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16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存水池,所存水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左侧连接搅拌池,所述搅拌池上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丝,所述转动轴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搅拌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阀,第一水阀左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回水池,所述三通管左侧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前侧从左到右依次均匀连接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毛细纤维束,毛细纤维束的后端设置于灌溉管内部,毛细纤维束的前端连接有海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通过毛细效应进行浇水、节省水资源、浇水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灌溉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
技术介绍
连翘,属于一种落叶灌木,高2到3米,枝条细长开展或下垂,连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野生连翘大多生长在低山灌丛或林缘,随着市场对连翘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工种植连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连翘本身特别耐旱,而且非常害怕积水,积水过多,容易导致连翘根部腐烂,一般在苗株成活了以后就不需要再进行浇水了,但是在天旱时就需要进行浇水,连翘在刚种下去时,也需要浇水,现有的浇水装置有漫灌和喷灌,漫灌水量较大,容易产生积水,无法使用于连翘的灌溉,同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现有的连翘浇水装置不带有施肥功能,往往是将施肥和浇水分开来进行,操作不便,这样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通过毛细效应进行浇水、节省水资源、浇水效果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存水池,所存水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左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左端连接有搅拌池,所述搅拌池上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搅拌池上壁,转动轴上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丝,所述转动轴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池上壁左侧靠近电机的位置设置有上料斗,搅拌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阀,第一水阀左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水阀,第二水阀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上壁右侧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右侧通过水管连接于存水池左侧,所述三通管左侧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前侧从左到右依次均匀连接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毛细纤维束,毛细纤维束的后端设置于灌溉管内部,毛细纤维束的前端连接有海绵,海绵的下侧固定于套管的上端。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和搅拌池上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其旋转的轴座。优选的,所述搅拌丝的形状为弧形。优选的,所述搅拌丝的上端和下端均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和转动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设置有保护壳。优选的,所述灌溉管为PVC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搅拌池、弧形搅拌丝和螺旋叶片,使得浇水功能和施肥功能相结合,同时将肥料加入到搅拌池后,螺旋叶片首先将沉到搅拌池底部的肥料搅拌到上部,然后将搅拌丝对其进行搅拌,能够加速肥料的溶解,搅拌丝这种弧形结构使得搅拌的更加均匀,同时搅拌的效率更高,通过设置套管、毛细纤维束,毛细纤维束能够通过毛细作用,灌溉管内的水经过毛细纤维束中流进海绵中,然后进入到土壤中,从而被连翘的根部吸收,这种方式耗水量极低,通过毛细纤维束提供的水分,既能够满足连翘的生长需求,又不会因为常规的浇水量过大,而降低连翘的开花结果率,这种灌溉方式能够贯穿连翘的整个生长周期,通过设置回水池,当下雨过后,连翘根部土壤的水量过多时,能够通过毛细纤维束反向吸附水分,从而将水分通过灌溉管流到回水池内,能够避免连翘根部水分过多,而导致根部腐烂,从而影响其生长,本技术操作方便快捷,浇水效果好、耗水量低、因此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灌溉管和套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存水池,2、第一水泵,3、水管,4、搅拌池,5、电机,6、转动轴,7、搅拌丝,8、螺旋叶片,9、上料斗,10、保护壳,11、第一水阀,12、三通管,13、回水池,14、第二水泵,15、灌溉管,16、套管,17、毛细纤维束,18、海绵,19、土壤层,20、第二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存水池1,所存水池1左侧连接有第一水泵2,所述第一水泵2左侧连接有水管3,所述水管3左端连接有搅拌池4,所述搅拌池4上侧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下侧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贯穿搅拌池4上壁,转动轴6上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丝7,所述转动轴6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8,所述搅拌池4上壁左侧靠近电机5的位置设置有上料斗9,搅拌池4左侧连接有第一水阀11,第一水阀11左侧通过水管3连接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下侧通过水管3连接有第二水阀20,第二水阀20下侧通过水管3连接有回水池13,所述回水池13上壁右侧连接有第二水泵14,所述第二水泵14右侧通过水管3连接于存水池1左侧,所述三通管12左侧连接有灌溉管15,所述灌溉管15前侧从左到右依次均匀连接有套管16,套管16内部设置有毛细纤维束17,毛细纤维束17的后端设置于灌溉管15内部,毛细纤维束17的前端连接有海绵18,海绵18的下侧固定于套管16的上端。为了能够支撑转动轴6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6和搅拌池4上壁转动连接,且转动轴6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其旋转的轴座。为了使搅拌丝7搅拌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搅拌丝7的形状为弧形。为了使搅拌丝7和转动轴6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转动轴6带动搅拌丝7的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搅拌丝7的上端和下端均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为了使螺旋叶片8和转动轴6转动连接,从而通过转动轴6带动螺旋叶片8的旋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8和转动轴6固定连接。为了能够对电机5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5外部设置有保护壳0。为了使灌溉管15的具有很好的抗老化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灌溉管15为PVC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每一个套管16的前部和海绵18埋进靠近连翘根部的土壤层19,然后开启第一水泵2,将存水池1的水抽进搅拌池4中,然后打开第一水阀11,搅拌池4中水的通过三通管12进入灌溉管15中,然后均布于灌溉管15上的毛细纤维束17将产生毛细现象,然后将灌溉管15内部的水沿着套管16吸到海绵18上,然后通过海绵18渗透到周围的土壤层19中,连翘的根部便能够吸收水分,当需要施肥时,将肥料通过上料斗9倒入搅拌池4中,然后开启电机5,电机5带动转动轴6转动,螺旋叶片8和搅拌丝7随着转动,在搅拌时,螺旋叶片8将沉到搅拌池4底部的肥料搅拌上来,然后搅拌丝7对其进行搅拌,这样通过螺旋叶片8和搅拌丝7结合的方式,使得肥料溶解的更快,且溶解效果更好,这样水和肥料混合后,便可得到营养液,获得的营养液通过灌溉管15和毛细纤维束17将营养液吸到海绵18上,然后渗透到土壤层19里,供连翘吸收,当下雨过后,土壤层19内的水过多,然后关闭第一水阀,打开第二水阀20,此时土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存水池,其特征在于:所存水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左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左端连接有搅拌池,所述搅拌池上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搅拌池上壁,转动轴上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丝,所述转动轴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池上壁左侧靠近电机的位置设置有上料斗,搅拌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阀,第一水阀左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水阀,第二水阀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上壁右侧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右侧通过水管连接于存水池左侧,所述三通管左侧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前侧从左到右依次均匀连接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毛细纤维束,毛细纤维束的后端设置于灌溉管内部,毛细纤维束的前端连接有海绵,海绵的下侧固定于套管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翘种植的自动浇水装置,包括存水池,其特征在于:所存水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左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左端连接有搅拌池,所述搅拌池上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下侧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搅拌池上壁,转动轴上部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丝,所述转动轴下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池上壁左侧靠近电机的位置设置有上料斗,搅拌池左侧连接有第一水阀,第一水阀左侧通过水管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第二水阀,第二水阀下侧通过水管连接有回水池,所述回水池上壁右侧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右侧通过水管连接于存水池左侧,所述三通管左侧连接有灌溉管,所述灌溉管前侧从左到右依次均匀连接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毛细纤维束,毛细纤维束的后端设置于灌溉管内部,毛细纤维束的前端连接有海绵,海绵的下侧固定于套管的上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家安
申请(专利权)人:南召县鑫林源高效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