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020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包括支撑环、折流板和紧固环;所述支撑环的上方又设置有一个支撑环,其支撑环的外壁中内嵌有六个呈环形阵列的限位杆通过螺栓固定在脱硫塔内壁中;所述支撑环的内壁中安装有呈环形阵列的叶片,其叶片的内端固定连接在一个圆形的盲板;上端的所述支撑环的顶部平面上固定安装有冲淋罩;所述冲淋罩的上端內罩口中部设置有外接的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其涡流桨的设置,通过盲板的底部平面上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涡流桨,其涡流桨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直径恰好小于支撑环的内径,并且涡流桨的桨叶呈六十度扭曲,一方面能够借助气流推动涡流桨旋转,另一方面,又能够带动气雾定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除雾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对火电企业脱硫排放的控制更为严格。经过湿法脱硫装置处理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和水雾,直接排放将会给环境造成致命污染。通过技术人员对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的技术分析发现,现有除雾除尘技术中,吸收塔内除雾器普遍采用多级高效折流式或旋流式,又或者在脱硫塔出口安装湿式电除尘器。一方面,由于高效除雾器脱除液滴以及粉尘的临界尺寸较大,对于20μm以下的液滴,脱除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湿式电除尘器虽然能够提高对小粒径液滴和粉尘的脱除效果,但是这样会占用多余场地,增加建设成本以及施工难度,其脱硫除雾的本质技术核心时如何在控制最小压降的情况下保证除雾效率,还有雾沫的二次夹带造成临界点的出现,进而致使除雾效率降低。因此,现有的脱硫除雾技术都存在:如何在控制最小压降的情况下保证除雾效率,还有雾沫的二次夹带造成临界点的出现,进而致使除雾效率降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用于对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进行技术革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限位杆(2)、引流板(3)、冲淋罩(4)、进水管(5)、内管(6)、喷水管(7)、涡流桨(8)、盲板(9)、叶片(10)、离心分离区(1001)、惯性碰撞分离区(1002)、波纹碰撞分离区(1003)、折流板(1004)和紧固环(11);所述支撑环(1)的上方又设置有一个支撑环(1),其支撑环(1)的外壁中内嵌有六个呈环形阵列的限位杆(2)通过螺栓固定在脱硫塔内壁中;所述支撑环(1)的内壁中安装有呈环形阵列的叶片(10),其叶片(10)的内端固定连接在一个圆形的盲板(9);上端的所述支撑环(1...

【技术特征摘要】
1.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用于对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进行技术革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环(1)、限位杆(2)、引流板(3)、冲淋罩(4)、进水管(5)、内管(6)、喷水管(7)、涡流桨(8)、盲板(9)、叶片(10)、离心分离区(1001)、惯性碰撞分离区(1002)、波纹碰撞分离区(1003)、折流板(1004)和紧固环(11);所述支撑环(1)的上方又设置有一个支撑环(1),其支撑环(1)的外壁中内嵌有六个呈环形阵列的限位杆(2)通过螺栓固定在脱硫塔内壁中;所述支撑环(1)的内壁中安装有呈环形阵列的叶片(10),其叶片(10)的内端固定连接在一个圆形的盲板(9);上端的所述支撑环(1)的顶部平面上固定安装有冲淋罩(4);所述冲淋罩(4)的上端內罩口中部设置有外接的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内部有安装有内管(6),其内管(6)与进水管(5)形成封闭的空腔,而进水管(5)下端外接的喷水管(7)则与管(6)与进水管(5)之间的空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为正五面体状的结构,且限位杆(2)的内平面恰好居中内嵌在支撑环(1)外壁中,而限位杆(2)的外部棱边端则恰好对应脱硫塔内壁上开设的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脱硫设备的捕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板(9)的底部平面上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涡流桨(8),其涡流桨(8)的桨叶旋转所形成的直径恰好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涛洋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云大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