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641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根据茶树全基因组序列从茶树中克隆茶树MYC2转录因子,具体包括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转录因子,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2、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CsMYC2.1、CsMYC2.2具有转录活性,且四个转录因子均能与JA途径的抑制因子CsJAZ3、CsJAZ7和CsJAZ8互作,充分说明茶树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JA信号通路,能够实现茶树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茶树逆境胁迫能力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涉及茶树MYC2转录因子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转录因子又称反式作用因子,以序列特异性方式结合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各种基因的表达。MYC转录因子是bHLH家族的一员,含bHLH家族的保守bHLH结构域,N端存在一个DNA结合区,在C端有可变环连接的两个双亲性α螺旋结构。研究表明MYC2转录因子是以茉莉酸(jasmonicacid,JA)为核心的激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组分,参与调控大量植物器官发育、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虫害等胁迫响应及激素互作等多种发育过程与抗逆过程。茉莉酸(jasmonicacid,JA)是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防御反应、开花时间调节及花发育进程等生物学过程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JA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茶树对低温胁迫、伤害和病原菌侵染的防御反应,然而茶树MYC2转录因子调控JA信号通路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木本作物之一,茶树种植受到气候、温度、病原物侵染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茶树MYC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在JA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研究对促进茶叶高产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4个茶树MYC2转录因子;本专利技术根据茶树全基因组序列从茶树中克隆茶树MYC2转录因子,具体包括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转录因子,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IDNo.1、SEQIDNo.2、SEQIDNo.3和SEQIDNo.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树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茶树逆境胁迫能力中的应用,即是通过调控JA信号途径影响茶树响应逆境胁迫的应用。具体研究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根据克隆得到的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检测上述基因在茶树根,茎,老叶,成熟叶,幼叶,顶芽,花和果实中的表达量,说明MYC2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茶树生长发育进程。构建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亚细胞定位载体,瞬时转化烟草叶片,所述转录因子均定位于细胞核,说明MYC2是具有核定位信号的转录因子。将CsMYC2.1、CsMYC2.2、CsMYC2.3、CsMYC2.4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GBKT7载体中,转化到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于SD/-Leu/-Trp和SD/-Ade/-Leu/-Trp/-His培养基上评估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其中CsMYC2.1、CsMYC2.2具有转录活性,具有调节茶树基因表达的功能。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CsMYC2.1作为诱饵蛋白,在茶树新叶cDNA文库中筛选目标互作基因。将4个茶树MYC2转录因子克隆至pGADT7载体,并对阳性结果进行酵母双杂和共定位验证。所述转录因子与CsJAZ3、CsJAZ7和CsJAZ8存在互作关系,对JA信号途径有调控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根据全基因组序列克隆了茶树中4个MYC2转录因子,并对其在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功能分析结果表明,CsMYC2.1、CsMYC2.2具有转录活性,且四个转录因子均能与JA途径的抑制因子CsJAZ3、CsJAZ7和CsJAZ8互作,充分说明茶树MY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JA信号通路,能够实现茶树MYC2转录因子在调控茶树逆境胁迫能力中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CsMYC2s编码区序列扩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图2为茶树不同组织中CsMYC2s的表达量结果图,其中a、b、c、d分别为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在茶树茎、顶芽、幼叶、成熟叶、老叶、花和果实组织中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图3为CsMYC2s的亚细胞定位图,从左至右第一列为明场,第二列为暗场,第三列为融合场,从上至下各行依次为对照PCV-GFP、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图4为CsMYC2s的转录激活活性验证图,从上至下各行分别为pGBKT7-53阳性对照、pGBKT7-Lam阴性对照、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与pGADT7共转酵母感受态后在SD/-Ade/-Leu/-Trp(第一列)和SD/-Ade/-Leu/-Trp/-His(第二列)缺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图5为CsMYC2s与CsJAZs的酵母双杂互作图,从上至下为pGAD(对照)、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分别与pGBK(对照)、CsJAZ3、CsJAZ7和CsJAZ8的互作结果。图6为CsMYC2s与CsJAZs的双分子荧光互补互作验证图。从上至下为连接在pC-YFP载体的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分别与pN-YFP空载体(对照,第一列)及连接在pN-YFP的CsJAZ3(第二列)、CsJAZ7(第三列)和CsJAZ8(第四列)农杆菌共浸润本氏烟后YFP的表达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这些实施例应被理解为仅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例,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分专利技术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改进、修饰和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茶树CsMYC2s基因的克隆以如SEQIDNo.1所示的龙井43cDNA为模板,以CsMYC2.1.F和CsMYC2.1.R为引物扩增CsMYC2.1;以如SEQIDNo.2所示的龙井43cDNA为模板,以CsMYC2.2.F和CsMYC2.2-R为引物扩增CsMYC2.2;以如SEQIDNo.3所示的龙井43cDNA为模板,以CsMYC2.3-F和CsMYC2.3-R为引物扩增CsMYC2.3;以如SEQIDNo.4所示的龙井43cDNA为模板,以CsMYC2.4-F和CsMYC2.4-R为引物扩增CsMYC2.4;扩增体系如下: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58℃30s,72℃1min,35Cycles,72℃10min。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SVGelandPCRClean-UpSystem试剂盒方法进行回收,经纯化后与擎科生物公司T载体pClone007vector进行连接,用热激法导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中并在氨苄青霉素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经检测后送杭州擎科生物公司完成测序。图1为CsMYC2s编码区序列扩增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从左到右各五个泳道分别为核酸maker,CsMYC2.1、CsMYC2.2、CsMYC2.3和CsMYC2.4的PCR产物。一对用于扩增茶树MYC2转录因子CsMYC2.1的引物,包括上下游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下:CsMYC2.1.F:ATGACCG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树MYC2转录因子,为CsMYC2.1转录因子,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茶树MYC2转录因子,为CsMYC2.1转录因子,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2.茶树MYC2转录因子,为CsMYC2.2转录因子,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SEQIDNo.2所示。


3.茶树MYC2转录因子,为CsMYC2.3转录因子,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高洁李林颖张雪颖何宇青陈桑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