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024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包括阻挡介质管、接地极和放电极,接地极缠绕在阻挡介质管的外侧壁上,接地极的两端形成与反应器本体相连的固定圈,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阻挡介质管上缠绕的接地极将阻挡介质管固定到反应器壳体形成接地,然后通过向阻挡介质管内的放电极供电使其产生流化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由于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因此,在放电过程中,形成介质阻挡放电,由于放电表现均匀、稳定,因此,能用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烟气污染物、废气中VOC、臭气等的净化处理,适用范围广,耐二次电压峰值高、可输入功率高,处理废气流速高、流量大,阻力小,特别适用于大气量处理。

A dielectric barrier low temperature plasma discharg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
技术介绍
辉光放电、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是目前常温常压下获得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最常见的放电型式。辉光放电属于低气压放电,工作压力一般都低于10mbar,其构造是在封闭的容器内放置两个平行的电极板,利用电子将中性原子和分子激发,当粒子由激发态降回至基态时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辉光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产生受低气压的限制,工业应用难于连续化生产且应用成本高昂,而无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电晕放电是在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可以在大气压下工作,但需要足够高的电压以增加电晕部位的电场。一般在高压和强电场的工作条件下,不容易获得稳定的电晕放电,亦容易产生局部的电弧放电,且放电较弱,产生等离子体及活性粒子的效率太低,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前景。介质阻挡放电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具有辉光放电的大空间均匀放电和电晕放电的高气压运行的特点,更适合大规模连续化工业应用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生产和研究领域;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电极可以为平面型也可以为同轴圆柱型,介质阻挡层可以为单层或双层,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阻挡介质为石英玻璃。介质阻挡放电运行气压范围较宽,能够在接近常温和大气压下产生大面积、高能量密度的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平面型介质阻挡反应器穿放电电压与放电气体两侧极板间距成正比,增加间距将导致装置工作电压的升高,使电源设计制造困难;工业常用石英玻璃管圆柱形电极,电极间产生的微放电通道数量较陶瓷少,且不如陶瓷均匀、稳定,起始放电电压也较陶瓷为介质时高。此外,石英玻璃耐温度变化、耐尘、耐磨损性能不如陶瓷,使用寿命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能用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烟气污染物废气中VOC、臭气的净化处理,适用范围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包括阻挡介质管、接地极和放电极,所述接地极缠绕在阻挡介质管的外侧壁上,且接地极的两端形成与反应器本体相连的固定圈,所述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且贴合在阻挡介质管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阻挡介质管的外径等于50~200mm,所述阻挡介质管的壁厚等于3~10mm,所述阻挡介质管的长度等于300~1200mm。优选的,所述接地极为钢丝或钢带或金属编织带,且所述接地极的直径等于2~4mm,接地极在阻挡介质管上的缠绕中心距等于10~30mm,所述固定圈的中心到阻挡介质管的端面的间距等于30~100mm。优选的,所述接地极采用单根缠绕或双根缠绕或多根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阻挡介质管上。优选的,所述接地极采用顺时针缠绕或逆时针缠绕或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阻挡介质管上。优选的,所述放电极包括固定环、连接环、放电极钢丝和导电芯杆,所述放电极钢丝设置在固定环和连接环之间,所述导电芯杆的一端与连接环相连,所述导电芯杆的另一端与等离子电源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电芯杆包括螺柱、螺母和垫片,所述螺柱的两端均设有一组螺母和垫片,且所述螺柱的直径等于8~15mm,所述螺柱的长度等于100~300mm。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和连接环上均设有变形口,所述变形口的宽度为2~5mm,所述放电极钢丝的直径为2~4mm,所述放电极钢丝两端到阻挡介质管端面的间距等于30~100mm。优选的,所述放电极钢丝固定连接在固定环和连接环的内表面;或;固定连接在固定环和连接环的外表面;或;嵌入固定环和连接环上。优选的,所述放电极与阻挡介质管的内壁之间设有安装间距,且所述安装间距的宽度等于0.5~3mm。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阻挡介质管上缠绕的接地极将阻挡介质管固定到反应器壳体形成接地,然后通过向阻挡介质管内的放电极供电使其产生流化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由于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因此,在放电过程中,形成介质阻挡放电,由于放电表现均匀、稳定,因此,能用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烟气污染物、废气中VOC、臭气等的净化处理,适用范围广,耐二次电压峰值高、可输入功率高,处理废气流速高、流量大,阻力小,特别适用于大气量处理,其次,本专利技术的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整体结构为装配式构件,结构减低,各个部件可独立加工,安装简便,安装周期短,部件可互换,检修维护便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放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阻挡介质管、2接地极、3放电极、4固定圈、5固定环、6连接环、7放电极钢丝、8导电芯杆、81螺柱、82螺母、83垫片、84变形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包括阻挡介质管1、接地极2和放电极3,所述接地极2缠绕在阻挡介质管1的外侧壁上,且接地极2的两端形成与反应器本体相连的固定圈4,所述放电极3设置在阻挡介质管1内,且贴合在阻挡介质管1的内侧壁上。通过阻挡介质管上缠绕的接地极将阻挡介质管固定到反应器壳体形成接地,然后通过向阻挡介质管内的放电极供电使其产生流化放电形成等离子体,由于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因此,在放电过程中,形成介质阻挡放电,由于放电表现均匀、稳定,因此,能用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烟气污染物、废气中VOC、臭气等的净化处理,适用范围广,耐二次电压峰值高、可输入功率高,处理废气流速高、流量大,阻力小,特别适用于大气量处理,其次,本专利技术的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整体结构为装配式构件,结构减低,各个部件可独立加工,安装简便,安装周期短,部件可互换,检修维护便利。所述阻挡介质管1的外径等于50~200mm,所述阻挡介质管1的壁厚等于3~10mm,所述阻挡介质管1的长度等于300~1200mm,能提高整个阻挡介质管1的强度,减少阻挡介质管1的损坏,能使用不同的需求,其次,本实施例中的阻挡介质管通过95瓷或99瓷或碳化硅或氮化硅耐高压耐温材质制备而成,所述接地极2为钢丝或钢带或金属编织带,且所述接地极2的直径等于2~4mm,接地极2在阻挡介质管1上的缠绕中心距等于10~30mm,所述固定圈4的中心到阻挡介质管1的端面的间距等于30~100mm,本实施例的接地极2优先采用钢丝,所述接地极2的直径等于3mm,接地极2在阻挡介质管1上的缠绕中心距等于15~25mm,所述固定圈4的中心到阻挡介质管1的端面的间距等于50~75mm,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所述接地极2采用单根缠绕或双根缠绕或多根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阻挡介质管1上,本实施例优先采用单根缠绕的结构,满足不同的需求,所述接地极2采用顺时针缠绕或逆时针缠绕或顺时针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挡介质管、接地极和放电极,所述接地极缠绕在阻挡介质管的外侧壁上,且接地极的两端形成与反应器本体相连的固定圈,所述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且贴合在阻挡介质管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挡介质管、接地极和放电极,所述接地极缠绕在阻挡介质管的外侧壁上,且接地极的两端形成与反应器本体相连的固定圈,所述放电极设置在阻挡介质管内,且贴合在阻挡介质管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介质管的外径等于50~200mm,所述阻挡介质管的壁厚等于3~10mm,所述阻挡介质管的长度等于300~1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为钢丝或钢带或金属编织带,且所述接地极的直径等于2~4mm,接地极在阻挡介质管上的缠绕中心距等于10~30mm,所述固定圈的中心到阻挡介质管的端面的间距等于30~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采用单根缠绕或双根缠绕或多根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阻挡介质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介质阻挡低温等离子放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极采用顺时针缠绕或逆时针缠绕或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阻挡介质管上。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双健杨磊汪涛葛介龙闫克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