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4536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包括:用于储蓄缓存预处理后地下水的调蓄水池;设置在地下水回灌区的湿地回灌子系统,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水生动植物层和渗水填料层,所述渗水填料层布置在地下含水层上方,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至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水质监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渗水填料层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对人工预处理后的地下水进行深度净化,提高了对受污染地下水的净化程度,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通过设置渗水填料层,采用重力回渗的方式进行回灌,减少回灌能耗。

Groundwater purification and rechar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污染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工业以及生活污染的渗透,大量地下水被污染。随着地下水污染问题的逐渐凸显以及对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需求逐渐增大,促使地下水修复行业不断发展。将地下水从地面下抽提至地表进行处理的工艺应用越来越广,如地下水抽出-处理工艺、多相抽提工艺等,能够将地面下含水层中地下水抽提至地表进行修复处理。随着地下水的抽提,被抽提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逐渐减少,引起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地面凹陷、沉降等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抽取的地下水进行回灌。人工处理污水中污染物的针对性较强,但是在此过程中,若仅依靠人工对多种污染物进行处理会导致处理成本和能耗大大增加,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对人工预处理后的受污染地下水进行深度净化,同时通过地面渗入法减少回灌能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包括:用于储蓄缓存预处理后地下水的调蓄水池;设置在地下水回灌区的湿地回灌子系统,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水生动植物层和渗水填料层,所述渗水填料层布置在地下含水层上方,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至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水质监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渗水填料层底部。优选的,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还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生动植物层上方,所述布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优选的,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为半地下结构,其中所述水生动植物层设置在地表以上,所述渗水填料层设置在地表以下。优选的,所述渗水填料层为自下而上粒径逐渐增大的砂砾卵石堆叠层。优选的,所述渗水填料层为沿所述水生动植物层的进水口由近至远粒径逐渐减小的砂砾卵石堆叠层。优选的,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还包括回流子系统,所述回流子系统包括回流泵和湿地水位控制器,所述水生动植物层通过所述回流泵连接所述调蓄水池的进水口,所述湿地水位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回流泵。优选的,所述回流系统还包括砂滤池,所述砂滤池设置在所述回流泵和所述调蓄水池的进水口之间。优选的,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还包括抽水泵和调蓄水池水位控制器,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调蓄水池内并连通市政污水管网,所述调蓄水池水位控制器连接并控制所述抽水泵。优选的,所述地下水监测系统还设置无线网络通信装置,用于联网并进行水质在线监测。优选的,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连接所述水质监测探头。本专利技术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对人工预处理后的地下水进行深度净化,提高了对受污染地下水的净化程度,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通过在所述人工湿地下设置渗水填料层,采用重力回渗的方式进行回灌,减少回灌能耗。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专利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专利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调蓄水池;120:湿地回灌子系统;121:水生动植物层;122:渗水填料层;130:水质传感器;140:布水装置;150:回流子系统;151:回流泵;152:湿地水位控制器;153:砂滤池;160:抽水泵;170:调蓄水池水位控制器;180:市政污水管网;190:湿地入水口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的人类活动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加剧,由地下水污染引发的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居住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逐年增多,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迎合市场和政策需要,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通过将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出并进行净化处理,可以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在治污过程中,由于被抽提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逐渐减少,引起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地面凹陷、沉降等事故的发生,因此还需要对相应的含水层进行回灌。对于污水处理,人工治理污水的针对性较强,随着净化程度以及处理污染物的种类增加,治理成本急剧上升。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下水治理效果,本专利技术依托地面渗入法的回灌结构,通过组合建立人工湿地和渗水通道,在对受污染地下水进行生物降解的同时,逐步回灌,不仅提升了净化效率,同时也极大节约了回灌地下水所需的能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储蓄缓存预处理后地下水的调蓄水池110;设置在地下水回灌区的湿地回灌子系统120,湿地回灌子系统120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水生动植物层121和渗水填料层122,渗水填料层122布置在地下含水层上方,调蓄水池110的出水管路连接至湿地回灌子系统120;水质监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130,水质传感器130设置在渗水填料层122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受污染的地下水在经过抽提后,通过人工预处理去除一种或多种目标污染物,使目标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排放标准。但在治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一步降低目标污染物含量以及去除其他多种污染物的处理成本将急剧升高。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受污染地下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控制处理成本,将经过预处理的受污染地下水洒布于湿地回灌子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储蓄缓存预处理后地下水的调蓄水池;/n设置在地下水回灌区的湿地回灌子系统,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水生动植物层和渗水填料层,所述渗水填料层布置在地下含水层上方,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至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n水质监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渗水填料层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储蓄缓存预处理后地下水的调蓄水池;
设置在地下水回灌区的湿地回灌子系统,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水生动植物层和渗水填料层,所述渗水填料层布置在地下含水层上方,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连接至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
水质监测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渗水填料层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还包括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生动植物层上方,所述布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调蓄水池的出水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回灌子系统为半地下结构,其中所述水生动植物层设置在地表以上,所述渗水填料层设置在地表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填料层为自下而上粒径逐渐增大的砂砾卵石堆叠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净化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填料层为沿所述水生动植物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萍翟天恩李彤彤高志永喻正昕邵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