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45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其通过在电梯井的顶部与底部设置通风口,并在相邻电梯井之间设置连通口的方式扩大电梯井内的空间体积,以平衡因电梯轿厢高速运动而产生的活塞效应,避免烟囱效应加速烟气的竖向蔓延;同时通过在电梯前室设置正压送风装置,能够在火灾初期一直烟气进入前室,防止烟气扩散,从而保障人员的逃生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防火
,具体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中的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超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往往只有很短时间能够进入到建筑物的避难层中,因此通过电梯将人员快速转运到建筑物的避难层是加快转运效率的选择,但是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不但长,同时电梯运行速度较快,因此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会引起严重的活塞效应,进而将建筑物种没有弥散开的烟气快速吸入到电梯进内,在有电梯井送入到其他楼层,不但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加快了火势的蔓延,因此在火灾初期防止烟气快速蔓延不但能够加快人员的安全转运速度,同时还能够延缓火灾弥散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层电梯井活塞效应严重、不能有效防止烟气进入电梯井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具备火灾防烟功能的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超高层电梯井的防烟能力,保证在发生火灾的初期烟气不会快速扩散到电梯井内影响电梯的正常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测量电梯井、电梯轿厢、电梯门缝、电梯前室各自的尺寸,以及不同运行速度和高度下电梯前室与电梯井之间的压差;/nS2、根据测量的数据建立电梯的三维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电梯轿厢在电梯井内的运行工况,获得电梯运行中的基本气流特性;/nS3、根据步骤S2得到的基本气流特性参数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三维模型模拟双井道下电梯前室送风对烟气的抑制情况、双井道下电梯井相互连通对“活塞效应”的缓解情况、双井道下横向压力对电梯井轿厢稳定性的影响情况;/nS4、根据步骤S3中工况模拟的结果,确定如下情况:/n(b)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电梯井、电梯轿厢、电梯门缝、电梯前室各自的尺寸,以及不同运行速度和高度下电梯前室与电梯井之间的压差;
S2、根据测量的数据建立电梯的三维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电梯轿厢在电梯井内的运行工况,获得电梯运行中的基本气流特性;
S3、根据步骤S2得到的基本气流特性参数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三维模型模拟双井道下电梯前室送风对烟气的抑制情况、双井道下电梯井相互连通对“活塞效应”的缓解情况、双井道下横向压力对电梯井轿厢稳定性的影响情况;
S4、根据步骤S3中工况模拟的结果,确定如下情况:
(b)确定是否要在电梯井与建筑各楼层的电梯前室之间开设尺寸确定的前室通风口;
(c)确定是否要在前室通风口内安装与建筑送风系统连通的加压送风机;
(d)确定是否要在相邻的电梯井之间设置使二者连通的通风口;
S5、根据步骤S4确定的结果对电梯进行改造,使其具备防烟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超高层建筑电梯井抑制火灾烟囱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为获得单井道下电梯运行中的基本气流特性所设置的模拟参数包括模型高度、电梯运行速度、运行方向以及加压情况,其中,模型高度为252m和388m,电梯运行速度分别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廷霞杨静王炯陈桦夏莹余锍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法斯特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