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22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壳体,壳体的内部低端设有两“U”形槽,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对应两“U”形槽的两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转轴的轴身设有螺旋叶片,两组搅拌机构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在壳体两相对侧壁上的轴承,且端部均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架上,两个转轴的同一侧通过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两组落料口。本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设计合理、易于实现,通过控制气源驱动气缸动作,气缸带动弧形挡料板移动来实现对开口的闭合操作,无需人工开合闸板,简化操作、方便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A mixing and blanking device for edible fungus cultur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设备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的培育是现代农业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培育食用菌以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食用菌在培育过程中需要用到培养料,培养料需要置于搅拌槽中进行搅拌。现有的搅拌槽落料口采用闸板式开合结构,每一次接料都需要人工手动开合,操作费时费力,操作慢时培养料从培养架上溢出,不利于操作和生产,由此需要对现有设备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设计合理、易于实现,通过控制气源驱动气缸动作,气缸带动弧形挡料板移动来实现对开口的闭合操作,无需人工开合闸板,简化操作、方便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壳体,壳体的内部低端设有两“U”形槽,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对应两“U”形槽的两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转轴的轴身设有螺旋叶片,两组搅拌机构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在壳体两相对侧壁上的轴承,且端部均通过轴承座固定于支撑架上,两个转轴的同一侧通过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两组落料口,每一组落料口均包括两个开口,两个开口相邻并分别与壳体的两“U”形槽连通,壳体的下部对应每一组落料口均设有卸料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的板身垂直搅拌机构并设有与搅拌机构适配的通孔,分隔板将壳体的内部分为两个腔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支腿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带轮,带轮通过皮带与其中一个转轴端头的带轮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卸料机构包括气缸,气缸由外部气源驱动,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有滑板,滑板的板身上分别设有开启或闭合两个开口的弧形挡料板,气缸的固定端通过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支撑其滑动的限位板,限位板呈“L”形且对应开口设置,限位板的上端与壳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设计合理、易于实现,电机通过带轮、皮带带动其中一个转轴旋转,两个转轴通过齿轮、链条传动,进而两组搅拌机构旋转对培养料进行混合搅拌,设有两组可自由控制的卸料机构,通过控制气源驱动气缸动作,气缸带动弧形挡料板移动来实现对开口的闭合操作,无需人工开合闸板,简化操作、方便生产,而且支撑架的下部可以放置两组培养架来接料,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卸料机构示意图。图中:1转轴、2分隔板、3螺旋叶片、4壳体、5电机、6轴承座、7支撑架、8卸料机构、801气缸、802弧形挡料板、803滑板、9卸料机构、10限位板、11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包括支撑架7,支撑架7的上部设有壳体4,壳体的内部低端设有两“U”形槽,壳体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对应两“U”形槽的两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1,转轴1的轴身设有螺旋叶片3,两组搅拌机构的螺旋叶片3的螺旋方向相反,壳体4的内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的板身垂直搅拌机构并设有与搅拌机构适配的通孔,分隔板2将壳体4的内部分为两个腔室,转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在壳体4两相对侧壁上的轴承,且端部均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支撑架7上,两个转轴1的同一侧通过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支撑架7的一侧支腿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带轮,带轮通过皮带与其中一个转轴1端头的带轮传动连接,电机5通过带轮、皮带带动其中一个转轴1旋转,其中一个转轴1通过齿轮、链条带动带动另一个转轴1旋转,进而两个搅拌机构旋转,对培养料进行搅拌混合,设计合理,易于实现;壳体4的底部设有两组落料口,每一组落料口均包括两个开口11,两个开口11相邻并分别与壳体4的两“U”形槽连通,壳体4的下部对应每一组落料口均设有卸料机构8,卸料机构8包括气缸801,气缸801由外部气源驱动,气缸801的伸缩端连接有滑板803,滑板803的板身上分别设有开启或闭合两个开口11的弧形挡料板802,气缸801的固定端通过连接架9与支撑架7固定连接,滑板80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支撑其滑动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呈“L”形且对应开口11设置,限位板10的上端与壳体4固定连接,混合搅拌完成后,气缸801动作,气缸801带动滑板803在两个限位板10上移动,弧形挡料板802移动,开口11打开,培养料落下,设置有两组可自由控制开合的卸料机构8,便于生产控制,无需人工开合,而且支撑架7的下部可以放置两组培养架来接料,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外部输送机将培养料输送入壳体4内,电机5通过带轮、皮带带动其中一个转轴1旋转,其中一个转轴1通过齿轮和链条带动另一个转轴1旋转,进而两组搅拌机构对培养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完成后将培养架放置在支撑架7的下部,通过控制外部气源驱动气缸801动作,气缸801带动滑板803在两个限位板10上移动,弧形挡料板802移动,开口11打开,培养料落下,可以随意的控制任意一组卸料机构8开合开口11,培养架接完料后移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包括支撑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的上部设有壳体(4),壳体(4)的内部低端设有两“U”形槽,壳体(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对应两“U”形槽的两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1),转轴(1)的轴身设有螺旋叶片(3),两组搅拌机构的螺旋叶片(3)的螺旋方向相反,转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在壳体(4)两相对侧壁上的轴承,且端部均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支撑架(7)上,两个转轴(1)的同一侧通过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壳体(4)的底部设有两组落料口,每一组落料口均包括两个开口(11),两个开口(11)相邻并分别与壳体(4)的两“U”形槽连通,壳体(4)的下部对应每一组落料口均设有卸料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包括支撑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7)的上部设有壳体(4),壳体(4)的内部低端设有两“U”形槽,壳体(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对应两“U”形槽的两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转轴(1),转轴(1)的轴身设有螺旋叶片(3),两组搅拌机构的螺旋叶片(3)的螺旋方向相反,转轴(1)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在壳体(4)两相对侧壁上的轴承,且端部均通过轴承座(6)固定于支撑架(7)上,两个转轴(1)的同一侧通过齿轮与链条传动连接,壳体(4)的底部设有两组落料口,每一组落料口均包括两个开口(11),两个开口(11)相邻并分别与壳体(4)的两“U”形槽连通,壳体(4)的下部对应每一组落料口均设有卸料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板身垂直搅拌机构并设有与搅拌机构适配的通孔,分隔板(2)将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华薛梦宁曹贤王旭东翟庆慧徐念宁王永兴李东锋侯玉战
申请(专利权)人:济源市园艺工作站赵兴华薛梦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