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50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底箱、压力罐、支撑架、万向轮、推杆、水泵、进气管、进水管、输送管、转动电机、转杆、扇叶片、细孔、压力表和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气管、进水管和排水管的连接端均设有连接螺纹,便于与外接的各种管道进行连接,且提高连接处的牢固性,底箱通过外力推动推杆使底部的万向轮与底面呈滚动连接,便于使用人员操作使用,进气管与进水管的管身上均安装有过滤网,能够对进入到水泵内的气体和水体进行过滤,避免吸入较大颗粒的杂质影响该装置的使用,扇叶片上开设有多个细孔,且细孔在扇叶片上呈均匀排列设置,并可对混在水体内的气泡进行破碎分离,进而确保能够大量产生微纳米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泡发生器,具体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属于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微纳米气泡具有多种优异的特点,例如: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等。也正是由于微纳米气泡如此的优异特点和性能,因此在污水处理、水体增氧、精细灌溉、生物制药、水产养殖、医疗清洗、生物培养和精密化学反应等诸多
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应有多种具体应用,产生了显著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而对于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一、在使用时,现有的发生装置不便于进行移动,因此还需操作人员提起装置才能够移动,较为费力,且使用不便,其二、再向装置内输入气体和水体时,往往会带入较多类似树枝树叶、塑料残片等杂质进入到水泵内,容易损坏水泵,其三、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较多是通过先对进入到罐体内的气液混合体进行增压,然后将高压溶气水失压释放进而雾化形成微纳米气泡,但所形成的微纳米气泡量相对较少,即生产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本专利技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箱(1)、压力罐(2)、支撑架(3)、万向轮(4)、推杆(5)、水泵(6)、进气管(7)、进水管(8)、输送管(9)、转动电机(10)、转杆(11)、扇叶片(12)、细孔(13)、压力表(14)和排水管(15);所述压力罐(2)、水泵(6)和转动电机(10)构成该发生器的主体结构,且所述压力罐(2)竖直安放在底箱(1)的上方,所述压力罐(2)的罐壁通过螺丝与焊接在底箱(1)上的支撑架(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箱(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4),且所述万向轮(4)分别位于底箱(1)的底板四角处,所述推杆(5)呈倾斜状焊接在底箱(1)的一侧,所述水泵(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箱(1)、压力罐(2)、支撑架(3)、万向轮(4)、推杆(5)、水泵(6)、进气管(7)、进水管(8)、输送管(9)、转动电机(10)、转杆(11)、扇叶片(12)、细孔(13)、压力表(14)和排水管(15);所述压力罐(2)、水泵(6)和转动电机(10)构成该发生器的主体结构,且所述压力罐(2)竖直安放在底箱(1)的上方,所述压力罐(2)的罐壁通过螺丝与焊接在底箱(1)上的支撑架(3)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底箱(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4),且所述万向轮(4)分别位于底箱(1)的底板四角处,所述推杆(5)呈倾斜状焊接在底箱(1)的一侧,所述水泵(6)和转动电机(10)均固定安装在底箱(1)的内部底板上,且所述水泵(6)位于转动电机(10)的一侧,所述水泵(6)和转动电机(10)均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7)和进水管(8)的一端设置在底箱(1)的另一侧,所述进气管(7)和进水管(8)的另一端与水泵(6)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输送管(9)的一端与水泵(6)的输出端进行连接,所述输送管(9)的另一端连接在压力罐(2)的底部,所述转动电机(10)设置在压力罐(2)的正下方,且所述转动电机(10)的转动轴与内置在压力罐(2)内的转杆(11)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斌徐璟黄芸萍马二磊王华丰贾建军谢佩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