的功能,提高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效率。通过所述灌注通道管将灌注液导入至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中,藉由鞘管实现液体灌注;所述吸引通道管连接负压发生装置,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结石、组织吸出体外并经过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排出,可快速有效地调节吸引流量和压力,降低术中工作区域的灌注内压,使脓毒血症等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降低,同时能吸出腔内浑浊的灌注液,从而实现手术过程中灌注液的灌注与吸引持续、均衡地同时进行,使碎石过程中的视野保持清晰,确保了手术的高效性。这样,基于所述灌注吸引器的碎吸交替的功能,能够极大地提高经皮穿刺取石手术的手术效率,使手术过程中肾内压力保持安全水平,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较短的灌注部件与吸引部件,能够使手术扩张过程中灌注吸引器对医生旋进鞘管的影响变小,且可在术前实现鞘管与所述灌注吸引器之间的安装,进而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灌注吸引器的左视图;其中,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灌注部件;11、灌注通道管;12、鞘管安装口;2、吸引部件;21、吸引通道管;211、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22、器械安装口;3、负压调节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至图7,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灌注吸引器,包括灌注部件1和吸引部件2,所述灌注部件1的前端设有鞘管安装口12,所述灌注部件1的后端与所述吸引部件2的前端连接,所述吸引部件2的后端设有器械安装口22,所述灌注部件1的内通道与所述吸引部件2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灌注部件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灌注通道管11,所述吸引部件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的吸引通道管21,所述灌注通道管11与所述灌注部件1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吸引通道管21与所述吸引部件2的内通道相连通。本实施例应用于内窥镜医疗手术,可安装鞘管,集液体灌注、负压吸引功能于一体,实现结石治疗手术过程中的边碎边吸、碎吸交替的功能,提高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效率。通过所述灌注通道管11将灌注液导入至所述灌注部件1的内通道中,藉由鞘管实现液体灌注;所述吸引通道管21连接负压发生装置,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结石、组织吸出体外并经过所述吸引部件2的内通道排出,可快速有效地调节吸引流量和压力,降低术中工作区域的灌注内压,使脓毒血症等手术并发症出现的几率降低,同时能吸出腔内浑浊的灌注液,从而实现手术过程中灌注液的灌注与吸引持续、均衡地同时进行,使碎石过程中的视野保持清晰,确保了手术的高效性。这样,基于所述灌注吸引器的碎吸交替的功能,能够极大地提高经皮穿刺取石手术的手术效率,使手术过程中肾内压力保持安全水平,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较短的灌注部件1与吸引部件2,能够使手术扩张过程中灌注吸引器对医生旋进鞘管的影响变小,且可在术前实现鞘管与所述灌注吸引器之间的安装,进而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请参见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医生手持灌注吸引器进行手术,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将所述吸引通道管21与所述灌注通道管11之间的相对角度设计为90°。同样,为了便于手术中的手持操作,将所述吸引通道管21靠近所述灌注部件1设置,所述吸引通道管21与所述器械安装口22之间的吸引部件2的侧壁作为手持操作柄,以便于医生手持操作。此外,为了便于安装管道和鞘管,所述吸引通道管21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吸引管的外螺纹。所述灌注通道管11的顶部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部件和吸引部件,所述灌注部件的前端设有鞘管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前端连接,所述吸引部件的后端设有器械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n所述灌注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灌注通道管,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的吸引通道管,所述灌注通道管与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部件和吸引部件,所述灌注部件的前端设有鞘管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前端连接,所述吸引部件的后端设有器械安装口,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
所述灌注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灌注液导管的灌注通道管,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负压发生装置的吸引通道管,所述灌注通道管与所述灌注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所述吸引通道管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设有负压调节孔,所述负压调节孔与所述吸引部件的内通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孔设于所述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的出口端对应的所述吸引部件的侧壁上,且所述负压调节孔为条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灌注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通道管的内通道呈弧形通道结构,且所述吸引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华王磊邓民尚王林钢马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好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美太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