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657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结构通式如下式(Ⅰ‑1)或(Ⅰ‑2)所示,式中,R

A ternary graft copolymer of ethylene - \u03b1 - olefin and polyfluorosiloxan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枝共聚物的
,尤其涉及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烯烃作为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机械性能优良等特点,在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国防军事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耐磨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不佳,部分牌号的加工流动性不好。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聚烯烃缺乏官能化的缺点越专利技术显,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要求。聚硅氧烷链段柔软,并且表面张力极低、化学稳定性好、耐高低温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因此聚硅氧烷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力学性能不佳,价格相对较高,与碳基材料相容性差,这成为了亟需改善的问题。因此,将聚硅氧烷与聚烯烃结合,扬长避短,获得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光明的工业前景。目前制备聚烯烃-聚硅氧烷共聚物的方法大部分仍然局限在自由基方法,其副反应较多且反应率低,这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原位制备接枝共聚物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其技术关键点在于如何调控共聚物中硅氧烷的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式(Ⅰ-1)或(Ⅰ-2)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式(Ⅰ-1)或(Ⅰ-2)所示:



式中,R1选自C1~C8的含氟烷基,R2选自C1~C8的烷基;
x选自100~10000的自然数,y选自10~1000的自然数,z选自1~100的自然数,a选自2~8的自然数,b选自3~90的自然数,c选自2~8的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中,α烯烃的质量含量为5~15%,聚含氟硅氧烷的质量含量为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
R1选自三氟丙基,R2选自丁基;
x选自500~10000的自然数,y选自10~200的自然数,z选自1~50的自然数,a选自4~6的自然数,b选自3~54的自然数,c选自4~6的自然数。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以氯硅烷与过量的直链ɑ,ω-二烯烃为原料,在硅氢加成催化剂作用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及后处理制备得到功能化氯硅烷;
所述氯硅烷选自二甲基氯硅烷或甲基二氯硅烷;
(2)以含氟硅氧烷环体为原料,烷基锂为引发剂,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功能化氯硅烷为封端剂,继续反应后经后处理得到聚含氟硅氧烷大单体;
(3)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步骤(2)制备的聚含氟硅氧烷大单体与乙烯、α烯烃发生配位共聚反应,经后处理得到所述的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乙烯-α烯烃-聚含氟硅氧烷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所述直链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宏田保政蔡育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