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5D高拉伸手机复合板油墨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19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符合RoHS、REACH等环保要求的用于PC+PMMA复合板材上的3.5D高拉伸三组份丝印油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3.5D高拉伸油墨在25℃室温下,其粘度为20000‑30000CPS,溶剂不含PAHS,符合RoHS、REACH等环保要求,油墨印刷状态好,附着力优,丰满度高,品质稳定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解决了手机后盖3.5D高拉伸成型工艺油墨拉伸开裂的问题,能满足不同客户手机后壳3.5D高拉伸的需求。

An ink for 3.5D high stretch mobile phone composite board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3.5D高拉伸手机复合板油墨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符合RoHS、REACH等环保要求的用于PC+PMMA复合板材上的3.5D高拉伸三组份丝印油墨。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外观、手感、视觉冲击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手机制造业不断更新、日新月异。从手机外观及视觉效果来看,手机后盖要求从曾经的2.0D不断向3.5D迈进,这就对板材、油墨等材料的性能、拉伸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在生产过程中的良率,不得不配套更先进的生产工艺,这使得手机复合板的量产难度系数越来越大。目前,手机后盖按成本划分,施工工艺可大致分为两类:①高成本:复合板材(PC+PMMA)→UV转印胶→电镀→丝印油墨→高温/高压加工成型→CNC切割→组合包装。②低成本:复合板材(PC+PMMA)→丝印油墨→高温/高压加工成型→CNC切割→组合包装。丝印油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手机后壳呈现开发者想要达到的外观(凸显颜色或将UV纹路及电镀效果更好的显现)和后段加工的完美表现(拉伸、贴合等)。对于外观颜色的体现,不论是2.0D还是3.5D均异曲同工,容易实现。但是对于拉伸效果而言,并不是符合2.0D的油墨都能达到3.5D的高拉伸要求。在3.5D高拉伸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油墨拉伸开裂的现象,所以在市面油墨达不到3.5D高拉伸要求的情况下,研发一种高拉伸的油墨迫在眉睫,也是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从以上两种工艺来看,油墨要么直接接触承印底材,要么接触电镀材料(电镀铟锡、硅钛等),因此对于这种3.5D高拉伸油墨提出了以下要求:对PC+PMMA复合板材和各种电镀材料有良好的附着力,同时考虑到后段成型加工工艺,油墨又必须具备较好的柔韧性和拉伸效果,以防高温/高压拉伸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5D高拉伸油墨,旨在解决现有油墨因拉伸强度低而不能用于3.5D高拉伸加工成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5D高拉伸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聚酯为特殊改性聚酯树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为酯类和苯类混合溶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聚酯改性磷酸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消泡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流平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色粉和分散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油墨制成后需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和环氧基硅烷密着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25℃室温下所述油墨的粘度为20000~30000cps。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3.5D高拉伸油墨在25℃室温下,其粘度为20000-30000CPS,溶剂不含PAHS,符合RoHS、REACH等环保要求,油墨印刷状态好,附着力优,丰满度高,品质稳定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解决了手机后盖3.5D高拉伸成型工艺油墨拉伸开裂的问题,能满足不同客户手机后壳3.5D高拉伸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5D高拉伸三组份丝印油墨及其应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3.5D高拉伸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酯聚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根据多元醇和多元酸的不同,制备出来的聚酯的性能也不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聚酯为特殊改性聚酯树脂,其制备方法如下:SO1.聚酯树脂的制备:在配有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配置分水器)、温度计、机械搅拌的1L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二甘醇242.6克、对苯二甲酸276.2克、马来酸酐61.1克、三羟甲基丙烷27.8克、丁基锡酸0.45克,在氮气流下开始加热;在内温200~220℃下,进行脱水缩合反应。酸值小于3KOHmg/g时,立即冷却至160℃加入乙二醇甲醚乙酸酯186克,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羟值为16KOHmg/g聚酯系树脂;S02.特殊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在配有回流冷凝器、恒压滴液漏斗(配置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机械搅拌的1L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上述制备的聚酯树脂溶液502.8克,在氮气流下开始加热。在内温达到130~135℃时,向其中滴加由苯乙烯19.6克、丙烯酸甲酯76.6克、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4.6克组成的混合液,历时2小时;随后,反应混合物在130~135℃下保持45分钟。之后再加入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0.96克,在130~135℃下保持60分钟,得到特殊改性聚酯树脂。溶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溶剂为酯类和苯类的混合溶剂。酯类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肉豆蔻酸酯、油酸甲酯、环氧脂肪酸甲酯、丙二醇二醋酸酯、醋酸正丁酯、二价酸酯(DBE)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酯类溶剂为二价酸酯。所述苯类溶剂选自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甲苯、脱萘四甲苯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苯类溶剂为脱萘四甲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酯类溶剂和苯类溶剂的重量比为1:3。附着力促进剂附着力促进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化纤、木材、塑胶、金属、陶瓷、玻璃、ABS、PVC等基材,以大幅度提高膜层与底材的附着力。常见的附着力促进剂选自硅烷、钛酸盐、锆酸盐、羧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聚酯改性磷酸酯,具体为AKN-6618。消泡剂消泡剂能降低水、溶液、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防止泡沫形成,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的物质。消泡剂,是消除泡沫的一种添加剂。在涂料、纺织、医学、发酵、造纸、水处理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进而影响到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基于对泡沫的抑制、消除,生产时通常要把特定量的消泡剂加入其中。常见的消泡剂包括有机硅类、聚醚类、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类消泡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消泡剂为聚硅氧烷消泡剂,具体牌号为Defom6800。流平剂平剂是一种常用的涂料助剂,它能促使油墨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能有效降低油墨表面张力,提高其流平性和均匀性的一类物质。可改善油墨的渗透性,能减少刷涂时产生斑点和斑痕的可能性,增加覆盖性,使成膜均匀、自然。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这类流平剂主要有三大类:丙烯酸类、有机硅类和氟碳化合物类。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流平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具体牌号为TEGOGlide4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3.5D高拉伸油墨还包括色粉、润湿剂和分散剂。色粉所述色粉为有机或无机环保颜料,任选市面的任何一种色粉。润湿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为特殊改性聚酯树脂。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酯类和苯类混合溶剂。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5D高拉伸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聚酯改性磷酸酯。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瑞辉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